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77年的美国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前身系美国陆军安全局。作为美国陆军情报机构改革的产物,该司令部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一个最初以搜集信号情报为主的机构发展为下辖10个旅、3个大队、2个中心的全球性司令部。

成立以来,该司令部先后经历了冷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凭借其强大的情报支援能力在历次行动中屡获殊荣。今天,该司令部作为美国陆军、国家安全局和中央安全署的成员,在情报、安全以及信息作战等领域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徽标

成立初期

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为了简化行政职能、提高运转效率,提出对整个机构部门进行改组。1974年底,鉴于陆军情报机构各自为政的现状,时任陆军参谋长弗雷德里克·韦安德决定将改革重点放在情报机构上,并授权对情报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效率开展评估。这项评估工作被称为“情报机构及岗位研究”,由詹姆斯·乌萨诺少将领导的高级军官小组负责实施。1975年中期,评估小组提交报告,建议陆军打破现有情报机构并对其进行重组,从而促成了40年来陆军情报机构最彻底的变革。

作为此次改革的中心工作,陆军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情报司令部来统管全球机构,并向战区陆军指挥官提供多品类情报支援。作为陆军曾经最大的信号情报机构,陆军安全局成为新司令部的基石。为更好地适应改组后的情报体系,陆军安全局将其训练、研发和后勤部门移交给其他司令部(如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等)。此外,陆军安全局的战术信号情报分队也被重新划归各自支援的军、师级单位。

1977年1月1日,陆军安全局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成立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新成立的司令部整合了原陆军安全局的信号情报资源,以及原陆军情报局的反情报和人力情报资源,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成为一家综合性的情报机构。司令部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霍尔工作站,其职能是向军以上单位提供多品类情报和安全产品,首任司令由威廉·罗利亚少将担任。

美国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首任司令罗利亚少将

为满足海外陆军部队的情报需求,司令部主要通过其部署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情报部队提供支援。这些部队是根据各个战区的独特需求量身打造的,其规模和构成不尽相同。至1978年中期,司令部已经组建了4支这样的情报部队,它们分别是:第470军事情报大队,驻地巴拿马,用来支援美陆军南方集团军及其步兵旅,规模较小;第66军事情报大队,驻地西德,用来支援美陆军欧洲集团军及其所辖的两个军,规模较大;第501军事情报大队,驻地韩国,用来支援美陆军第8集团军,该部队配备有司令部唯一的航空情报力量——原陆军情报局第146连;第500军事情报大队,驻地日本,主要负责人力情报搜集工作。

除了上述4支海外力量,司令部在美国本土还设有3支功能相对单一的军事情报部队。第902军事情报大队主要负责美国本土的反情报和信号情报工作。而美国本土军事情报大队则负责为国家安全局培养精通信号情报技术的士兵。最后一个本土部队是陆军行动大队,主要负责协调人力情报搜集工作以及为海外军事情报部队提供支援。

为满足国家利益需求,司令部还接管了原陆军安全局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众多地面监听站。其中两个在西德(奥格斯堡和柏林),两个在日本(冲绳和三泽),一个在土耳其(锡诺普),一个在韩国。此外,美国本土也有两个监听站,分别位于佛罗里达州基维斯特和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1980年底,司令部又在夏威夷库尼亚新建了一个监听站。尽管这些监听站在规模和各自担负的任务上不尽相同,但都配有先进设备来监控当前和潜在的威胁。

西德奥格斯堡监听站

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任务不断更新。凭借其获得的情报生产资源,司令部于1978年1月1日组建了统一的情报生产部门——情报与威胁分析中心。随后,位于西德的美国陆军俄罗斯研究所也转隶司令部指挥。当罗利亚少将卸任时,司令部已成为陆军情报机构的中坚力量,陆军情报系统各部门在该司令部构建的体系下呈现出相互协作的态势。

赢得冷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陆军保卫欧洲和应对其他地区潜在威胁的能力不断提高,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也逐步放眼全球,不断提高情报支援能力。为满足陆军“空地一体战”作战理论对情报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司令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实战部署能力,研发了强大可靠的情报处理和通信系统,并将该系统置于全球指挥体系内,集中国家资源满足战区和军以上单位的情报需求。

