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载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年第5期(上),授权仰山智库独家推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对军队、武器、战场共性认知的基础上,本文以海战及海军武器装备为例,提出了战场建设必须依靠军民融合发展,军工企业必须吸收通用科技营养,同时,军工单位必须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以期通过多方面努力,探索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的军民融合之路。

一、对军队、武器、战场的共性认知

随着历史的推演,军队从农业时代的体能型军队,演变到工业时代的技能型军队,再到信息时代的智能型军队。与此同时,战争形态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从“互联网+”时代迈入“智能+”时代,在大数据、新型算法和超级计算的技术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乃至颠覆所触及的每一个行业,战争亦不例外。从水下潜航器到无人机集群,从预测性维修软件到智能决策助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战争的不同领域,推动着新一轮军事变革。现代战争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色:一是广域网络+多介质多技术手段传感所带来的战场透明;二是高密能杀伤+精确制导带来远程精确打击;三是区域防空+机载、舰载预警+多功能反导、反潜+中近程密集防卫带来陆海空作战平台和重要政治经济生活区域安全性提高;四是飞机、潜艇隐身、高空深潜、战略洲际导弹带来陆海空机动核打击威慑力提高;五是航天技术发展,使防空、制空能力大幅提高,作战半径扩大,通信、探测、遥感、跟踪、打击、对抗的超视距性能大幅提高,陆海空常规平台的功能向空天平台和水下预置平台分交转移。

战场涉及广阔的科学技术领域,武器装备的进步加速了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广域信息获取、远程精确打击、杀伤广度深度、隐身隐形技术、智能指挥网络、战略投送能力、陆海空天电联合作战体系等等,为未来战争增加了科学的含量和智能的权重,高科技支撑未来战争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过,鉴于目前新研制的军事装备大多数只能参加局部的实兵实弹军事演习和民用领域的部分功能验证,得不到真正战争及其环境的考验,在研究高科技军事装备的同时,还需提前思考装备效能如何在战争中得到充分发挥,装备功能如何在战争中为己方夺得优势,装备性能如何适应战场环境,装备维护如何在信息网络状态下实现自主支撑,战场应变能力如何依靠自己的科技队伍获得提高,对战场态势和交战实力如何及时作出智能分析及战术评估等。只有在研制工作中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才能将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尽量发挥到极致。

同时,另一个问题是,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能力优势都能够依靠军队和军工集团来解决吗?军队和军工集团现存的技术能完全满足未来战争的广域和深度的需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军民融合就是要动员科技、工业、教育、综合服务业等各条战线上的力量,在国家建设的主战场上与军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地解决战场需求的系列问题。科技支撑装备、创新提高智能,国家必须拥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以及科学发展的军民融合机制,才能保持基础牢固、功能齐全、科技引领、经济支撑、军民共享的维权维稳和持续提升的能力!

二、军工企业吸纳通用科技优势,强化现代武器装备

随着打击武器射程的增加,未来战场空间逐步扩大,纵深性、立体性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的作用距离、制导精度、打击威力提高的同时,海陆空天潜的战场要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变得举足轻重,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场情报信息获取成为制胜的关键保证因素。探测感知、通信网络、电子对抗、远程打击、平台机动能力的发展和完善,使得战场空间得以拓展,战场前后方的概念模糊了,战役的持续时间缩短了,对军队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对军队指挥层的快速决策要求则更进一步。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决策海陆空天,仅依靠人脑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智能指挥系统和战场辅助决策系统。

