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空间重大事件频发,网络空间战略态势日趋紧张,主要体现在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加快,网络空间“巴尔干化”的风险加剧,以及网络技术的负面效应正在凸显等三个方面。

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网络攻击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不断上升

日益增加的网络威胁,使得各国必须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同时由于网络空间作战手段具有独特的隐蔽性、高性价比等特点,又使得它成为世界各国在既有条件下缓解地缘政治竞争压力,拓展国家战略空间的优先选择。全球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在不断加速。

此外,美国近年来的举措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2018 年美国出台了新版的“国家网络战略”,提出了“向前防御”的概念,其核心就是强调利用主动防御和攻击手段来遏制各种可能的网络攻击,降低对手发动网络攻击的意图和能力。简单说来,就是由以往的“谁打我,我就要打谁”逐渐变成“我觉得谁要打我,我就要打谁”。这种不断释放的“美国优先”思维、“进攻性”网络战略,再配合美国在网络空间的绝对实力,使得以“莫须有”的罪名就开启对另一国的网络打击成为可能,将进一步加深各国对网络空间的担忧。美国这种“先发制人”的攻击性网络战略并不会产生威慑的效果,反而会加快各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军事斗争准备,并可能造成攻击性网络事件引发大国之间无意的冲突升级的新风险。

网络空间正逐步走向“巴尔干化”

网络空间逐渐走向“巴尔干化”这一趋势是否会发生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尤其是美国。美国对华为的断供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它动摇了世界各国对全球化的信心、对美国的信心。今天,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绝对安全、追求美国的绝对优先去动用国家的力量打压一个中国企业,明天会不会打压其他会与它竞争的企业?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前 ARM 创始人 Hermann Hauser 日前接受了英国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件事之后,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考虑如何减少美国总统封杀带来的风险”。构建 “互联互通、共同繁荣、公平开放”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在自身发展权被剥夺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美国的强压下成为网络孤岛时,为了自保,我们将不得不重开赛道。美国正在分裂的是整个世界。

网络技术的双刃剑特性凸显,网络威胁加剧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双刃剑效应也在凸显。发展至今,网络技术已深刻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连接已使网络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网络自身的内在机理又使得它无可避免地会存在缺陷,会被恶意地利用。当网络的触角不断延伸时,网络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匪夷所思的攻击。例如最近正在引起热议的基于 AI原理的 DeepFake 技术,虽然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造假脸、假视频等娱乐化应用领域,给大家带来乐趣,但如果该技术被有目的地应用于制作名人的假新闻、应用于人脸识别系统,将会催生色情暴力等犯罪行为,甚至出现政治恐慌,极大地干扰社会稳定。类似的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未来将出现更多,网络威胁的泛化,将会使各国网络空间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

值得欣喜的是,在风雨欲来风满楼之际,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全球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正逐渐形成一些共识:

(1) 全球都意识到了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

针对网络敏感数据的保护,欧盟于 2018 年5 月正式实施 GDPR,很多企业再不能肆无忌惮、任性越权地侵犯用户隐私数据。中国 2017 年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也在保护隐私数据方面给出了规定。虽然对于这些法律部分专家还有一些异议,实施进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但这是数据治理进程中的标志事件。从长远来看,这是迈向数据透明度和更高效的数据经济的正确步骤。

(2) 在网络舆论管控方面,东西方正在达成部分共识

随着新兴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攻击和虚假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左右社会舆论、改变政治格局的手段,通过网络攻击干扰政治选举的事件已在多个西方国家发生。攻击者的手段虽然包括对相关组织机构开展网络入侵破坏,但更多的是利用社交媒体散布真真假假的消息来扰乱是非、传播谣言和造假新闻等,西方正在自食其亲手酿造的“网络言论自由”的恶果。谷歌的一名高层日前曾讲:“5 到 8 年前,美国企业对于网络上的恐怖主义言论是不管的,放手让各种不同的言论自相竞争,他们相信最终好的言论会留下来,不好的言论因为无人问津而自行消亡,但实际并非如此。现如今,我们开始对网络上的言论进行分类和管理。”“我们仍然坚持言论自由,但也要适度管理。”当然,美国所认可的恐怖主义言论和我国的认知肯定是不同的,但这毕竟走出了开展舆论管控的第一步,中国的互联网信息管控政策正在逐渐被西方所理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全球一网的时代,面临日益加剧的网络威胁,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只有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是唯一出路。面对全球网络空间博弈硝烟四起的激化态势,我们怀有最好的预期,做足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全的预案!

作者:康绯,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选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年第七期)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