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青年强是多方面的。这个多方面,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而作为一名网警,在网上在线下做了极多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后,我想再补充一条: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是强的,这对于青少年自身,对每个家庭,对全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怎么做呢?我认为至少要从培养意识、熟悉常识和严格守法做起。

先从培养意识说起。青少年在上网时,如果想要保证自身安全,最需要树立的意识就是不在网上透露任何自己是未成年人的信息。网上有一条视频,是国外某公益组织拍的,讲的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儿,在社交网络上发出了自己的照片后,引来了无数陌生人的邀约,向她承诺了各种好玩的、好吃的,目的就是为了见到她。公益组织为了证明未成年人网下约见陌生人存在巨大风险,就在网上假意同意了一些邀约,定好一个相对比较私密的见面地点,并在这个地点提前安置好摄录器材,还给小女孩儿专门安排了两位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果然,受邀约的陌生人都如期而至,有些人刚见到小女孩儿时还彬彬有礼,带了一些所谓的礼物和零食,非常热情地和她“套近乎”。但没过多久,陌生人手上的动作就开始多起来,甚至不顾小女孩儿的拒绝和反抗,幸好工作人员及时现身,才给小女孩儿解了围。更有甚者,在小女孩儿打开房门的瞬间,在确定房间内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直接扑向了小女孩儿⋯⋯看完后我真挺替视频里参与拍摄的小女孩儿担心的,尽管有人保护,但相信看到陌生人扑过来的一瞬间,她一定吓坏了,那种心理上的阴影恐怕很久都不会散去。再看约小女孩儿见面的那些陌生人,年长些的有五、六十岁,都在家里当祖父了,还会动这种歪念头;岁数小的有在校大学生,抑制不住青春的冲动,差点就走上犯罪的歧途,这样毁掉的至少是两家人。这个视频拍的一点都不极端,反映出了人性的真实,更反映出在网上有很多人会特别关注青少年,企图对“未成年人”实施不法侵害。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警示所有的青少年们,在上网时,无论是发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不要让人看出你是未成年人,这就是最重要的网络安全意识。

当然,因为网络安全从来就是动态、相对的概念,想要达到绝对的安全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学习一些常识,改变一些习惯,相信我们每个人无论原来的网络认知基础如何,想要保证基本的安全都是可以做到的。对于青少年来说,我认为具备账号和密码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每个青少年从现在开始就能杜绝“万能账号”和“简单密码”。什么是“万能账号”呢?举个例子,不管你是“养个蛙”还是“吃个鸡”,“po个图”还是“聊个天”,甚至你用手机“埋个单”,你用的都是一个用户名,这是很可怕的,因为网上的不法分子会想方设法从不安全的网站或应用里将用户的数据盗走,他会试着用盗来的用户数据到各处“值钱”的地方“撞”,所以你用方便的账号走遍网络,不法分子们就更方便了,相当于拿到了一把你给配好的“万能钥匙”到处开锁。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网络安全风险,我的建议是至少要有两套账号,一套账号用于冒险尝鲜,遇见好玩的APP可以用来注册,不好玩就直接删掉。另外一套账号就得是五星级重保账号了,从邮箱设置、手机绑定等各种安全措施,要上到最高最强,这个账号用于你的支付类、社交类的应用,这样区分一下就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当然,与账号配套的就是密码,什么是“简单密码”呢?最常见的包括“111111、123456、abcdefg”等等。另外,还有两组数字:一个是生日数字组合,另一个是电话号码。这两组数字在网络生活里容易暴露个人信息,所以不能被当作密码。那么,什么样的密码比较安全呢?我的建议是你日常的突发灵感,例如,今天我吃了个甜品叫杨枝甘露,浓郁的芒果香甜可口,那么就可以用杨枝甘露这四个字的全拼或首字母为蓝本,在中间穿插一组价格或时间的数字,生成“y3z8g0l0ca”这组密码,我只需要在备忘录里记上自己才能看懂的暗号——“杨枝甘露超爱38元”。别人即使给你手机中了木马、获取了手机备忘录里的内容,他都不会想到这就是你的“密码本”,还以为只是个吃货的日常流水账。其实最安全的密码特征就是够长和够复杂,这样才不会给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最后,作为网警想和青少年们强调的是: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网络言行受法律保护,更受法律约束。有两条红线也是底线,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一定不能触碰的,那就是“破坏”和“造谣”。我们之前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主动联系我们求助,希望协助调查一起网络安全事件,并对当事人进行警示教育。我们去了才知道,这所中学某个未成年的学生因酷爱网络技术,熟练地掌握一些具有攻击性质的工具,尝试进入其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开始只是登录,并不作任何操作,过了一段时间,因发现无人注意到自己的“入侵”行为便更加大胆,尝试着改动学生的学习档案。结果数据一变就有老师发现了并报给学校的信息中心,经信息中心查证,发现系统有人为入侵的痕迹,但是又无力追查,猜测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所为,这才想到向网警求助。我们轻松锁定了该学生,并认真、平等的与这个学生进行了谈话,听他讲述了事件的经过,给他细致地普及了相关法律,让其主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承诺绝不再犯。这样处理,一是及时制止了他走向网络犯罪的不归路;二是以此告诉他和他的同学们,网络安全有网警依法管理,所有的网络行为,特别是“破坏”的行为,是一定会被发现和处理的;三是我们之所以谈话,而不是“讯问”,其实也是有心去呵护一个孩子对网络技术的热情,毕竟网络的未来是他们的,更需要他们去建设和保护。

当然,可能“破坏”的行为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来讲还比较少,有一定的门槛儿,但“造谣”的成本就低多了,无非是发点文字和图片。我们在“首都网警”的网络执法账号上就处理过多起“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谣言”,即不实信息。曾有中学在校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过“人贩子抢孩子卖器官”的谣言,经我们警方核实,当时当地并不存在如此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于是我们就通过“首都网警”的网络执法账号给她发了私信,将调查核实结果反馈给她,并要求她立即依法删除相关不实内容。在我们的柔性执法教育下,她及时删除了“造谣”博文并回私信道歉,表示今后绝不再为吸引眼球乱发这种不负责任、没有事实依据的内容。所以说,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网络言行一定要依法守法,这一点要切记。

作为网警,也从青少年时期走过,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青少年可以在网上安心的学、快乐的玩,感受到的都是清朗的氛围,享受到的都是便利的服务。我会为此而继续努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和网警一道,共同建设清朗网络,让“互联网+青少年”更安全。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8年第6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