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 叶天乐

在国家间发生冲突时,网络媒体与社交平台发布的信息或可以成为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有效手段,当事方甚至利用发布的网络信息迫使对手做出战略误判或错误决策。同时,信息领域的相互攻防也与军事、经济、情报、外交等手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网络信息的作用,也可使一国以较小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政治利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短视频的流行更加促使现代化战争进程“毫无隐瞒”,也为各国利用“宣传”“虚假情报”与“心理攻势”等手段谋求战场优势提供了空间。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全面出兵乌克兰,启动“顿巴斯特别行动”。到27日凌晨,基辅仍在乌方控制之中。目前看,冲突已接近转折点,未来双方或将通过谈判达成停战协议。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还待观察。除战场上的对抗外,作为一场现代化战争,双方在信息战方面的动作也十分频繁,将其作为推动甚至左右战场局势的重要手段。从目前能够观察到的俄乌冲突进程看,俄乌双方积极利用网络空间,各自发布战场信息,以期能够影响战场局势,双方在这个出发点上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但是,双方在实施信息战的具体举措和反应方面又有不同。此外,美国作为全球话语权主导国,在信息领域运用与操纵信息的能力均较为突出。其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前持续热炒议题的做法,也是左右局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近年来积极利用“混合战争”手段为其地缘政治目标服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信息战手法。在此次冲突中,俄先发制人,初期几乎主导了战场信息发布。随着战事持续,俄也积极在信息域与乌方争夺主动权。从俄方的行动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抢占先机,发布“惊人”消息,获取战场优势。2月24日清晨,俄军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精准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作为配合战争的辅助手段,俄罗斯媒体迅速发布战场信息,在战争初始的几个小时内,几乎网络上关于战场的信息全出自俄罗斯媒体。在掌握信息主动权的情况下,俄罗斯媒体在发布战场消息时,以震慑对方心理为主。“俄军已在敖德萨登陆”“俄军已摧毁乌海军空军”“俄军已摧毁乌国民卫队司令部”等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使国际社会认为俄军将通过“闪电战”迅速获胜,乌军“不堪一击”,为俄军在战争初期取得较大优势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俄方初期发布的战场消息有虚有实,但却在乌国内与国际社会造成了恐慌。

二是通过普京讲话阐述开战理由,模糊描述战争目标。自2月21日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乌东两政权为独立国家以来,普京两次发布电视讲话,用较长篇幅阐述俄方立场。普京在讲话中从历史、文化、政治等角度,再次重申俄方多年来的利益关切未得到有效回应,且北约一再利用乌克兰对俄方施压,俄不得不进行反击。在24日的讲话中,普京指责乌方是“反人民的纳粹政权”,一方面,宣称此次行动是为了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同时强调俄乌有共同历史,呼吁乌军放下武器,不要抵抗。在讲话中,普京并未明确提出作战最终应达到何种目的,仅声称“不会占领乌克兰领土”“乌克兰必须实行去军事化与去纳粹化”。直至目前,俄方也并未明确阐述其最终要达到的战略目标,这为此后与乌方谈判预留了空间。

三是及时辟谣,反击乌方言论。2月24日,俄方发动进攻后,乌克兰与西方媒体也积极报道战场局势,且发布乌军“奋勇抵抗”“击退侵略者”的信息鼓舞士气,延缓俄进攻进程。24日,俄军舰攻击位于乌克兰东南部敖德萨附近海域的蛇岛,随后控制该岛。乌方迅速发布蛇岛守军的录音片段,并称其“英勇牺牲”“全体阵亡”。乌总统泽连斯基在电视讲话中赞扬其为“祖国捍卫者”。此消息对在各地作战的乌军有一定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且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为消除影响,俄方于26日放出蛇岛守军投降后被俄军俘虏的视频,并称已将被俘士兵送往克里米亚,待战争结束后送回乌国内。此举有效回击了乌方此前言论。

乌方在信息宣传等方面资源与能力均不如俄方,在媒体宣传方面处于劣势。冲突爆发后,乌方虽全面处于守势,且难有胜算,但其利用信息战,积极“声讨”俄方,努力扭转不利局面。

一是频繁发声,更新信息发布形式。乌方明显加强了宣传力度,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战事进展与乌军防守情况,改变战争初期“乌军不堪一击,全线溃败”的不利形象,试图与俄争夺战场话语权,谋求国际支持。乌国内多家此前仅有乌克兰语、俄语的新闻网站增加了英文版,向国际社会传递乌方立场与战场形势。同时,乌方更加注重发布视频信息。泽连斯基此前发布社交媒体信息主要以文字讲话与图片为主,战事开始后,泽连斯基更新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的频率明显增加。泽连斯基每日均发布数条视频,号召乌军全力抵抗,并坚称自己不会逃离首都。泽连斯基还积极发声呼吁西方对俄加紧制裁,对乌提供援助。乌在信息宣传领域与俄针锋相对的做法,为其赢得国际支持发挥了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促使西方改变了战争初期“袖手旁观”的立场。

二是宣扬“战果”,反击俄方“谣言”。乌方发布信息中除通报战事情况外,还频繁发布有关乌军击毁俄方军事装备与俄方伤亡人数的数据、图片与视频,向外界传递乌军尚存作战能力,俄无法迅速推进战线的信号。相反,俄方在作战初期对此类消息发布较少。此外,乌方还适时回应俄方“战场谣言”。2月26日白天,俄军持续进攻基辅,但并未进入市区。当天,俄杜马主席沃洛金称乌总统泽连斯基已于25日离开基辅,此言论迅速在网络传播,引发国际社会对“战争是否即将结束”的猜测。随后,泽连斯基发布视频与推文,声称自己仍在基辅。乌方还对俄方“俄军俘虏乌军卡车并换装进入基辅”“乌方拒绝谈判”等言论予以澄清和回应,希望以此鼓舞士气,拖延战局,推动西方对俄施加更严厉制裁,为未来谈判谋求相对可接受的条件。

除俄乌双方以之外,美方发布的关于俄乌的各种言论与信息也是此次冲突爆发的重要推手之一。自2021年年底起,美多次渲染俄即将入侵乌克兰,并多次公布俄军在俄乌边境调动与部署情况。与此同时,美方积极发布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与在东欧增兵的信息,向俄方施压,释放美将与俄全面对抗的信号。在此过程中,美情报机构、政府部门、智库、媒体与各类非政府组织均积极发声,“研判”与“预测”俄进攻意图,并持续释放所谓新“证据”与情报,将此问题的关注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也是俄在“极限施压”的威胁之下最终决定以武力回应西方指责的原因之一。冲突开始后,美方由初期较为克制的态度,随着形势转变,逐步变得积极,联合盟友一同频繁发布支持乌克兰、反对俄“入侵”言论,且支持将俄部分银行排除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之外。未来,美及其盟友对俄的制裁与施压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乌谈判,或迫使俄做出一定让步。

当前,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仍未结束。除战场上的争夺外,各方在信息战领域的“搏杀”也将更加复杂,甚至会影响战局走势与未来谈判结果。

注: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