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7日,全国法院第五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这其中,就有刚刚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并被重点推介的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运用司法大数据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服务法官办案和人民群众,并为国家治理提供决策和参考。

破除“孤岛”  挖掘“富矿”

当今时代,被称为是“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抢抓先机,纷纷制定并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运用大数据蕴藏的巨大潜力和能量,大数据革命正在引发新一轮全球各国治理能力的深刻变革。

司法大数据,被称为是观察社会的“第三只眼”。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信息覆盖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动的晴雨表、风向标,也被誉为是大数据时代的司法“富矿”。

在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之前,尽管全国3500多家法院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司法信息数据,但是各地数据标准不兼容、系统不连通、资源不共享,一个个信息“孤岛”,阻碍了司法大数据潜在价值的实现。

通过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国人民法院“一组数”,进而通过数据深度分析利用,服务法官办案和人民法院决策,准确研判经济运行风险、社会发展动态,国家立法需求等国家治理内容,有效引导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加快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最高人民法院响应国家大数据发展、创新驱动、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

2014年7月1日,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经过近4年的建设,大数据平台已累计汇聚1.4亿件案件信息,除案件、文书和卷宗等审判执行信息外,还汇集了司法人事、司法政务、司法研究、信息化管理、外部数据等六大数据体系全面丰富的数据资源,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实现全覆盖  “统计”大跨越

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先后经历了全国法院全覆盖、案件数据全覆盖、统计信息全覆盖三个阶段。

针对全国法院办案系统不统一、数据标准不健全、不少尚未接入法院专网等突出问题,通过原型系统拓展、关键技术攻关、现场排忧解难、特殊情况特办等方式,不到一年时间,2015年6月,实现了全国四级法院都向平台成功汇聚案件数据,基本形成一张覆盖当时全国3512个法院、万余个派出法庭的“数据大网”。

面对案件信息漏传漏报、部分信息逻辑错误、数据汇聚不及时等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发布数据集中管理、案件数据动态更新等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在最高法院与各高级法院之间成功建立了5分钟和每日案件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并开发了一套涵盖93项质检规则的质量检查和监控软件, 2015年10月底,实现全国法院“案件数据全覆盖”。

面对全面更新的司法统计业务标准和报表体系、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系统对数据汇聚全面性准确性造成的重要影响以及司法统计严格的数据质量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按照试点单位积累经验、示范方案应用推广、数据质量全面达标三个步骤,分别对2000万案件逐一核查统计信息项,推动存在质量问题的200余万件案件信息全面归零,最终实现统计信息全覆盖,使大数据平台正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当前,平台每5分钟动态更新全国3525家法院的案件信息,每日新增7至8万件案件,已累计汇聚全国法院1.4亿件案件信息,可以随时自动生成全国法院审判态势,能够基于138张司法统计报表,面向全国3525个法院按月、年一键自动生成580万张报表,实现了司法统计历史上报表数量最多、一次性服务单位最多、生成效率最快等“三个之最”,实现了司法统计乃至于政务统计领域中的革命性跨越。

应用有“深度”  决策可参考

“‘七年之痒”变三年’,女性更敢说‘离’”、“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今年三月下旬,各大媒体纷纷发表了一组关于离婚纠纷案件的报道,这些报道的数据来源,正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该报告数据依托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离婚纠纷一审结案案件,从案件自身情况、当事人特征、案件特征三个方面,运用十组图表全方位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离婚纠纷案件的整体面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司法大数据专题深度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

该报告数据依托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离婚纠纷一审结案案件,从案件自身情况、当事人特征、案件特征三个方面,运用十组图表全方位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离婚纠纷案件的整体面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司法大数据专题深度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

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托自身详细的数据,从司法大数据要报、审判态势月报、专题深度研究、专题公开发布四个维度,对依法治国、司法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专题研究,探索建立司法大数据深度应用新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300余项专题分析成果,其中《非法集资案件分析》、《金融诈骗案件分析》、《人大代表涉诉情况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研究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用,同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发布了19份专题报告,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在《从司法大数据看司改成效报告》中,通过定量化分析显示,全国法院院庭长人均办案量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后逐年增长,2016年人均办案量较2015年增长28.64%,2017年1至9月院庭长办案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32.28%,客观反映了全国各级法院院庭长重回审判第一线的基本趋势,为院庭长办案制度的落实监督和效果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专题研究表明,在网络诈骗案件中,通过提供中奖号码或其他增加中奖几率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为47.71%,通过聊天软件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为33.62%。诈骗方式上,通过发布虚假广告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占比为42.73%,通过冒充熟人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占比为29.52%,这些分析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运用大数据蕴藏的巨大潜能,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现代化水平,服务国家治理,这一切,正在人民法院主动拥抱司法大数据的“大动作”中成为现实。

本文来源:人民法院报

声明:本文来自数邦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