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电磁频谱作战未来十年的发展,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电磁战系统将更密切地与信息网络联网和交互。这里所说的联网,并不仅仅意味着通过分布式的高速网络将少量的电磁战系统连在一起以实时共享信息,还包括需要大量电磁战系统向类似美国陆军TITAN这样主要的战斗网络馈入或从中提取信息,让任务指挥官能观察、理解电磁作战环境并在其中实施机动。

电磁战要达成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湾战争之后,在整个1990年代美国国防部投入了大量精力与经费开发新型分布式战术信息网,以实现更大的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早期战斗网络中的一部分是十分鲁棒的,能够让信号情报平台实时或近实时地共享辐射源数据。信号情报平台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够向任务指挥官提供有价值的辐射源信息,使其可以洞悉电磁作战环境。电磁战系统则不同。虽然战斗空间中有许多电磁战传感器,但它们并非设计用于向飞机上的座舱显示器或舰载操作员控制台提供信息。大多数电磁战系统是用于自卫的,并没有太多高品质的信息能用于在网络中共享。这样,共享电磁战·信息的需求就不强烈。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过去30年中,其他类型的传感器系统,比如雷达、光电/红外目标瞄准系统、信号情报以及图像情报传感器等都已接入了主要的战斗网络,而电磁战大大落后于这些系统。这也意味着任务指挥官只能获取电磁作战环境的部分图像。这不仅不利于任务的完成,而且也使电磁战受到伤害,因为它被认为只与自卫和类似机载电子攻击等特定任务相关。

随着电磁战系统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过去15年里数字接收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解决了电磁战信息的质量问题。1990年代的雷达告警接收机通常覆盖2~18GHz的频率范围,而当前的雷达ESM系统一般覆盖0.5~40GHz。我们现在也拥有更多频率范围从20MHz到6GHz的机载和地面的电磁战传感器。总体而言,当前的电磁战系统拥有更强的能力,能够提供发生在电磁频谱活跃部分更大的图像。

与此同时,随着电磁战系统的不断改进,美国国防部已着手解决在新型作战网络中快速传递电磁战数据所遇到的问题。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其中电磁战能够支持向任务指挥官提供有关电磁作战环境实时的信息。

这是一个迟来的结果,但对于电磁战而言,其意义重大,对作战人员,更是如此。

(原文作者为JED 主编JohnKnowles)

声明:本文来自国际电子战,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