在司令部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于1982年在新泽西州蒙默斯堡组建了第513军事情报大队。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应急行动期间向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提供多品类情报支援,并在战时向美陆军欧洲集团军提供有力的情报保障。而在平时,该部队主要负责陆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日常训练。

英国皇家空军曼威斯山工作站

司令部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于1986年将所辖的3支军事情报大队扩编为军事情报旅。这3支扩编后的旅级单位分别是驻西德的第66军事情报旅、驻韩国的第501军事情报旅以及美国本土的第513军事情报旅。这次调整不单单是名称上的改变,新组建的军事情报旅更加突出作战职能,而不是平时的情报搜集和训练职能。此外,司令部还将所辖的部分战略信号情报机构。

在20世纪80年代,陆军的首要任务是防范苏联对西欧的威胁。为了突出该方向的重要性,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向欧洲投射了大量资源。第66军事情报旅作为欧洲战区陆军的主要情报力量,开展了广泛的情报活动。司令部在西德的两个监听站——第701军事情报旅(前身系奥格斯堡监听站)和柏林监听站——则继续负责搜集苏联和华约成员国的情报。而位于土耳其的锡诺普监听站则主要从黑海沿岸搜集苏联的情报。

虽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欧洲是美国陆军关注的重点,但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在太平洋地区同样有所建树。该司令部设在夏威夷夏夫特堡的战区情报中心,负责为陆军驻太平洋地区部队提供情报支援。而在离夏夫特堡不远的斯科菲尔德兵营,则驻扎着第703军事情报旅。由于该站配备的通信系统非常先进,使司令部得以关停其在远东地区的陈旧设施。在韩国,第501军事情报旅继续保持对非军事区的严密监控,并向美陆军第8集团军提供支援。在日本,规模相对较小的第500军事情报大队除了向驻日美陆军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援外,还要满足战区和国家提出的情报需求。

在西半球,司令部继续保持其在巴拿马的军事存在,并于1982年在当地新建了一座隶属第470军事情报大队的监听站。起初,该大队主要关注中美洲各国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后来,其职能范围不断拓展,主要为拉美地区的缉毒工作提供支援。为协助第470军事情报大队更好开展工作,司令部又组建了军事情报营,作为用来测试各种情报搜集系统的单位,军事情报营配备有浮空气球、无人机和电子侦察机等先进手段。

司令部成立初期总部所在地阿灵顿霍尔工作站

在美国,司令部将本土军事情报大队改编为第704军事情报旅。除了继续协助国家安全局遂行任务外,该旅还负责陆军最新“特洛伊”计划的管理工作,该计划的目的是为美国本土陆军部队创设用于训练的实时信号环境。而第902军事情报大队仍然是司令部的主要反情报机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部队专注于国内反情报工作。

1988年,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在针对苏联谍报活动的反情报工作中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一次是成功锁定了退役陆军士官克莱德·康拉德,他是向匈牙利情报部门泄露北约作战计划间谍连环案中的关键人物。司令部及时与西德情报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司法系统对康拉德提出起诉并将其逮捕,康拉德最终于1998年死于狱中。另一次是在1988年底破获了陆军准尉詹姆斯·霍尔向东德和苏联出售机密文件的间谍案。依据司令部提供的线索,联邦调查局最终在乔治亚州的萨凡纳逮捕了霍尔。

应对地区冲突和裁军转型

冷战的结束给美国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带来了一系列全新挑战。这个机构庞大、为冷战服务的司令部必须在世界转型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然而,冷战刚刚结束不久,司令部就发现它已置身于一系列地区冲突中,而这些冲突与传统的美苏对抗模式完全不同。