以海战为例,海战场环境要素与海战武器装备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海军装备的使用环境复杂多变,从热带到寒带、从水上到水下,从春季到冬季,海洋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海军装备性能的发挥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海风、海浪、海流、海冰、海雾对舰船航行安全有重大影响,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跃层对潜艇活动有重大影响,磁场变化影响舰船、飞机、潜艇的导航,电磁效应、蒸发波导和大气波导效应、电离层变化对雷达探测、无线电通信的传播特性和传输品质将产生重大影响,海杂波、雨、雾影响雷达探测和导弹精确制导,大气透明度和雨雾对光电设备的使用和性能有很大影响,海洋的温、盐、深、密、流对声呐探测、水声通信、鱼雷声制导都有很大影响,低空风影响炮弹和导弹的弹道,潜器座底与海底地质相关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对战场低伤亡率的追求,海上无人系统在海上战争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无人装备具备很多优势,军事上具有诸多应用。例如,其可以深入战场前沿,不受人身安全性局限;小型化、小功率带来的隐身性;配置简单,功能单一,功能价格比高;无人、自动、智能化,减少人工临阵失误率;无人泄密,遇袭自爆,不留战场后遗症;无人仿生侦察装备,获取信息后不留痕迹。鉴于此,我国在新时期也要加强海上无人系统的应用,提高信息获取、电子对抗、战场透明、协同作战等能力。一个强国,其军队能力与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必然很强大;但是,由于非战争时间很长,加之受国防开支的实际限制,涉军的各种技术专业不可能都很全、都很强,军队能力建设与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必须依靠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的优势力量、通用常规力量;特别是军工行业,学习所长、吸收营养、优势互补、军民融合、凝聚力量、发展壮大,才能在现代战争中抢占优势。

三、战场建设必须依靠军民融合发展

21世纪的国防力量不再是摆在平面的“拼接板材”,而是根据作战设想进行组合的“作战魔方”;这个“作战魔方”也不是传统的陆海空三军联合,而是集外层空间的卫星技术、低层空间的预警技术,大动能毁伤和大功率“致盲”技术,陆基远程精确打击群、空中机动打击群、海上编队打击战斗群、深海潜艇形成的水下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力量,以及支撑这些平台所需要的信息感知、通信网络、指挥控制、军民融合战场保障等技术于一体,所形成的大纵深和大立体的陆海空天潜综合打击合成体系。

还是以海军武器装备为例进行说明。海洋环境对海军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功能发挥影响巨大,为此,必须认知海洋环境,熟悉海洋环境,深入地研究海洋科学,以使研制的海军武器装备能够更好地适应海洋环境。对于“家门口”的近海,由于积累了一定的海洋历史活动数据并进行了监测调查,对海洋环境特征参数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对于影响我国经济大通道的中远海航道,其海洋环境特征参数我们知之甚少,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当前,我国“蛟龙号”实现7062m载人深潜,标志着我国深潜科研水平进入“领跑”行列,是人类深广尖认知海洋和保卫海洋的重大行动。这些深海项目的使命,包括海底地质结构勘察、深海物种取样分析、海洋温盐深密度调查、海洋风浪流磁场监测、海洋现象机理研究、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等。这些使命对人类探索海洋未知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四、军工单位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

量实现“四两拨千斤”,不断拓展民品业务,以期实现人才、技术、设备共享共用,积累效益,提高实力,扩大影响力,在国内外经济主战场上做大做强。

国际知名军工集团没有只从事军品业务,不从事民品业务的,只是军民销售额有较大差异。大的军工集团做好军品,精益求精,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军工集团公司在保证占据军工技术专业制高点的同时,也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了,反过来,

也将降低军品成本,稳定军品科研生产队伍,这亦是军民融合的初衷之一。

五、结束语

一个发达强大的国家,除了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一定拥有一套先进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和一个利国利军的军民融合建设机制。为了保持国家强盛、军队强大,国家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战场建设,能兼顾的不应重复、能共用的不应分离,统一策划、规范工程、人才交流、效果共享,这就是军民融合。军队和战场离不开国民经济领域各个行业的支持,虽然国防科技工业属于科技前沿之列,但广泛的民用科学技术也蕴藏着许多军队和军工的需求,跟踪、交流、分析、借鉴、结合、应用军民两用技术,是科学强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今后应加强军队建设论证策划人员、军工科研技术策划人员、民营企业家、科技专家、经济运营策划专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组织大家一起研究军民融合有效之法,一起探索一条省钱、省力、省时的军民融合建设之路!

本文作者:方书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声明:本文来自仰山智库,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