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了题为《战略竞争时代的研究合作》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美国担心国际科学合作可能给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并认为其可能成为美中竞争日益激烈的最新战线。

据CSIS分析,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科学家和与外国研究机构的合作。并提出标准化战略措施,以更好地管理并降低风险。如: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放,保持美国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包括为外国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改善美国国内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成果的投资等等。

文章仅供参考,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作者:Stephanie Segal,Dylan Gerstel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7日

编译:学术plus 谭惠文

来源:https://www.csis.org

40年前,卡特总统和邓小平主席签署了第一份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项协议促进了两国间的科学交流,并开创了一个强有力的双边研究合作时代。然而,今天,美国越来越担心科技合作的某些方面对其国家经济和安全构成风险,使之在日益激烈的中美竞争中无法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认为,尽管美国政府对冷战期间向苏联“泄露”技术也有类似的担忧,但中国今天所带来的风险在范围和复杂程度上是不同的。美国高级情报官员最近将美国大学和实验室的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做出了不同以往的定性。对此,立法者和政府官员提议对外国公民进入美国科研领域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包括实施更严格的签证要求,限制外国公民在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私人公司参与研究……

报告主要内容摘编如下,内容仅供学习参考

1.新时代,老问题

对与外国研究人员合作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的担忧并非新鲜事。几十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试图在科学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防范间谍威胁。然而,中国的发展规模、全球一体化和创新能力给美国带来了新的挑战。

早在里根政府期间,国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出台的一份关于获取科学信息的管制的报告中提到,担心苏联“窃取美国的军事科技成果”。而1985年发布的NSDD-189所制定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了有关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产生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信息流动。该指令确认了里根政府的政策,即“尽可能地”保持基础研究的出版和公开共享,不受限制。然而,若在日益激烈的中美军事和经济竞争中依然保持这种开放程度,已经引起了美国情报界的担忧。

报告中深刻体现了这种矛盾的状态,即:政府官员们认为,为了打击中国的经济间谍必须加强控制,但学术界和企业却认为,这种控制可能会削弱美国的创新领导力,阻碍科学进步。

2.中国创新战略

创新投入

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领导人将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建设的战略基础”,并希望将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成为了领先的创新和技术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研发、人力资本建设和融入国际科学界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加大了对国内外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而相比之下,美国在科技研究方面对外国学生的依赖则更加明显。报告特别提出中国的“千人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招募了4万余人。而部分城市如深圳、杭州等也有类似的人才招募计划,将研究人员不断引向具体项目。

图:国内研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中美科学界融合

美国和中国的大学一直位居全球顶尖大学之列,而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在中国的创新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中国人口规模庞大,重视STEM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研究人员,可以有效地弥补美国STEM毕业生的不足。由此,导致了中美科学界高度融合的现状。

图:美国和中国STEM毕业生人数

图: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

敏感领域评估

尽管迄今为止中美科学界的合作卓有成效,但美国政府资助机构、执法机构和学术机构也发现了一些行为可能挑战中美关系。为了保护敏感研究领域,美国愈发重视对竞争格局进行准确评估。在2019年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在科技和工程创新上仍落后于“世界第一”的,但它正在迎头赶上。

因此,CSIS认为,美国大学以及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有两个方面:第一,如何识别违反法律或研究和道德标准的活动,特别是在违法行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第二,如何在保持美国全球创新领先地位的同时,应对这些风险。

3.美国的行动

针对这些担忧,美国政府机构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外国研究人员的审查。包括:1.改进现有机构对规定的执行度;2.保护同行评审的机密性;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限制美国政府研究人员参与外国招聘项目。

  • 2019年3月,国防部宣布加强对从事国防部支持的研究的关键人员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要求列出所有资金来源和时间。

  • 6月7日,美国能源部发布通知,禁止雇员和承包商参与由指定“风险国家”赞助的外国政府人才招聘计划。

  • 2019年5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发起研究环境联合委员会(JCORE),提出要保护美国研究人员免受不正当的外国影响,同时不损害我们的价值观或我们保持创新生态系统开放性和完整性的能力。

4.政策风险

比知识产权泄露更可怕的是

尽管美国学术机构和企业都不愿意面对知识产权的泄露,但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对外国研究合作的过度限制可能会危及美国在科技和环境领域的领导地位。限制合作,特别是现实那些在其他国家处于最前沿的领域,可能会错失大好研究机会,从而使得顶尖人才流失到第三国。

全球科研美国不再主导了吗?