1989年底,为消除巴拿马强人曼努埃尔·诺列加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的威胁,美军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在美军与诺列加的国防军交战期间,第470军事情报大队调用所属资源对行动提供了支援。由于对地形和巴拿马武装力量部署情况非常熟悉,该大队准确提供了整个巴拿马城的目标报告。同时,第470军事情报大队的战士通过现有资源,获取了有关巴部队调动和武器库位置的关键信息。战斗结束后,他们又协助识别和逮捕了多名诺列加的高级幕僚。由于在行动中表现出色,第470军事情报大队得到了上级表彰。

巴拿马危机过后不到一年,在世界另一端,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又引发了另一场危机。美陆海空三军迅速前出部署至沙特,以防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张。待局势稳定后,第513军事情报旅所属部队携各型装备奔赴阿拉伯半岛。同时,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也调用各种资源支援美陆军中央集团军。而第66军事情报旅所属的连队和来自美国的预备役部队也及时向第513军事情报旅提供了支援;至1990年圣诞节,第66军事情报旅已在阿拉伯半岛部署了超过1000名士兵。

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工作环境

第513军事情报旅的地形小组向陆军规划人员证实,科威特周边的沙漠地形可以通过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而这正是美中央司令部作战计划中的关键一环。司令部的技术人员也对“特洛伊”系统进行了重新配置,将其用作一种安全的情报通信链路,向师级部队传递实时信息。部队防护小组则协助美军做好港口防御,技术情报小组则针对伊军使用的苏制装备对美军进行相关培训。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所属部队在中央司令部多个联合情报中心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第513军事情报旅用于支援军以上部队的行动中心被扩编成一个整建制营,用来向美陆军中央集团军的情报部门提供支援。随着美军领导的多国部队迅速击溃伊军,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的反情报人员得以成为首批进入科威特城的部队之一,他们在城内搜集了大量敌方文件,并支援了部队的防御工作。行动结束后,来自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的人力情报和技术情报专家又对5万名伊拉克战俘、成千上万份文件和众多苏制装备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和筛查。

“正义事业”和“沙漠风暴”行动对陆军情报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均能一一做出回应。为应对后冷战时代的任务转型,该司令部的相关机构时刻做好支援突发事件的准备。以“正义事业”行动为例,当危机发生时,第470军事情报大队已在巴拿马部署超过了10年。以“沙漠风暴”行动为例,第513军事情报旅长期以来一直担负向美陆军中央集团军提供情报支援的任务。

“沙漠风暴”行动结束后,随着部队从伊拉克撤离,后冷战时代美军的裁军工作也拉开了帷幕。对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而言,最显著的裁减发生在欧洲。至1995年,位于柏林、奥格斯堡和锡诺普的三个地面监听站被关停,第66军事情报旅也被降级为临时部队。然而,裁军不仅仅局限在欧洲:司令部将大部分人力情报资源移交给了国防情报局;1997年,司令部又撤销了第470军事情报大队,并削减了驻日本的第500军事情报大队的规模。

第780军事情报旅

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地区危机,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自1994年起再次进行改组,合并多家陆军情报生产机构,建立了国家地面情报中心。该中心坐落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具备强大的情报生产能力。同时,司令部还接收了两个技术先进的工作站,一个位于德国的巴德艾布林格,另一个位于英国的曼威斯山。在乔治亚州的戈登堡,司令部设立了一个地区安全行动中心,人员由新组建的第702军事情报大队构成。

作为司令部的快反部队,第513军事情报旅于1994年搬迁至戈登堡,与地区安全行动中心合署办公,这使战区旅级单位能够参与国家层面的任务。最后,司令部还成立了陆军信息作战局,此举因2014年网络空间作战得到重视而被认为有先见之明。陆军信息作战局的任务是保护陆军自动化通信和数据系统免遭入侵,以及开发陆军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攻防能力。

全球反恐

2001年的“9·11”事件表明美国正面临全新的威胁:一个复杂的国际恐怖分子网络,他们不再受国界和防区的限制。这场全球反恐战争需要全球情报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凭借其掌握的全球资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对“9·11”袭击的回应,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发动了代号“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为了支援前线,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向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派遣了反情报和部队防护小组。

