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elcano)发表评论文章《Strategic autonomy in a new era: a Cold-War risk assessment of China’s involvement in the EU’s 5G networks》(新时代的战略自主:中国参与欧盟5G网络的冷战风险评估)。文章认为,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冷战分析框架对研究欧盟与中国关系仍然有效,文章试图通过冷战视角确定欧盟在中美双寡头格局中的定位并评估中国参与欧盟5G网络建设的战略意义。

文章仅供参考,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中国参与欧盟5G网络建设对欧盟战略自主有无影响?冷战视角了解一下

作者:Mario Esteban,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Ugo Armanini,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译:学术plus评论员 徐金金

来源:http://www.realinstitutoelcano.org/

内容提要

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全球参与将导致对中欧关系的重新定位。文章认为,面对新兴的中美双头垄断格局以及华为参与5G网络相关的不确定性,欧盟需要参考冷战的经验。本文强调,在全球经济变化的背景下,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加上国际关系中跨文化相互依赖的不确定性,并不足以完全忽视冷战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因此,文章建议采取战略谨慎措施,尤其是在5G会影响关键基础架构的情况下。与中国不同,美国只是经济竞争者但中国却是欧盟的长期战略伙伴。欧盟和美国拥有共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牢固的长期安全伙伴关系以及相似的经济观点,而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和美国具有相同的战略目标和利益,也不意味着欧洲可以盲目地依赖美国的安全而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冷战视角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欧盟面临的战略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能代价。

1、欧盟在新时代寻求自己的道路

新时代

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参与的增加,欧盟开始重新定义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如今不仅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是新兴的全球大国。尽管一半的欧盟成员国已经批准了“一带一路倡议”(BRI),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在欧盟基础设施和战略部门中的可能影响。对欧盟而言,中国不仅是经济合作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和“系统竞争对手”,因为中国推崇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治理模式。

5G竞争与欧盟的定位

在5G竞争中,欧盟不仅面临着中欧关系的调整,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必须在新兴的中美双头垄断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说,这不过是一次新的冷战,尽管冷战视角有些过时,但在欧盟相对于中美关系进行战略定位之时,冷战无疑可以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见解。

2、冷战幽灵?相互依赖世界中的大国政治

中美关系,走到哪儿了?

冷战的特殊之处在于两个在经济上和意识形态上对立的封闭系统之间的全球性的多维对抗。核威慑限制了对抗,使战争本身“ 不可能(但)也不可能和平”。美中关系最近的降温促进了这一概念的复兴和传播,并引发了关于中美是否要走向新冷战的辩论。

  • 有学者认为,在威权国家和自由民主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焦点问题日趋尖锐,这些都是冷战的征兆。

  • 否认新冷战的学者指出了以下证据: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关系,缺乏关键的军事对峙,存在着共同利益的领域以及多极化的格局。

有竞争,也有合作

今天,尽管中美似乎是意识形态的竞争对手,但它们有着至关重要的经济联系和合作领域。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可能导致不同的竞争框架?根据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说法,实际上可能发生的是在美国和中国主导的两个“有限秩序”之间的冷战竞争结构的回归,而这种“有限国际秩序”则维持了军备控制和经济合作。美中合作值得一提,但最近遭受了数次挫折。

  • 由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公报》和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所推动的合作势头因特朗普的“退群”而停滞不前,进一步的合作可能会受到当前经济紧张局势的影响。

  • 两国高等教育和学术合作也是如此,美国此举旨在防止敏感技术转让:中国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研究生的签证期限被缩短,而美国能源部正寻求缩减与中国政府项目的合作。

  • 在反恐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仍然有限。

冷战期间,美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

  • 特别是,两国成功建立了战略性和非战略性军备控制协定:1972年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SALT 1)和1987年《中程核力量条约》(INF)。

  • 其他例子包括以1975年阿波罗联盟号(Apollo-Soyuz)项目为代表的空间合作以及以1972年签署的《环境保护领域合作协定》为代表的环境合作。

  • 另一个主要的里程碑事件是1959年12月签署的《南极洲条约》, 条约使南极大陆非军事化,中止了领土主张,为自由和公开的科学调查铺平了道路。

意识形态不会阻止国家的理性行为

在冷战期间,苏联更强调意识形态因素,但是,除了冷战初期以外,意识形态并没有阻止它成为理性的行为者。当前,中国模式是自由民主的可行替代方案。中国的模式可能“很难出口”,但通过提供“合法的”替代发展模式并通过直接的制度和经济援助,中国模式仍将在全世界产生影响。而且,如果中国能借助新的增长动力成功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模式”(具有快速的经济增长,技术升级和减贫的前景)的吸引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国之间的关键战略分歧

