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同时,给国家和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在大国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具有可操作的路径促进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在大国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网络空间战略稳定面临诸多挑战、促进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目标,认为战略克制和互信是两个重要基础。重点阐述了促进大国保持战略克制的三大认知,提出了在战略竞争对手之间构建网络空间互信的四个机制。

1、网络空间战略稳定面临的挑战

首先,围绕网络信息技术的军备竞赛已经展开。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应用到军事领域,成为军事能力的倍增器。利用网络技术,既可以快速获取和分析海量情报、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实现全球指挥控制。网络能力也带来了进攻优势,一些国家已经拥有强大的网络作战能力,足以威胁他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军事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大国竞争定位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将中俄被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军加快网络空间军事力量建设,网络空间军事化发展势头继续蔓延。①同时,传统军事强国纷纷把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新兴技术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力求与战略对手拉开“代差”。某种程度上讲,以5G、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

第二,网络能力发展使国家间的冲突复杂化。近年来,国家间的网络对抗随着地缘政治冲突而频繁展开,“剑桥分析”事件又一次让世界看到社交媒体成为舆论操控的有效工具。毫无疑问,网络影响行动成为国家运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斗争方式,由此也引发各国政府的高度戒备和持续防范。从技术角度看,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和匿名设计使国家间的对抗更加隐蔽,但技术发展使网络更加复杂,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也无法完全控制网络空间。事实上,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网络愈加复杂、漏洞不断增加,数字时代的现代社会难以抵挡国家级的大规模网络攻击。考虑到大国之间已经具备足够的网络能力对彼此造成伤害,在攻击与报复的循环往复中,网络较量和冲突具有升级和外溢的危险,失控的后果可能超出政治家的想象。

第三,核领域的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引发担忧。网络攻击对战略指挥控制系统构成的潜在威胁受到关注。从供应链角度,众多的外包项目使核系统的安全性愈发受到质疑。随着数字组件嵌入核武器,新的威胁载体随之出现。对于核指挥控制系统所依赖的卫星系统,黑客有可能对卫星通信数据进行拦截、窃取、篡改,甚至获得对卫星的控制权。网络漏洞也可能使空基监视系统受到干扰和威胁。针对核设施的网络攻击,无论是军用目标还是民用目标,导致核武器的意外发射、失能,容易引起国家间的误判,甚至诱发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如何在战略竞争中防止网络行动引起擦枪走火和误判显得格外重要。

在大国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促进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预防大国之间的激烈对抗,避免核战争。在具体实施上,促进网络空间战略稳定需要两个基础:一是大国在网络行动决策中的战略克制;二是战略对手之间的网络空间互信。

2、保持战略克制的主要考虑

在涉及网络行动的国家决策和指挥中保持战略克制,是负责任的国家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国需要承担的义务。在技术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这种自我约束性的战略克制,需要强调以下三方面的认知。

第一,任何技术都具有双刃性。国家决策者和军事指挥员不仅要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作战优势,更要了解这些技术存在的弱点,包括可能引发的政治外交风险。

第二,任何技术不应该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技术发展使网络更加复杂,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也无法完全控制网络空间。技术的发展也让现代国家越发依赖网络,滥用攻击能力必然招致战略风险,包括冲突升级和引发战争。

第三,任何技术的军事应用和开发需要永远保持人类的善意。网络的发明和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防务部门有责任让网络和信息技术继续造福人类,让网络领域的新兴技术成为促进国际安全的手段,而不是战争的前沿。

3、在战略对手之间构建网络空间互信的途径

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对手在网络空间以何种方式竞争。要想使战略对手在网络空间实现良性竞争,互信是重要基石。网络的匿名、跨境、低门槛等技术特性与固有的战略信任缺失交织在一起,网络空间的互信建立面临更多挑战。今年6 月初,笔者在第18 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小组会议上就“网络能力发展对防务的影响”做了发言。笔者在发言中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互信的建议”受到关注,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四个机制逐步构建战略对手之间的网络空间互信。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机制。保持沟通的目的是加强战略意图透明。由于能力发展有不平衡,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战略竞争对手都难以做到实力透明。在此情况下,战略意图透明就格外重要。双方可先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定期交流网络安全关切和网络政策变化,解读相关做法。保持沟通的重点是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这需要在平时逐步建立工作层沟通机制,包括建立网络热线、交换联络人信息或联络邮箱等,同时保持高层、工作层、学术圈、业界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定期交流,以确保危机时有渠道传递信息,防止误判。

第二,建立鼓励合作的奖励机制。由于溯源问题没有解决,对某种网络行为进行惩戒非常困难,也容易引起争端和冲突。在网络空间,相比恶意行为,合作的行为更容易被看到或证明。为此,战略对手之间可根据自愿原则逐步开展双边合作,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增加合作的收益,让合作逐步深入,让合作成为双方的互动模式。例如,可先从分享网络防御的最佳实践开始,包括大型安保活动的网络安全做法、民用核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培训、网络安全威胁评估框架等,不断积累信任。尔后,建立可分享的威胁信息库、病毒库、漏洞库,根据贡献程度逐步扩大的共享范围和内容。

第三,建立学术交流的反馈机制。战略对手之间可以借助学术交流,以分歧点为牵引,开展双边的联合学术研究,进一步理解彼此在网络安全上的差异、分歧和共同点,寻找双方可能达成妥协的平衡点和解决矛盾的建设性办法。通过联合研究,为各自的政策制定提供可行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促进双边在决策层面的政治默契和良性互动,从而为达成双边承诺奠定基础。

第四,建立新技术风险的防范机制。以大数据、云计算、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并加速应用到军事领域。在未来战争中,无人和自主武器系统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无人化使战争门槛降低,致命性自主武器也将导致人道主义灾难。在利用新兴技术创造军事优势时,双方可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提醒和督促各自的防务部门及时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威胁,包括共同防范技术扩散和恶意使用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共同研究风险评估和减少措施,使之纳入到武器系统的设计、测试和部署新技术的过程中。

4、结语

随着美军加快进攻性网络力量部署,网络空间军事化发展势头继续蔓延。网络攻击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破坏力,核大国也都具备了相互破坏的网络能力。国家力量在网络空间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网络空间的破坏者、维护者、还是中立者,这将是国家政策制定者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维护和平、防止战争仍然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促进网络空间的战略稳定,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网络空间,战略对手保持战略克制和构建互信非常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充分认识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各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找到减少风险、促进战略稳定的合理方案。

(为便于排版,已省去原文注释)

作者:许蔓舒,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战略与大国关系,危机管理。

(本文选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年第七期)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