2003年3月,美军领导的多国部队又发动了代号“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进一步扩大反恐战争打击范围。而第513军事情报旅再次成为支援伊拉克作战行动的中心。除了旅部和直属营留在美国本土,该旅主体全部部署至科威特多哈营区。在科威特,该旅的联合情报中心负责为地面部队指挥官生产融合情报,并提供部队防护方面的支援。

为了支援美军的作战行动,司令部所属的国家地面情报中心向战区及时提供定制的情报产品和服务,同时还提供了30种语言的口笔译人员。隶属国家地面情报中心第203军事情报营的武器情报小组专门搜集有关简易爆炸装置及其制作者的情报。隶属第704军事情报旅米德堡作战中心的信号情报终端引导小组则负责向旅战斗队提供目标情报。而位于戈登堡的第116军事情报大队则直接向部署在西南亚的部队提供情报支援。

军事情报旅士兵支援战场行动

司令部还首次将军事情报营投入实战,其中第201和第14军事情报营就是专门为联合审讯情报中心量身打造的。2005年,这两个营均被部署到伊拉克和阿富汗。为确保陆军审讯营能够适应联合审讯情报中心的工作要求,司令部还特别设立了拘留训练中心。该设施于2008年4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布利斯营落成,主要担负为联合审讯情报中心培训人员的任务,且今天仍在履行这项职能。

多年来,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始终在探寻利用新兴技术促进情报融合与任务指挥的方法,并将许多非常规力量和技术纳入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的指挥体系内。2002年,司令部正式建立信息优势中心,标志着多年的探索最终得到官方认可。信息优势中心融合了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的各品类情报,能够向前线指挥官提供国家、战区、战术层面的报告和情报产品。这项技术和能力在经过第501军事情报旅的测试后,最终在伊拉克联合情报行动中付诸实践。之后,这项能力演变为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中的一环。

2002年10月16日,第1信息作战司令部承担起原陆军信息作战局的职责,通过欺骗活动、心理战和其他非传统手段为“持久自由”和“伊拉克自由”行动提供支援。2011年2月2日,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开始对第1信息作战司令部行使作战指挥权,而第1信息作战司令部仍旧致力于击败来自信息环境各领域的对手。2011年10月1日,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组建了第780军事情报旅,用于支援陆军网络战和开发相关配套能力;像第1信息作战司令部一样,第780军事情报旅的作战指挥权同样由陆军网络司令部行使,此举使陆军网络司令部得以从美国情报界获取更多支持。

军事情报旅战士在野外开展活动

除向阿富汗和伊拉克投送力量外,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位于其他战区的部队也密切跟踪所在地区恐怖分子的活动。2010年,第470和第500军事情报大队升格为军事情报旅,用以支援美陆军南方集团军和太平洋集团军。2016年,第207军事情报旅作为支援美陆军非洲集团军的战区旅加入了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的编制序列。

司令部还为这些战区军事情报旅配备了一众功能单一的部门。但陆军的反情报工作仍由第902军事情报大队统一负责。为了更好地搜集人力情报,司令部还在陆军行动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反情报与人力情报参谋分队。此外,司令部还恢复了第116军事情报旅的建制,由其统管陆军航空情报和协调使用低密度-高需求的航空资源。

结 语

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既是整个美国情报界的缩影,也是美国情报界的“联络人”,它不仅能够满足陆军对情报的特殊需求,还能够协调国家层面能力以达成战役、战术目标。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由陆军安全局发展而来,从一个致力于搜集技术情报的部门,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情报机构。重视信号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传统使司令部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指挥体系。但它同样注重创新和非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且永远不会忽视人为因素在情报工作中的影响。

正因如此,这个当初在老校舍秘密破译东德和苏联无线电密码的机构,才能在当今世界领导人力情报活动、反情报活动、航空侦察活动和网络空间作战行动。而作为情报界的创新先驱,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一直并将永远作为陆军的现代化实验室,将那些不成熟的技术转化为经得起战争考验的能力,并不断塑造陆军的未来。

本文刊载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常逸昆。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转自军事文摘微信号(mildig)”。

声明:本文来自军事文摘,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