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人工智能会引发的失业规模,已经成了全球经济学家和咨询公司的主流研究课题,而这些预测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有的大到令人恐惧,有的看起来还算安全,令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预测结果的差异主要源于两种分歧:一是输入的数据,二是对人工智能颠覆就业市场的设想。

因为针对中国市场的优秀研究少之又少,我在此主要介绍对美国的研究,然后通过这些结果来推导中国的情况。

综合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等研究报告,我们预测出了未来10~15年内365类工作被取代的概率。

在公布预测结果前,大家不妨先来回答两个问题,猜猜看在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们眼中,什么会是未来的“好”工作?

Q1: 以下四类工作中,你认为哪一类在未来最“无可替代”?

A. 快递员

B. 电话营销员

C. 健身教练

D. 生产线质检员

Q2: 以下四类工作中,你认为哪一类在未来最“前途暗淡”?

A. 人力资源

B. 护士

C. 保姆

D. 财经和体育记者

以下是完整的预测结果:

我在新书《AI·未来》中也对这个话题做了系统分析,分析人工智能取代工作岗位时,不能仅仅用传统“低技能”vs.“高技能”的单一维度来分析。

一些人类看上去很难的工作,在AI看来可能是非常简单的;一些在人类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可能却是AI的死穴。

未来已经到来,我们需要提前了解并为之做好准备。

声明:本文来自李开复,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