以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设想的当代世界秩序为例。尽管承认世界秩序的概念是多种多样的,但分析仍然围绕着权力与合法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经典的权力平衡。尽管这种分析仍然体现在现实主义之中,它仍然暗示游戏规则与过去没有根本不同。实际上,美国和中国确实都抱有现实主义的愿景。

此外,文化差异不应被高估。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的一种观点是:中国没有帝国主义扩张史或具有“天下”观念,但这对现实国际关系的相关性可能很有限。

  • 一方面,中国的历史远非和平。尽管存在中国历史“非军事化”的文献,但自华夏领土合并以来,诸侯国内部及诸侯国之间的冲突仍在发生。

  • 另一方面,“天下”是一种理想状态,一种描述和谐和友善的话语,并不适用于分析当前的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 另外,帝国和先验概念并非中国或中国文化特有的。除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帝国等扩张主义民族国家外,包括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内的其他历史性欧洲和地中海帝国也具有类似的等级性、先验性地国际秩序观念。

从当代的视角来看,无论文化会引起怎样的误解,它们都不应掩盖两个超级大国在诸如核威慑和军事力量使用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面临的关键战略分歧。

大国有责任谋求和平

但是不可否认,两国之间经济主导的相互依赖导致了与冷战截然不同的框架。而其中关键是:即使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它仍然是不平衡和不对称的。商业贸易的不平衡,或者中国新生的技术领导地位,实际上可能会导致紧张局势,因为中西之间的技术和金融差距不断缩小,西方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在冷战时期,全球相互依存并不显著,但在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却并非如此。

20世纪初,欧洲的多维相互依存、金融一体化程度、贸易开放度和劳务移民程度与20世纪八十年代相仿。但这并没有阻止它升级为战争。所以,相互依存的和平因素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

而当前的中美关系可能会降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诸如华为贸易禁令之类的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领寻求自主创新和数字技术。毫无疑问,共同的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安全与保障远比大国竞争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威胁破坏人类环境之时。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冷战”保持了一种介于不稳定和稳定之间的状态并通过核威慑防止了全球对抗。

此外,这一时期还设法应对当时全球的主要威胁:核武器扩散。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采取多边对策来解决全球问题,并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尽管没有得到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和朝鲜等国家的认可,但该协议还是成为“国际法的高度发展典范”。全球气候应对机制也可以成为这样一种典范,尽管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

3、欧盟的冷战教训:5G战略风险和间接胁迫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欧关系与冷战的东西方对抗具有不同的前景。

  • 在冷战期间,苏联对西欧构成了重大威胁,正如1977-82年的“欧洲导弹危机”所示,欧洲面临直接军事对抗的风险,并不间断地受到苏联的常规和核力量的威胁。此外,苏联还威胁欧洲殖民利益,因为它反对殖民,并协助反殖民解放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

  • 迄今为止,中国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威胁”在欧盟范围内分布不均,在德国比在希腊更加突出,但仍处于次要地位且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威胁程度远不如极端伊斯兰、俄罗斯、气候变化甚至美国。经济差异也很大。尽管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缺乏互惠的市场准入,但中国仍然是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战略市场”,这在苏联时期是不存在的。

然而,即使不完美,冷战视角也应被视为有用的分析框架评估和应对当前的挑战,尤其是因为欧洲面临着维护其社会、环境和政治模式的紧迫任务,这需要采取谨慎的战略行动。那么,从冷战对抗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华为5G 的战略风险

更具体地说,关于中国参与欧盟关键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冷战的经验和历史究竟有什么启示?欧盟应如何在中美双头垄断中寻求战略自主权?美国经常强调华为参与建设其盟国基础设施的风险,甚至针对一些盟国(比如意大利)发布了类似恐吓的声明。那么,为什么是华为的5G?

  • 首先,因为5G有望渗透到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其中许多具有战略价值),并促进工业4.0的发展。它可以为数据密集型和准实时应用程序提供更优化的连接能力和网络延迟,这使其本身成为关键的基础架构,对中国、欧盟和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至关重要。

  • 其次,由于担心华为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系,华为的所有权结构和中国的体制机制暗示了来自中国的间接控制。尽管没有公开证据表明华为正在其网络架构中安装后门,但仍存在“技术未知数”以及难以检测和应对非法数据流的担忧。华为网络安全评估中心第五次年度报告提到了对英国运营商的“重大风险”,但只是提供了“有限保证”,即已经部署的华为设备带来的风险可控。间谍活动似乎是一个主流问题,但不断增强的破坏能力将是另一回事。中国显然不愿参与战争或类似行动。然而,冷战表明,没有“战争”或直接对抗并不意味着没有权力政治。

不会发生直接战争≠没有风险

冷战不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直接战争。因此,即使在没有直接战争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通过使用国家权力来胁迫或获得顺从。

