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 斌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城市智慧研究院院长,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南京大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产业教授,正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ICT技术、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

朱晨鸣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通信技术、新ICT技术等。

王 咏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数据咨询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新技术数字产业化研究。

论文引用格式:

周斌, 朱晨鸣, 王咏. 新加坡信息通信业转型创新实践对我国数字化发展的启示[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47(11):40-44.

新加坡信息通信业转型创新实践对我国数字化发展的启示

周斌 朱晨鸣 王咏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19)

摘要:从信息通信业产业链发展路径、对经济整体发展促进作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转型发展历程,总结出将信息通信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一硬一软”基础设施形成国际区位优势、通过“三大策略性产业”升级促进计划和“双生态系统体系”将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有机融合、通过国际化的产业主体企业和出口导向的产业扩张策略将其信息通信产业打造成为覆盖全球的国际性产业等发展经验。这些国际化转型的发展经验给我国目前以信息通信业为核心的“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尤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府引导、软硬基础设施、产业政策、人才资源、跨界融合等多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新加坡;信息通信业;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F49;F276.44 文献标识码:A

引用格式:周斌, 朱晨鸣, 王咏. 新加坡信息通信业转型创新实践对我国数字化发展的启示[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47(11):40-44.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1.11.008

0 引言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数字化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患者追踪、病毒溯源、疫苗研发等防疫工作,以及远程运维、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线上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各国数字化战略最重要的底座保障。新加坡作为全球高附加值信息通信产品应用中心,通过多年发展,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由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发展为信息化强国。分析总结新加坡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经验,包括行业发展要点、实施策略、保障举措、实施改进等,无疑可作为我国信息通信业以及国家数字化战略发展的有益借鉴,可对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城市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1 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新加坡拥有发达的信息通信业。从2006年开始,其信息通信业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年报中连续多年排名靠前[1]。信息通信产业是新加坡经济中增长最强劲同时也是增长最稳定的支柱产业[2]。1986—2010年,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verage Growth Rate,CAGR)达到 13%,是新加坡各产业增长率中最好的产业之一[3]。2010—2014年,在全球经济发展普遍疲弱、新加坡众多产业领域增速也发生下滑的境况之下,新加坡信息通信业反而呈现出更高增速,CAGR高达15%[3]。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2020年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即使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冲击,新加坡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在2020年同比收缩5.4%,但信息通信业仍在稳定扩张。新加坡信息通信业的这种强劲发展态势,全面带动了当地电子、金融、生物医药等众多产业的数字化技术赋能升级转型,进而保障了新加坡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全球经济衰退对该国产生的负面影响。

信息通信业大致可分为硬件、软件、IT服务、电信服务和内容服务五大产业板块,各板块相互协同支撑,能够形成非常鲜明的产业聚合效应,并由此衍生构成良性的产业生态体系。正是由于在这五大板块上的均衡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拥有极高产业聚合效应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新加坡信息通信业呈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新加坡的这一产业生态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产业体系,作为产业主项的硬件板块有80%的产值来自出口,其他板块的产值总量也在稳定增长。新加坡的区位优势赋予其独特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优势,但因人口规模因素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为有效克服这一瓶颈,新加坡制定了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构建了活跃多元的人文环境。新加坡数字产业人才规模已逐步增长至15 万,其中27%来自新加坡以外的18个国家[3],且包含了大量的企业管理者、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的核心人员。这种高水平人才队伍将新加坡的信息通信业推向了产业链高附加价值环节。所以,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人才结构成为了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另一大市场竞争优势。