美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全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在全球科技研究出版物中的份额从2006年的24.4%下降到2016年的17.8%,而中国的份额从12.1%上升到18.6%。在全球范围内,2006年至2016年间,与国际合作撰写的科技与环境文章的比例从16.7%上升到21.7%,美国研究人员的国际合作率从2006年的25%上升到37%。对互联网的过度限制国际合作可能会限制美国科学家获取和了解前沿研究。

政策倒退,人才流失

鉴于最先进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有人担心过度限制可能会将外国顶尖人才从美国转移出去。去年6月,美国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在敏感研究领域的中国研究生只能申请一年多次入境签证,这使得奥巴马时代允许这些学生申请五年多次入境签证的政策倒退

5.超越双边竞争

美国只是害怕不能得第一

尽管美国的许多盟友和伙伴国家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问题有着相似的担忧,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的反应像美国那样积极,尤其在合作研究领域。一些国家也对美国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认为对中国采取的行动,包括在研究合作领域,根本是在保护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而不是具体的国家安全问题。

交流合作,才是正道

许多美国盟友,特别是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教育和研究交流。2016年,在欧盟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近17万人,约占在美国留学人数的一半。欧洲各地数百所大学的交流伙伴关系也促进和深化了这种交流。同样,今年澳大利亚最大的科研论文国际合作者,中国也有望取代美国。

此外,在过去15年中,外资在华研发中心从200家增加到1500多家,其中包括大量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随着美中紧张局势升级,包括西门子、默克和戴姆勒在内的欧洲主要企业在过去一年都纷纷宣布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设施,一些联合政府甚至计划积极地鼓励促进这些伙伴关系。

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了大约900亿美元的研究资金,其中包括中欧共同资助机制。通过这项计划,中国科技部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储备1.41亿美元,用于支持2018-2020年的联合项目。今年4月,澳大利亚宣布为5个联合大学研究中心提供近50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作为澳中科学研究基金的一部分,等等。

6.结论与建议

报告认为应再次权衡开放性与保护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优先考虑对国内创新能力进行投资的需要。报告资料显示,一小部分外国研究人员正在为获取敏感的科学技术而非法工作。如果新的信息表明存在更系统的问题,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则更需要重新权衡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利弊。报告结论和建议如下:

(1)加强国内STEM人才培养,并留住国外研究人员。改善中小学STEM教育的成果,吸引和留住更多STEM领域人才,支持外国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留在本国。

(2)制定恰当的全球创新领导力清单。要科学制定政策,保护美国获得尖端科学的途径。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研究。

(3)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领域限制合作。联邦机构应一方面明确限制敏感项目,一方面避免过度控制基础研究。一般来说,应该关注从事军事应用研究的研究人员。若仍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风险,则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4)规范联邦对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政策指导。建议:应包括监督和执行机制,尽可能保持公开透明,并向公众征求意见。同时,应定期审查更新这些政策,以确保它们能够充分应对风险。

(5)深化政府和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联邦机构之间的协调,还需要与学术界和私营企业的合作。国会和政府应该重申他们对科学咨询委员会的支持。

(6)加强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度现有的同行审查、披露和分类政策有可能存在许多使得研究泄漏的隐患,但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执行能力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违反知识产权保护和学术诚信协议的行为应通过执法加以严格处理。

(7)在最有影响力的领域与盟国和伙伴合作深化信息和情报共享将有助于在高风险领域与盟国和伙伴达成一致。

报告目录如下

查看完整英文原文:https://www.csis.org/analysis/research-collaboration-era-strategic-competition

声明:本文来自学术plus,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