【小编按】2017 年 10 月 29 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联合发布《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简称“南京共识”)。《南京共识》篇幅总计2300余字,但在小编看来,它是近年来情报学界最富洞见与战略眼光的成果,若能得到贯彻落实,将成为整个情报学科发展的转折点,成为情报学科发展史中最亮眼的里程碑。不过“共识”落地,并不容易,需业界勠力同行。

正文

2017 年 10 月 29 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与《图书情报知识》杂志社协办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余名情报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发展展开了讨论,目的是在国家发展与安全这一思想主导下发展情报学和定位情报工作,努力推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在国家创新、共享、发展、安全的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基于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科技文献基础上开展的情报工作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4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对科技情报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以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使社会科学情报受到重视。1986 年,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科学情报学和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科学情报研究也逐渐成为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始,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其中的重要标志是情报学教育的开展。1978 年,情报学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91 年,我国首个情报学博士点建立并开始招生。与此同时,与之并行发展的军事情报学教育也开展起来。1986 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军事情报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授予了第一个军事情报学博士学位。

虽然本科专业在 1998 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与其他 4 个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依旧独立存在,硕士点从十几个发展到近百个,博士点有十余个,已初具规模。

我国情报学发展在较长时间里以文献情报为主要研究对象,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科学的融入,并将情报学拓展至信息领域。这种既传统又扩张的现象,不仅体现在情报学教育中,也同样反映在情报工作中,即重点局限在文献和信息的情报工作,未能充分发挥网络和大数据时代情报工作“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家的发展与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家安全治理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理应有所担当,将情报之“魂”与国家战略相匹配,与国家创新、发展和安全相关联。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挑战艰巨,机遇难得,使命光荣。各类情报教育、情报一线机构须通力合作,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凝心聚力,勇于突破,为国谋略,为建设情报强国而努力。

在国家需要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情报学与情报工作走过了以学术文献、信息管理、网络信息为主的发展历程。今天,大数据时代已近在眼前,国家的创新、发展与安全赋予了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使命。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内、在国家创新与发展进程中更有效地发挥情报“耳目尖兵参谋”甚至“引领”的作用,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通过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共识:

(1)重新定位情报学科的发展目标。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的需要出发,将科技情报、社科情报、军事情报、安全情报等联为一体,形成大情报科学,促进各情报领域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实现军(军事情报、安全情报等)民(科技情报、社科情报等)情报学的融合。新融合的情报学学科将着眼于国家发展与安全这一目标,胸怀全局,放眼未来,规划学科建设方向,不仅聚焦于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情报学研究,还关注军事国防、国家安全的情报学研究;同时,也努力将情报学发展成为具有智库功能的学科。情报学学科应坚守情报阵地,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建设学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情报学发展道路。

(2)重新认识情报工作的性质与作用。情报工作应以“耳目尖兵参谋”为准绳,以引领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保卫国家安全为目标,努力把情报机构培育成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智库。情报工作应从被动地接受任务扩展到主动积极地提供情报,建立创新情报服务模式,发挥情报机构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以大数据环境与国家发展和安全需要背景下的情报学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情报分析工具为支撑,加强对海量的多源数据的挖掘应用,用工程化的研究模式完成情报分析的全过程,为创新主题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努力促使情报工作与新时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战略需求相匹配。

(3)重新设计情报学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情报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建立适应未来情报工作需要的课程体系。情报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不仅仅要着眼于普通情报服务人员,还要注重高端情报人才的培养。积极吸纳和鼓励各学科的优秀硕士或博士进入情报学领域学习,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举,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同进。情报工作者应当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情报分析能力。情报学课程体系应以情报为主导,充满情报元素,不仅设置通识的情报产生前期的信息采集、组织、处理、分析、服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课程,更要注重设置培养学生的情报组织、产生、分析等理论技术与方法的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情报意识,提升学生的情报素养,增强学生的情报能力。

(4)重新认识理论、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应当加强情报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提升情报学学科在学界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情报学不仅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更要创新情报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不仅要努力创造出适用于情报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还应积极将情报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扩大情报学学科的影响力。

(5)重新认识情报的能力。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将以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与安全为宗旨,推动各类情报机构的学术交流与情报共享,以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支撑情报能力的提升。情报机构应成为情报学教育与培训的实习与实践基地,确保情报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融合发展。

我们期待各方携手同行,推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在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激发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焕发新的青春和时代魅力。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

2017 年 10 月 29 日

【来源】本版本转自《情报学报》2017年第36卷第11期

附:刊发《南京共识》的学术期刊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7年04期

《图书情报知识》2017年06期

《情报学报》2017年11期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11期

《现代情报》2017年12期

《情报资料工作》2018年第1期

《图书情报工作》2018年第1期

声明:本文来自情报与安全论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