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用户隐私保护成为企业合规与社会责任的核心议题。作为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和OpenAI发布了各自的隐私政策。本文基于二者的隐私政策文本,从数据收集范围、法律适用、本地化要求、数据使用目的、未成年人保护等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在隐私保护策略上的异同,以飨读者。
(注:本文对比的DeepSeek隐私政策更新日期为2024年12月5日,OpenAI隐私政策更新日期为2024年11月4日。)
01
数据收集:透明度与边界
DeepSeek的隐私政策明确要求用户提供手机号码进行实名注册,以满足中国《网络安全法》的实名制要求。此外,在付费服务中需提交身份证号或企业法定代表人信息,强调身份认证的必要性。其主要收集用户数据的范围包括个人信息、交互内容、设备信息等。用户在注册时需要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密码等个人信息,以及第三方账号的公开信息(头像、昵称);在使用服务时,设备信息(如操作系统、硬件型号、IP地址等)和交互内容(用户输入的文本、图片、文件,以及对话反馈评价)也会被收集;在付费服务中仅要求用户提供实名认证所需的基础身份信息(如个人真实姓名、证件号),强调“拒绝提供不影响其他功能使用”,并收集支付信息,如充值订单、交易记录等。
OpenAI的数据收集范围更广泛,涵盖用户主动提供的信息(如账户信息、用户生成内容)及技术自动采集的数据。包括:用户内容(提示词、上传的文件、图像、音频);技术信息(设备标识符、基于IP或GPS获取的地理位置、使用日志);第三方来源(从合作伙伴获取数据以补充分析,并明确表示可能使用公开互联网信息训练模型)。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对“用户内容”的使用条款中提及“可能用于改进服务,如训练ChatGPT模型”,用户在公开渠道发布的内容可能会被用于研究和改进其服务。用户需主动选择退出此类用途,否则默认同意。
【要点提炼】
DeepSeek是数据收集贯彻“最小必要原则”,更强调“必要性”(尤其是实名信息)。在敏感信息处理方面,明确声明不主动收集生物识别、金融账户等敏感数据。OpenAI可能通过设备传感器(如GPS)间接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此外,DeepSeek在条款中明确划分“必需信息”与“可选信息”,OpenAI的“与关联方共享数据”条款存在模糊空间,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商业利用场景。
02
法律适用与本地化要求
DeepSeek严格遵循中国法律,明确引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条款,强调配合刑事侦查、国家安全等法定情形下的数据披露。
在数据本地化方面,DeepSeek限定数据存储于中国大陆境内服务器,且“未经单独同意不向境外传输数据”,仅在用户主动发起跨境行为(如国际交易)时,才可能触发数据出境,且需用户明示授权。
OpenAI的全球化布局架构使其受美国法律主导,同时也提及欧盟用户的数据权利(如GDPR下的可携带权),默认数据可能存储于美国、爱尔兰等境外节点,并依据服务需求自动分配存储位置。
【要点提炼】
DeepSeek通过数据本地化与实名制设计,将中国法律作为核心遵循依据,体现中国数据主权政策,对于国内政企用户而言更符合监管要求。OpenAI为欧洲经济区、英国和瑞士提供另一套隐私政策(主要参考GDRP),在其他地区采取通用隐私政策,整体以美国法律为根基,通过统一政策适配主要市场。
可以看出,DeepSeek与OpenAI均采取“主动择法”策略,即以单一司法管辖区的法律框架为主导,尽可能避免因跨境多法域执法竞合导致的合规碎片化,旨在维持服务完整性与运营效率。这种策略与TikTok采用的“分国定制”(如中国版抖音与国际版TikTok分立)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选择表明,在技术可控范围内,集中化法律适用是企业平衡合规与商业可行性的优先路径。
03
用户权利
DeepSeek具有详细的本土化操作路径,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如设备权限管理)。支持设置对话记录7-30天自动删除,用户可“查阅、复制、删除”历史对话,且提供“一键导出历史数据”功能;在权限管理方面,用户可随时关闭相机、位置等设备权限,并实时查看第三方数据共享清单;对于注销账号、逝者数据处理等问题均有详细操作指引,允许近亲属在核验身份后申请删除或转移逝者账户信息。注销账号需验证身份,数据删除受法律留存要求限制。
OpenAI施行全球化权利框架,支持数据可携带权、删除权及异议权,符合GDPR等国际标准。标准化流程方面,用户需通过在线表格或邮箱申请权利行使,历史对话需用户手动操作逐条删除,且未提供批量管理工具。
【要点提炼】
DeepSeek在功能设计上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如自动删除、亲属继承),注重操作层面的用户指引;OpenAI以通用权利框架适配多国法律,其权利实现依赖用户主动发起且流程较长。
04
未成年人保护条款
在未成年保护方面,二者均有特别说明。DeepSeek设置了明确的年龄限制,未满18周岁用户需在监护人同意和指导下注册使用;未满14岁儿童信息主动删除;若发现在未事先获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自动收集了儿童的个人信息,将“设法尽快删除”。OpenAI声明“服务不面向13岁以下儿童”,发现后立即删除数据;未满18岁用户必须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许可方可使用服务。
【要点提炼】
二者均以“不主动收集+事后删除”降低法律风险,DeepSeek通过实名制间接落实年龄管控;OpenAI无强制实名要求,未成年人可能通过虚假信息绕过限制。
结语
DeepSeek与OpenAI的隐私政策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数据治理模式与技术路线上的不同取向。DeepSeek在强监管环境下,以“合规优先”确保数据安全与可控,在严格遵循中国数据本地化法规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细粒度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工具。OpenAI则依托技术优势与全球化布局,在开放性与合规性间寻求平衡,尤其适合需要对接国际生态、享受多语言服务的企业与个人。
对于用户而言,深入理解企业如何处理数据,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也是有效行使数据权利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隐私政策不仅关乎合规,更是塑造品牌公信力、提升用户粘性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数据保护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技术创新与隐私安全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不仅关乎市场竞争,更关乎数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附:DeepSeek与OpenAI隐私政策对比简表
DeepSeek | OpenAI | |
数据收集 | 手机号、身份证号、交互内容、设备信息 | 账户信息、用户内容、设备标识、地理位置 |
法律适用 | 中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 美国州法(如CCPA)、GDPR(欧盟用户) |
数据存储 | 中国大陆境内 | 主要在美国境内 |
未成年人保护 | 未满14岁信息主动删除 | 不面向13岁以下儿童 |
用户权利 | 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如删除对话) | 支持数据可携带权、在线申请权利 |
数据使用目的 | 服务优化、安全分析等 | 模型训练、商业合作等 |
文章所涉观点内容谨代表作者本人(祝媛)
声明:本文来自苏州信息安全法学所,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