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项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石世印,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正军、少将

作者说明:本人在长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精简提炼修改成这篇心得体会,谨以此纪念伟大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二○一八年十一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坚持从基本国情、军情出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成功经验。为此,本文着重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对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总的结论是: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是三次大的历史性跨越。就总体目标而言,就是要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下面,主要分五个历史阶段阐明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由来、形成、创新、发展,以及重大意义、时代特征和重要启示。

一、毛泽东时代

1、1950年9月,毛主席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2、1953年1月,毛主席指出:无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和军工生产。朝鲜战争证明,已经不能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了。

3、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指出:在生产上也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的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同年4月21日,毛主席在听取第二个五年计划汇报时指出:学习两套本领,在军事工业中练习民用产品生产的本事,在民用工业练习军事产品生产的本事的办法是好的,必须如此做。

4、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此后,毛主席还强调: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

5、1960年底,经毛主席批准,中央确定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的方针。当时,军委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国防工业的性质与任务,规定了国防工业的生产必须以生产军用产品为主。

6、1969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国防工业代表时指出,军工生产与民用生产不能分得很清楚,现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综上可以看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从一开始就是从国家战略全局提出军民结合的,要求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都要具有能军能民两种能力、两种本事,并强调必须如此做。当然,这个时期强调国防工业要“以军为主”,是与当时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密切相关的,是与突出强调国防建设和加强战备相一致的。众所周知,当时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而且我们正处于加紧建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唯有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体系,才能确保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立足国内,从根本上防止受制于人,把国家安全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说,“以军为主”是由当时的安全形势、军事需求和军工科研生产能力、水平决定的,这也是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认识、经验的局限,特别是受十年“文革”动乱的影响,当时在体制、管理和发展方式上都存在严重不足和弊端,军民结合的思想并未很好落实,军民结合的路子并未走开。现在来讲,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一是过分强调军工体系的独立完整,造成军用与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分割的二元结构;二是军工企业以及科研单位不仅摊子过大,而且分散重复,搞小而全、大而全、自成体系;三是军工发展民品技术含量较低,基本上是利用所谓富余能力搞一些轻工产品,未能发挥军工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带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四是军工部门由国务院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分别归口管理,不利于对常规与尖端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同时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不利于整个军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二、邓小平时代

1、1978年7、8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防工业部门汇报时指出: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以民养军。要走这个道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以军为主,搞军民结合。总的方针是至少拿出1/2的人搞民用,将来自动化了,可用2/3的人搞民用,战时可以转产,这是一个大方针,这个道路是对的。

2、1978年9月9日,李先念同志在国务院务虚会上讲话指出,军工企业要解决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问题。首先,要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搞好军品生产,用先进的质量好的武器装备供给部队,在这个前提下,拿出多余的力量生产民用产品和出口产品。1979年4月5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军工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方针。

3、1982年1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军委领导汇报国防工业情况时指出,国防工业过去讲四句话,叫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今后不要提“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其他三句不变。这样,就确立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4、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军工应该纳入整个国家规划,要结束另外一个天地的时代。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把整个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5、1986年6月3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谈话时指出,我们的军工体制基本上还是学苏联的模式。苏联体制的突出问题是军工孤立地一马当先,带动不了民用工业,带动不了整个经济和技术。我们的军工体制多少年没有变,这种体制不能发挥军工的生产力。现在,搞了一些民品,是应该搞的,但都是一般的民品,如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没有在技术上提高,突破国民经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没有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

6、1991年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抓国防工业的军民结合,抓得比较早,这一条抓对了。有的国家就不行,所以搞得很困难。

综上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坚定地指出,国防工业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强调这是一个大方针,这个道路是对的,并决定将“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这是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以及军品任务大幅度减少、军工研制生产能力调整密切相关的,是“十六字”方针内涵上的一次重要改变,也可以说是指导方针的一次重大调整,既符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世界军事工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实行军民结合,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国防科技工业必须纳入整个国家规划,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在优先确保军品任务的同时,要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民品和出口产品,带动和促进国家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此,一个关键性、实质性的问题是,必须通过改革体制、转变机制、调整结构,为推进军民结合提供重要保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要从国家整体规划上统筹军民结合,而且军工发展民品必须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在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质上实行了两个重大转变:一是在服务方向上,由过去主要为军队现代化服务向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转变;二是在功能和结构上,由过去的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已不是单纯的军工了。由此,也必然由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军工管理体制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产品结构的调整,都是具有历史性、根本上的变革,不仅使军民结合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且为军民兼容、军民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当然,由于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各方面权益关系的影响,无论是改革、开放、调整,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也就是说,军民二元分离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行业、部门壁垒尚未完全打破,持续调整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三、江泽民时代

1、1989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常委的意见是两头兼顾。此后,他又多次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军队就是要“吃皇粮”。

2、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3、1998年1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应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军队建设必须同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特别是同国家新兴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家经济科技成果和市场资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000年7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持寓军于民,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寓军于民,是把这两项战略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举措。