2 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经验

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顺应和融入国际信息通信产业市场发展潮流,构建协同发展的聚合产业生态体系,建立国际化的高标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协助和扶持信息通信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维护高效灵活的营商运行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新加坡政府坚定地扶持和培育信息通信业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增长引擎。新加坡政府成立了“经济评估委员会”,其中信息通信技术专业工作组(简称“工作组”)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面向全球的“活跃的数字技术中心”的愿景。工作组认为,新加坡在进一步夯实全面兼容最新前沿技术的信息通信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迅速建立高质量的国际化信息通信人才队伍,以及知识产权开发与市场化运作的软性基础[4]。“一硬一软”的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跨国龙头信息通信企业落地新加坡。为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产业生态体系,工作组提出了发展性促进计划、推进计划、政策和政府生态系统促进计划三大策略性产业升级促进计划,从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产业政策协调运作三个方面助推新加坡信息通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至今的20多年里,新加坡持续构建政府各部门有序协调的产业政策支撑生态体系。新加坡信息通信发展局作为该体系的核心,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推进落实,同时制定了“智慧国2015”(“ intelligentNation2015”“iN2015”)、信息通信产业生产力提升路径图(Infocomm Industry Productivity Roadmap,IIPR)、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路径图(Infocomm Technology Roadmap,ITR)、智慧国等规划[5],为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生态提供建设性指引和多层面服务。根据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路径图,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国际企业局、科技局、标准生产力创新局、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各司其能、通力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解决方案,形成了由全方位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政策支撑生态系统组成的双生态系统体系[6]

3 新加坡信息通信业跨国合作举措

3.1 产业主体国际化

信息通信产业除了上文提到的按照产业链五大产业板块分类法之外,还可以按照联合国产业大类分类法划分为信息通信产品和信息通信服务两大板块。在现代社会,信息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了个人、企业、政府间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它们包括最终成品的手机、电脑、数据存储设备、各类电信设备、大型数据储存系统设备等及其他各类原配件辅助产品。这些产品的连接形成了信息通信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储存的密不可分的系统整体。正是因为信息通信业产品的这种密不可分的产业链特征,使得信息通信产业的生产厂家为了获得产业发展的聚合效应,尽量集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在各国家和区域非常集中的信息通信产业的生产中心基地。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的信息通信产业生产中心和基地之一,吸引了惠普、Dell、IBM、阿尔卡特、思科等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厂商,以及博世、伊莱克斯、LG电子、三星、松下等消费电子龙头企业在新加坡设立核心机构并将产品出口至全球。新加坡的信息通信核心产品包括安全计算产品和任务关键性产品(如高端服务器、ATMs、销售点系统、网络设备和智慧卡等)。新加坡长期培育形成的精密仪器产业正能够为这类制程复杂、要求高,但量体小的信息通信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提供全方位的协助与支撑。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通信产业另一大板块的信息电信服务业发展前景极其广阔。新加坡的数据管理中心与世界上15 条繁忙的海底电缆相连,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数据管理中心,因此众多国际通信服务商将其区域中心设在新加坡,以提供覆盖互联网、软件、通信服务的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解决方案等[7]。例如,全球最大的为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 Salesforce.com将其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国际信息中心建在了新加坡;亚马逊的网络服务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也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一个亚太区域营运总部。

3.2 产业扩张出口化

进入2009年以后,新加坡信息通信业的出口市场价值开始超过其国内市场价值。目前,新加坡出口市场价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比率达到近70%。因此,正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出口价值的增长,扩展了新加坡信息通信业整个产业的产值增长空间。新加坡近年来信息通信硬件产品再出口量的迅猛增加,出口市场优势从东南亚市场扩展到东亚新兴市场和欧美发达市场。结合优越的基础设施,新加坡吸引了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奔驰等跨国企业集团在当地设立信息科技中心,由此派生出的更多信息服务需求为新加坡的信息通信企业带来了更多高附加价值的业务。新加坡当局也建立了信息通信地方产业提升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等。其中,信息通信地方产业提升项目旨在帮助和推进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自2006年以来,其已帮助165 个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形成了230 个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训了1100 多个本地专业信息通信人才。

新加坡也有效地通过国家间(G to G)、国家与商业间(G to B)、国家与企业间(G to E)的合作平台来扩展国际发展空间。例如,新加坡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合作项目,以及与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均为合作方开发信息通信科技系统和建立政府网上服务平台提供了支持。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具体业务基本上由新加坡本地信息通信企业实施。由此,新加坡在国际市场上有效地推销了“新加坡制造”的信息通信解决方案。

