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逐步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产业化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发展离不开算力资源的强力支撑,数字经济进入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新时代。算力的供给和使用需以可靠的网络连接为基础,网络运力(即承载能力)是支撑算力服务及应用发展的关键。同时,算力时代背景下差异化业务承载、算力数据和应用安全保障等挑战进一步凸显,面向算力业务需求的多维感知、基于云网边端一体化调度、提供确定性承载能力、保障业务承载的安全性等成为业界关注焦点,构建面向算力时代的高品质运力底座成为大势所趋。

网络运力是支撑算力高品质连接、算力应用快速访问、算力资源灵活调度与编排的信息基础设施底座,其重要性也愈加凸显。目前我国网络运力已在网络规模、承载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面向算力时代新需求,全光低时延、IP+光协同、确定可靠承载、多维协同感知、网络自智运维、绿色节能低碳成为未来网络运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2年9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在中国云网智联大会发布《算力时代网络运力研究报告(2022)》,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解读。

本研究报告从网络运力现状、算力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需求和挑战等出发,提出面向算力时代的高品质网络运力七大关键特征,即光缆层高通达、大容量全光底座、IP 和光协同、多层次确定性承载、多维算力感知和路由、智能化管控运维、高安全算力承载等。建议产业各相关方在政策支持、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应用及质量监测等方面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算力时代的网络运力发展演进,助力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报告核心观点

1. 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以算力为核心的新阶段,算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具有长期性和倍增效应。在此形式下,国家政策与产业应用助推多层次、跨东西部的算力供给体系形成。作为算力服务的承载底座,网络是连接用户、应用、数据和算力的桥梁,其运力至关重要,需将部署在云、边、端各层面的计算资源高效组织和调度,以满足算力时代的高品质ICT应用,进一步凸显筑基作用。

2. 算力时代为网络运力带来了新型需求,一是算力应用和算力中心之间多层级跨域的算力调度需求推动网络运力架构持续革新;二是算力应用场景多样化和算力调度需求差异化需要提供多维的算力感知、灵活的算力接入能力和确定性的承载网络;三是算力数据及应用的安全保障要求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构建运力安全架构。

3. 为适应算力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构建高品质的网络运力底座。在光缆层面需要结合算力应用优化物理直达路由;在转发层面加速运力网核心技术创新和升级演进,强化全光底座传送、IP+光协同、确定性承载、多维算力资源感知和路由等能力;在管控层推动提升算网资源协同调度、基于AI+大数据分析预测的智能化运维能力等;在网络安全方面,基于算力应用安全关键需求,针对光纤光缆层、转发层和管控层进一步协同提升体系化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高品质网络运力技术视图

4. 立足“十四五”发展时机,聚焦算力时代的网络运力未来发展,建议产业各方在网络统筹规划、技术创新攻关、产业协同发展、质量监测评估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构建面向算力灵活调度、资源差异化调配、数据安全可靠的高质量网络运力,支撑算力行业应用,持续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目录

一、 数字经济进入算力时代,运力筑基作用凸显

(一) 算力时代业务需求增长强劲

(二) 多级算力供给体系加速构建

(三) 运力筑基作用持续强化

二、 网络运力持续演进,资源调配能力不断增强

(一) 网络规模和应用稳步提升

(二) 网络运力架构持续扁平化

(三) 网络资源可控性逐步增强

三、 算力时代新型需求明确,驱动网络运力加速演进

(一) 多层次跨域调度和灵活异构接入

(二) 多场景差异化资源调配需求强化

(三) 数据安全风险保障要求显著提升

四、 多维按需协同推动创新,构建高质量网络运力

(一) 优化光缆网络高通达拓扑

(二) 持续构建大容量全光底座

(三) 强化IP和光多维协同联动

(四) 提升网络智能和运维水平

(五) 多层次化支撑确定性承载

(六) 多维算力资源感知和路由

(七) 增强网络运力高安全能力

五、 强化网络运力顶层设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加强网络运力发展统筹规划

(二) 增强网络运力自主创新能力

(三) 推动网络运力产业协同发展

(四) 构建网络运力服务监测体系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下载报告: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210/P020221012504035144088.pdf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通院CAICT,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