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我国IPv6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政府部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与服务提供商、相关中央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积极响应,纷纷制定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快IPv6升级改造,我国IPv6规模部署工作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按照《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全面监测和深入分析IPv6发展情况”和“定期开展企业、行业、区域应用情况评测”的具体要求,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组织相关各方,研究制定了我国IPv6发展情况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初步构建了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定期开展了IPv6发展监测工作。经过8个多月的持续监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IPv6发展监测体系和监测报告。

2019年7月11日,专家委在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了2019中国IPv6发展论坛。会上,专家委主任邬贺铨院士发布了《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

白皮书摘要

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快速增长,IPv6活跃用户数显著增加

目前国内主要互联网网站及应用正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对部分典型互联网应用的实时监测和采样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1.30亿。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达12.07亿。

IPv6流量快速增长,在总流量中的占比有待提升

近一年来我国IPv6流量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5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城域网出口总流量达398.43Gbps,LTE核心网总流量达508.87Gbps,骨干直联点总流量达75.74Gbps,国际出入口的IPv6总流量达到80.45Gbps。但是与IPv4流量相比,IPv6流量依然较少,有待进一步提升。

IPv6地址量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且拥有较丰富的储备

IPv6基础资源主要包括IPv6地址拥有量、AS通告数量等。当前我国IPv6地址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9年5月,我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47282块(/32),居全球第一位。IPv6地址数量能够满足当前IPv6规模部署的要求,但是随着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我国未来对于IPv6地址的需求量依然较大。

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LTE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大规模分配IPv6地址

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改造,骨干网络、LTE网络、城域网络基本完成改造。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从无到有”,已开通100Gbps;全国13个骨干网直联点已经全部实现了IPv6互联互通,IPv6国内网间互联带宽快速增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教育网和科技网累计开通IPv6网间互联带宽6.39Tbps。

数据中心和域名服务系统改造较快,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改造速度有待提升

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超大型、大型数据和中小型IDC已全部完成IPv6改造,可以为用户提供IPv6服务。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递归域名服务系统(DNS)全部支持IPv6域名解析。内容分发网络(CDN)企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v6改造,初步具备IPv6的分发加速能力,但服务范围和服务带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云服务企业加快IPv6改造,负载均衡、云主机、对象存储、云服务器等云产品支持IPv6访问,但业务类型有待增加。

LTE终端的瓶颈制约正在消除,家庭无线路由器支持度较低

国内市场占比较大的10个品牌的LTE移动终端,均已支持发起IPv6地址请求、获得IPv6地址,并能支持IPv6应用。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基本都已支持IPv6。IPv6规模部署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显著改观,但是家庭无线路由器IPv6支持率依然偏低。

政府和央企网站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闻媒体网站改造亟待提速

截至2019年6月,全国91家省部级政府门户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共有83家,占比为91.2%;全国96家中央企业门户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有77家,占比为80.2%;1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共有2家,占比为15.4%。

商业网站及应用改造明显加速,改造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截至2019年6月,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的商业网站及移动应用可通过IPv6访问的已达40家,占比为80%。由于改造周期较长、牵涉环节较多,网络、应用、终端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网站及应用改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下载白皮书: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1907/P020190712576587138174.pdf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