5.2001年10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军队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军队作为装备订货部门,要充分发挥订货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招投标范围,打破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民用企业、地方院所参加竞争,推动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和战略重组。

6、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

7、2004年6月22日,江泽民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单位、各部门都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相互分割,自成体系。要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依托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统一考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做到资源共享。

综上可以看出:在军工管理体制调整后,要在过去推进军民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上,解决军民兼容的问题。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寓军于民,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已不是仅从有利于经济建设上来考虑,更不是仅从军工企业、科研单位研制开发民品和出口产品上来考虑,而是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战略任务的有机统一上来决策、运筹、谋划和推进。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突出“军民兼容”、“寓军于民”,是与国家整个经济体制调整改革相一致的,强调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从国家总体改革与发展层面实现寓军于民,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兼容、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军民资源的综合效益。显然,这在认识上、实践上都是新的提高和跃升。可以说,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是一次历史性的跨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最核心、最具决定意义的是,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尤其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改革,为推进寓军于民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最具决定作用的一点,我认为是随着国防科技工业和部队装备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军品的研制生产正日益根植于整个国家经济科技体系之中,这标志着军民结合走上了更高层次,即进入了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新阶段。

四、胡锦涛时代

1、2005年12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2、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3、2007年12月,胡锦涛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党的十七大指出了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总结我们长期以来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对继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的新要求。

4、2009年7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全体学习会议上强调: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军民融合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探索,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5、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综上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强调“军民融合”,是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密切相关的,是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符合规律的新要求、新发展。可以说,从体制机制、发展路子、发展方式上,进一步解决了新形势下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问题,而且提出更明确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体系重点。集中到一点,军民融合实质就是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更有效地统一起来,统筹谋划,融为一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可以说,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这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实际上,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调整改革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把军民融合只看作是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融合,更不能片面理解为军品研制生产都要“融合”到民用部门去,也不能离开现有基础能力去另搞一套所谓军民融合企业和研究单位;军民融合是一种发展方式、发展途径,根本目的是把军民资源尤其是军用、民用技术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使军民高科技产业都有一个空前的跨越发展。

五、习近平时代

1、2012年12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军委常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同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讲话时,在总结前十年军队建设重大成就时强调:我们初步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2、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时指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3、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4、2014年12月初,习近平同志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我们在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藩篱依然存在,融不起来、深不下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5、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时指出: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长期以来,军地各级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同时要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6、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军民融合既然是国家战略,就要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军地同心,一起推动落实。习近平同志还特别指出,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同、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7、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时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调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8、2017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指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他还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度、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9、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讲到军民融合,并着重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10、2018年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要抓住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关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遇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综上可以看出,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时代大趋势,科学回答实践新要求,积极顺应人民新期待,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军民融合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安全与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军队建设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增强平战转换和国防动员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可以肯定的说,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走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军民融合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博大精深,精辟阐明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定位、时代要求、科学内涵、本质特征、目标重点、重大举措,以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里,本报告着重谈谈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把握以下鲜明特性:一是时代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同时,我国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把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有机统一起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历史的必然选择。二是重要性。众所周知,所谓战略是指导全局的基本方略。军民融合之所以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本在于军民融合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核心利益,事关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战略目标,事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也事关国家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三是阶段性。从总体上讲,我国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必然具有其阶段特征。还必须看到,现阶段的军民融合,是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中的军民融合,不是临战状态更不是战时的军民融合。因此,无论是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以及目标重点的确定、具体措施的出台,都应同这一阶段的实际和特点相适应。四是系统性。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众多部门,形成“一个格局、三个体系”,构建若干相对独立的融合体,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融合发展中的诸多重难点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五是长远性。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真正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真正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决非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而是一个长期攻坚克难、奋力推进的过程。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长远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六是开放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军民融合本身是以开放、包容、共享为前提和基础的,保守、封闭、僵化不可能搞好融合。所以,必须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为军民融合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七是创新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而且是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可以肯定的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创新是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离开创新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八是规律性。军民融合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必定有其内在规律性。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特点规律,着力解决制约深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综上所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推进,我国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以下重要启示:

(一)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是思想理论的灵魂和生命力。几代中央领导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思想,都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的,而且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我们必须从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角度,深刻认识这一战略思想的坚持与发展,既要充分认识其创新性,又要如实地看到其继承性。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这项国家战略的深厚根源,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和时代特征。

(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是随着时代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从军工企业到军工行业,以至向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延伸。我们必须以更宽阔的视野和辩证的观点,深刻认识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时代和实践基础,坚持在伟大实践和时代变革中不断创新、丰富、发展、完善。也就是说,要深刻认识其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三)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四十年来,军民结合理论的学习应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都是与改革开放这一鲜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的,是新时代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整个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事业。在新时代,一定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一定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富国和强军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的优势,形成军地协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强大合力;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一定要着眼富国和强军的宏伟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五)认识无穷尽,理论无止境。可以肯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军民融合理论一定会不断创新发展,军民融合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一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力求尽快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体制、新体系、新结构、新方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并且沿着这条道路,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声明:本文来自战略前沿技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