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2月18日哥伦比亚发布的《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国家立场文件》,围绕该国对于国际法在网络空间适用的核心立场和态度进行了阐释,这也是国际上最新一份关于网络空间国际法的国家立场文件。为了促进学界和实务部门的交流讨论,我们组织对这份文件进行了翻译和简要评析。后续,本公号还将陆续刊发近期其他国家立场文件的中文译稿和评析,敬请关注!

一、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相关立场声明文件不断涌现,这对于澄清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具体适用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2025年2月18日,哥伦比亚发布《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国家立场文件》(下称“哥伦比亚文件”,文件原文及翻译见文末),该文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哥伦比亚对国际法适用于网络活动的总体立场和基本态度(参见第五十一期简报)。此前,已有32个国家单独通过高官演讲或立场文件的方式阐述了其关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看法,非洲联盟与欧盟还分别达成了代表其成员国的共同立场。哥伦比亚的立场文件是累计第40份主权国家独自发布的立场文件(美国等少数国家有不止一份国家立场),同时也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集团的第13份此类国家观点表达。

二、内容

除导言、未来发展与结论外,哥伦比亚文件从国际法适用、主权、禁止干涉、审慎、和平解决争端、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使用武力、国家责任、归因与解除行为不法性等11个方面对网络空间国际规则适用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哥伦比亚的核心观点如下:

  • 国际法的适用:包括《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规定的原则与义务、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在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必须遵循并尊重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考虑到网络空间的全球公域属性,应通过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推进国际合作。

  • 主权:依据哥伦比亚宪法及其宪法法院的判决,主权的核心是独立,主权包括对内、对外双重维度,兼具“权利—义务”双重属性。

  • 禁止干涉:影响一国“保留领域”内的事务并具有胁迫性的网络行动可能违反不干涉原则,例如干预他国选举系统;“胁迫”可理解为旨在迫使一国改变其行为的行为或剥夺一国对这些事项的控制的行为

  • 审慎:审慎义务适用于网络空间,需要考虑一国的技术、政治和法律能力;各国应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审慎义务;鼓励对信息通信技术漏洞进行负责任的披露。

  • 和平解决争端:出现国际争端时,应首先依据《宪章》第33条寻求和平手段解决。

  • 国际人权法:特别强调了对弱势人群的人权保障。

  • 国际人道法:强调了民用数据也应受到保护;造成“功能损毁”的网络行动也能构成国际人道法下的“攻击”;应对平民,尤其是处于脆弱境况的人群进行保护,且有必要就在何种情形下平民的网络行为构成“直接参与敌对行动”达成共识;网络行动必须遵循预防原则,避免或减少附带损害。

  • 使用武力:某些网络行动可能构成《宪章》第2(4)条所禁止的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但具体门槛如何仍需各国进一步探讨。

  • 国家责任:援引国家责任以追究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涉及复杂的技术、法律与政治考量。

  • 归因: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查明网络活动的来源,以确定国家的责任。

  • 自卫:遭受构成武力攻击的网络行动的国家可依据《宪章》第51条行使其固有的自卫权,但必须遵守该条规定的门槛与限制。

  • 反措施:在涉及“对一切义务”(erga omnes obligations)的违反时,除受害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可对网络行动的责任国采取反措施。

  • 反报:“反报”措施可包括断绝或限制外交关系、实施贸易限制和对他国网络行动人员发出警告。

  • 未来发展:关注到“虚拟大使馆”“数字大使馆”或“数据大使馆”等新情况的出现,点明各国需要就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国际外交豁免事项达成共识。

  • 结语:将通过发布专题章节或案例的方式,继续分析“国际法在网络空间”这一问题,并强调多利益攸关方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性。

三、评析

总体上看,哥伦比亚文件观点相对平稳、保守,在一些具体争议问题上“亮剑”不多。但正如哥伦比亚自己所强调,该文件的议题“是在其历史、国情的基础上,兼顾能力范畴而选取的”,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哥伦比亚的独特诉求。一方面,作为全球内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哥伦比亚在半个多世纪的冲突中经历了医院、电网等民用设施遭袭对平民的毁灭性影响,这种历史创伤塑造了哥伦比亚对国际人道法的特别关注,包括对网络攻击可能破坏数字关键基础设施的高度敏感,以及对民用物体保护的高度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南美洲种族多样性最显著的国家以及拉美地区性少数群体权利保护最进步的国家之一,哥伦比亚一直注重对特殊弱势群体的保护需求,这一点在其文件中也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此外,哥伦比亚总体相对保守的立场,似乎也表明在当前阵营分化明显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博弈中,该国并未单纯追随占据一定话语优势的西方大国相关主张。这种基于历史创伤与现实需求的规则建构模式,可能成为部分中小国家在现阶段国际发声的样本之一。

附件

哥伦比亚立场文件(英文).pdf

哥伦比亚立场文件中文翻译.pdf

文稿 | 林嘉悦 兰琦钰

编辑 | 兰琦钰

审核 | 黄志雄 林嘉悦 赵子于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空间国际法前沿,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