技术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逻辑。外国参与战略部门可能会带来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从而威胁到国家的完整性。应当指出的是,后者是全球核政策的主要关注点。

  • 2014年俄罗斯的军事政策降低了阻止常规侵略的门槛,以防“国家的生存面临危险”。

  • 巴基斯坦官方声明表明其核政策不仅针对常规侵略,还包括经济“扼杀”以及对主要通信线路的破坏。

这些例子表明,核政策包含与核威胁本身不同性质的安全威胁,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核威胁是必要的。技术破坏可能是其中之一。作为核大国,尽管中国核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仍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中国的核武库仍然较小,因此必须巩固其二次攻击能力。但是中国对西方基础设施的深入介入将改变游戏规则,提供一种间接的非军事手段,这将在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威慑基础上又增加了技术威慑。

欧盟的战略定位

在中美塑造的新国际格局中,欧盟的定位不仅应针对中国,而且也必须针对美国。

美国现在与中国面对新的“人造卫星时刻(sputnik moment)”,给欧盟施加了压力,迫使欧盟在两个竞争者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主要是,美国加剧了与中国的经济紧张关系,引发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尽管此举确实是解决经济失衡的一种方式,但它也显示出一些局限性,并凸显了美国新外交政策的缺陷,将其盟友推向了边缘。

  • 例如:官方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危及中东稳定,实施新的域外制裁,破坏欧盟在伊朗和古巴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对中美洲人口采取的行动。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导核条约》(INF)和《伊朗核协议》到对北约和WTO的批评,美国也对多边主义表现出明显的漠视。

在这些不确定性之中,欧盟需要找到自己的战略定位,进而寻求战略自主权。

欧盟追求战略自主权,避免陷入困局

尽管欧盟意识到5G关系到战略自主权,并且在华为和美国运营商之外,欧洲也存可行替代方案(主要是埃里克森和诺基亚)。但是,如果不解决市场和监管分散问题,且投资水平不足,欧盟就有陷入困境并落后于中美双头垄断的风险。

但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核竞争中,核军事能力被认为是确保战略自主的必要条件。英国和法国通过不同的行动方针实现了其目标。英国选择搭美国的便车,获得了核能力,却失去了战略自主权。最初,法国必须面对一个不合作的美国,因为美国像支持欧洲的战略自主权。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反对进行核技术合作。法国决定建立一支完全独立的核力量使美法合作前景恶化,直到1970年,当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和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Kissinger)改变了美国的立场,即认为增强了法国核能力也可以增强美国的战略地位。随后的美国援助包括热核武器设计和法国MIRved M4导弹的开发。无论走哪条路,英法两国都在战略上支持美国,将苏联作为主要威胁。

美国和中国,谁是朋友?

相比而言,美欧关系和中欧关系仍然存在关键差异。

  • 首先,美国和欧盟就如何管控经济竞争达成了广泛共识。而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

  • 此外,美国过去一直是欧盟的经济竞争对手,但不是战略竞争对手。在冷战期间,经过一段时期美国对欧洲的慷慨援助之后,在战略利益的推动下,美国和欧盟再次成为经济竞争对手,但仍是战略盟友。中欧关系却不一样,尽管中国和欧盟之间在2003年宣布建立所谓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与美国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特别是考虑到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相似。

  •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中国不同的制度孕育了战略上的不信任感。与中国的差异还存在于经济领域及经济发展模式上,中欧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公共采购的原则存在分歧。

  • 最后,美国是欧盟的国防伙伴和盟友,而欧盟与中国的防务与安全合作非常有限。合作前景面临很多挑战。

4、结论

中欧关系的重新定义是在新兴的中美双头垄断格局下进行的。这种新形势引发了新的安全和技术挑战,并凸显了欧盟战略自主权的重要性。中美之间的商业战争、技术竞争和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不确定性,要求采取有效的冷战分析框架。冷战分析框架有助于同时把握新兴的两极竞争模式,以及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并提供公共产品。中欧关系虽然与之前西欧与苏联的关系不同,但冷战分析框架仍将有助于谨慎评估当前的战略问题,特别是中国参与了欧盟的5G通讯网络建设,这突显了威胁欧盟利益的政治和技术风险。未来欧盟的5G网络安全政策应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面对中美之间定位困难的前景,欧盟需要考虑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美国与欧盟具有中欧关系中不存在的基本政治和经济相似之处。欧盟和美国拥有共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牢固的长期安全伙伴关系以及相似的经济观点,而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和美国具有相同的战略目标和利益,也不意味着欧洲可以盲目地依赖美国的安全而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冷战视角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欧盟面临的战略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能代价。欧盟需要扪心自问:为保障诸如5G网络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愿意花多少钱?

声明:本文来自学术plus,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