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墨克 零和 

近期,大数据行业监管趋严,大量从业者被警方带走调查,90%的大数据公司直接停业观望,行业人人自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公司天聚地合(苏州)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聚合数据)却逆势而上,于12月7日公开了招股书。

聚合数据被媒体称为“国内首家冲击A股的数据银行”,但其招股书上透露的信息,却疑点重重。

聚合数据核心的供应商和客户是上海帮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帮充),后者的高层曾经在黑市多次买卖数据,在黑客群体中小有名气。

此外,聚合数据称,其数据采购成本已高达主营业务成本的84%——数据采购量如此庞大,如何保证它们来源清白,未被黑市污染?

01 强势上市

目前,大数据行业正处在一个分水岭中。

监管在不断收紧,“但行业的细则还未划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我们并不知道”。一位大数据公司的创始人称。

因此,大量的数据公司选择了“沉寂”,等待监管把跑道划分好。

而就在行业风声鹤唳之时,却传来一家大数据公司准备冲刺A股的消息。

12月7日,证监会在官网上正式公开了聚合数据的招股说明书。

大数据行业进入C轮的公司寥寥无几,宣布冲击A股的,目前只有“聚合数据”一家。

多位行业从业者称:“它可能是大数据行业少有的硕果了。”

招股书显示,聚合数据主要提供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两方面服务,主营业务为数据服务。具体的数据服务则是指验证服务、生活服务、充值服务三种。

看上去,公司的营收情况不错。

2018年上半年,聚合数据营收就已经达到了6795.43万元,净利润为2483.42万元。

看上去,公司的融资过程也颇为顺利:2013年年底,A轮融资1000万元;两年后,B轮融资2.18亿元;再过了一年,C轮融资3.6亿元。

C轮之后,聚合数据就直接冲刺A股。招股书显示,其募资为29541.31万元,市值高达11.6亿元。

聚合数据的创始人左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自己是一个“卖水人”。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把这些数据加工整理一次,再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做APP的公司,帮它们节省成本和人力。”提到自己的创业想法时,他表示。

“我们就像一个自来水厂,用户要你提供干净的自来水,对方可能是酒厂、饭店、饮料厂,他把你的水做成饮料或者酒。”左磊比喻称。

按照他的说法,聚合数据就是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清洗,再输出给有需求的公司。

问题是,如何保障这个数据源头的“自来水”是“干净”的?

02 重重疑云

两年前,一本财经曾追查一起 “黑市数据”购买事件。

“有一位神秘买家来购买数据。”黑客CC称。

“购买者自称是聚合数据的人,并表示自己就在聚合数据办公。”CC称,对方名为何峰云(化名),从黑客手中大量采购了数据。

在购买数据之后,何峰云反过来向黑客出售数据,询问后者是否需要购买其他黑市数据。

“何峰云和很多人都进行过数据交易,在黑市中颇有名气,大家都认为他是帮聚合数据采集数据的人。”CC称。

而另一位黑客称,何峰云曾经“让我们去偷某个公司的数据包”。

为了证实这一点,一本财经记者和何峰云接触。他称,自己手中的数据包很庞大,数据维度极为细致。

何峰云甚至免费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持验货”,并标出完整数据包的价格:1000万条数据,报价40万。

何峰云提供的数据包

一本财经记者对其数据进行了基本核实,发现确实是真实的。

通过多方证实,何峰云正是上海帮充的核心高层,且通过企查查等软件,可以查到他的身份信息。

但一本财经记者一直无法找到上海帮充和聚合数据之间的直接关系。

直到聚合数据招股书的出现。

聚合数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6月30日,公司预付款项中,上海帮充所占比例排名第二。

其中,上海帮充占预付款项总额的42.9%。

招股书中还透露,上海帮充也是“公司充值资源供应商,且为公司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证明,上海帮充和聚合数据确实有大量的业务往来。

至于“充值服务”是否涉及数据买卖,招股书中并未显示。

聚合数据的数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聚合数据在招股书中介绍,数据获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种是直接向外接数据供应商购买,另一种则是利用公开网络获取。

聚合数据的营业成本中,数据采购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在报告期内,数据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分别为52.42%、51.34%、78.10%和84.21%。

而为其提供数据的,主要是5家公司。

但奇怪的,其他4家公司都比较知名,但排名第一的苏州捷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信息却极少,只能查到工商信息。

12月12日,一本财经针对这些疑问向聚合数据核实,并询问其与上海帮充的关系。截至12月14日20:46,对方并未回应。

03 洗白之路

“对于大数据公司而言,它们几乎都经历过一个地下的灰色发展过程。”一家大数据公司的创始人钱少华称。

原因是,最初的大数据环境比较野蛮,黑市交易泛滥。“大多数公司的数据来源都不干净。”钱少华称。

紧接着,数据监管来临,野蛮发展的思路难以为继,于是,很多知名的大数据公司都开始了“洗白之路”。

买牌照,介入一些正规的数据接口,都是常见的数据洗白方式。

但任何数据都有源头,洗白的方式,大多是多绕几次弯,增加溯源的难度,却难以遮掩真相。

“如果监管彻查,每个数据都追根究底,可能很难找到完全干净的公司。”钱少华称,大家都经不起认真的“较劲”。

而经历过原罪阶段的大数据公司,要寻求上市,并接受民众和媒体放大镜式的审视,实在需要莫大的勇气。

“现在行业的头部公司都选择沉寂,安心做业务,等数据行业规范之后,慢慢将不干净的数据淘汰干净,才敢想上市。”钱少华称。

他表示,它们就算上市,也不敢自称为大数据公司,“都说自己是搞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的”。

大数据行业正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对于重新上路、合规发展的企业来说,会迎来利好。

但对于投机取巧的企业来说,却要经历严峻考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声明:本文来自一本财经,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