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网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 70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国都取得了哪些网信重大成就?让小编为您一一盘点。

1、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58年8月1日)

由中科院计算所与 738 厂共同研制的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成功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该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800 次,定名为“103”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空白。

2、我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启用

(1969年10月)

北京长途电信局成功安装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诞生。这套设备采用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电子化自动记录和计费设备,拉开了全国长途电话自动化的序幕。

3、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样机试制成功

(1979年7月)

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型样机“华光 I 型”在北京大学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了中文报纸版面。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解决了汉字无法被计算机处理的难题,为汉字和中华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第一个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正式开通

(1982年11月27日)

福建省邮电管理局通过引进日本富士通的 FETEX-150 程控交换机,在福州市率先成功开通了全数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机房面积及耗电量仅为原先的 1/10 和 1/3,用户直拨国际长途的时间仅需 20 秒至 30 秒,中国正式进入程控电话交换机时代。

5、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1984年4月8日)

“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在每天 24 小时内进行全天候通信,包括电话、电视和广播等各项通信试验,开启了使用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技术的国家。

6、中国首次实现与国外的计算机联网

(1987年9月)

1987 年,CANET(中国学术网)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 9月 20 日向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成功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7、HJD04 型程控数字交换机研制成功

(1991年12月)

由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HJD04 型程控数字交换机(简称“04 机”)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04 机”获得了1995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启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目标的产业化新模式,带动了国产程控交换机生产厂商的群体性突破。

8、中国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

“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 工程)通过美国 Sprint 公司连入 Internet 的 64K 国际专线开通,与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网络直接互联,实现了与 Internet 的全功能连接,同年,设立了国内第一个 WEB 服务器、第一套网页、第一个 BBS 站。

9、“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建成

(1998年12月)

总长7万多公里,覆盖神州大地的“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络提前两年建成。“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覆盖了我国全部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首府和所有地、市以及大部分县(市),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光纤通信网络,奠定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

10、第一款通用CPU芯片研制成功

(2002年9月)

第一款批量投产的通用CPU芯片“龙芯一号”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现代通用微处理器设计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CPU产品的无“芯”的历史,也标志着国产安全服务器CPU和通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产业化的开始。

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颁布

(2006年1月)

《规划纲要》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部署 16 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被纳入重大专项。

12、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2014年2月27日)

习近平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这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2018 年3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时优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13、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

《中国制造 2025》是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14、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4日)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 +”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15、“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2016年6月)

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集成了40960 块“申威 26010”处理器,实现了所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峰值计算速度达每秒 12.54 亿亿次,是世界上首台峰值计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16、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2016年8月16日)

“墨子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次年 8月,“墨子号”提前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2017年6月1日)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专门性综合性立法,将网络安全工作带入法治化轨道,意味着我国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保护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逐步健全。

18、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年7月8日)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 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19、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正式开通

(2017年9月29日)

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的全长 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全线贯通,全线路密钥率大于 20kbit/s,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天地链路,我国成功与奥地利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20、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2018年12月22日)

该技术验证卫星是“虹云工程”首发星,是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的通信卫星,后续将以此卫星为基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该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8年12月28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2、我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6月6日)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 4 家企业发放 5G 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经历了“1G 空白、2G 跟随、3G 突破、4G 同步、5G 引领”的崛起历程,在全球 5G 标准制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信道编码领域首次突破。

本文刊登于《网信军民融合》杂志2019年10月刊

声明:本文来自网信军民融合,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