4 对我国数字产业发展的借鉴启示

信息通信业也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从“十三五”时期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信息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张,但这种发展和规模扩张大多围绕通信运营商展开,所以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主要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并由此促使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快速成长并壮大。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多次发布政策文件,推进“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等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些必将加速促进我国信息通信业向数字化产业更深层次的延伸和融合。因此,新加坡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上文的分析,新加坡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可归纳成以下几方面。

4.1 国家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合力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包含信息通信业的数字化行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和延伸,而该行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国家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做顶层主导和市场引导,以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国家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需要搭建合作平台去共同推进信息通信业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对象间的有效融合,必要时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做好整合,促使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协同作战。

4.2 高度重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迭代提升

目前,我国信息通信业大多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展开,我国也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数字化行业在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与其他行业不断融合,在国内不同区域形成差异化区位优势,并辐射国内和周边国家相关区域,打造“软硬”结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结合国内西南贵州大数据中心、华东渤海大数据产业交易中心、西北内蒙古赤峰数据中心等的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数字化行业更深层次、更具当地产业特色的应用发展态势,响应“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打造更广阔、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空间。

4.3 开放融合,平衡好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

数字化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立足中国国情,平衡好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关系。要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来”,有力推动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关键领域,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出适宜的内需战略和出口战略。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自主科技研发的意识和投入,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力争在某些领域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

4.4 强化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依靠技术突破,更要力争形成行业主导标准,建立良性的产业生态,获得市场认可和扎实的用户基础。通过教育体系和人才机制优化,构建活跃的科技创新体系,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动力。因此,政府需要建立良好的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快吸引全球高端领军人才到我国创新创业,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出活跃、开放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也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营商氛围,重视市场需求和产业集群培育,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

4.5 跨界技术融合和应用,通过数字化促进各领域全面转型发展

数字化行业真正的发展作用并不仅仅在自身产业的发展上,而是对其他经济领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起到关键的助力发展作用,这就需要行业不断主动地跨界技术融合,带动其他关键经济领域全面转型。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引导,结合市场作用,使得成熟的技术在商业创新和转型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助推器角色,使数字化行业与相关行业更深度地融合,最终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

5 结束语

当前,发展信息通信业已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对此都极为重视。我国应该深入研究和充分借鉴新加坡等信息通信业优势显著、发展路径特色鲜明的国家经验,充分挖掘和发挥信息通信业在稳增长、促转型、育新机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向全面深化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业态新模式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全面赋能和改造,使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获得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World Economic Forum(WE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R/OL]. 2015[2021-09-15]. 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information-technology-report2015.

[2] 王彧. 信息通信业成为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N]. 中国经济时报, 2005-07-21(008).

[3] 罗重谱. 深化中新信息通信合作 改革传媒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两位知名学者[J]. 改革, 2016(4):43-53.

[4] 新加坡信息通信发展局(iDA). Annual survey on infocomm manpower for 2014[R], 2014.

[5] Economic Review Committee, ICT Working Group. Singapore 2012, the living digital hub, where IT works [R], 2012.

[6] 沈霄, 王国华. 基于整体性政府视角的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37(11):69-75.

[7] 蔡君. RFID: 新加坡ICT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J]. 通讯世界, 2007(1):64-65.

[8] 张伯超. 数据跨境流动的全球标杆城市: 新加坡[J].上海信息化, 2021(3):54-56.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of Singapor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on China’s digital development

ZHOU Bin, ZHU Chenming, WANG Yong

(China Information Consulting &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 Nanjing 21001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ngapor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chain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should be upgraded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hard and soft”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promoted to form international location advantages, the upgrading promotion plan of “three strategic industries” and the “double ecosystem syste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building i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to an international industry covering the world through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main enterprises and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expansion strategy. Thes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transformation have provided many experiences in government guidance, soft and hard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policies, human resources,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so on for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China’s current digital China strategy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 the core,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Keywords: Singapor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igital economy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 第11期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