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artner研究副总裁 高挺)

今年两会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两会期间宣布组建国家数据局,中国数字经济战略再次被提档加速。

在数字中国宏大的建设目标中,中国在人才、市场、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活力,但同时由于受到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压力,尤其是在芯片技术受到封锁、先进制程发展受限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地基”依然不够牢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数字地基”能否打牢,直接影响到上层的技术应用、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纵深程度。

在ChatGPT、多模态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和应用爆发的今天,芯片技术限制的最大影响在于无法提供足够的、规模化的算力去支撑这个由大数据和AI所引爆的“暴力计算”时代。而仅靠目前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所提供的算力不仅可能会面临计算资源不足、大规模运算成本高昂的问题,本质上并没有解决芯片技术受到封锁的困境。

芯片技术和制程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数字中国的建设不仅要在现有技术路径上追赶,更需要在架构创新上想办法、找出路。在云、边、端三级算力架构中,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已日趋成熟,而端计算的潜力常常被忽略。端,指的是终端,即PC、手机、平板、汽车,甚至是家庭中的智慧电视、智能冰箱等一切具备联网和计算能力的设备。物联网时代,将会有海量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中。

据不完全的统计,2022年全球约有120亿-140亿个物联网终端设备,而到2030年这个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到300亿的规模。这些终端设备虽然在个体上算力不强,但是聚沙成塔,它们的集合算力远超中心化的公有云。更重要的是,这些终端设备往往不受芯片技术和先进制程封锁的影响,汇集这些终端设备中闲置的算力,可以用来补充和部分替代现有的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体系,打造下一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即基于“网格计算”(Mesh Computing)的泛在算力架构。

要实现这样的架构突破,中国亟需研发一套新型的操作系统(例如:基于微内核架构)去整合、调度这些异构设备,向多样性算力融合的方向演进。当然,其中必然涉及到众多技术挑战,例如分布式终端设备协作所产生的资源统筹调度、网络时延、性能保障等问题。中国应发挥举国体制、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攻坚突破,打造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而这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以及企业、技术厂商等整个ICT生态的合作。

声明:本文来自Gartner公司,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