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扩散出口管制框架5月15日就要生效了,川普政府正在对框架做最后的修改。有报道说英伟达和甲骨文正争分夺秒,尽可能赶在这个生效日期前把芯片和服务器运出美国,发到海外的数据中心,躲开马上来临的出口管制。
昨天路透社发了个报道,透露了一些目前川普政府修订该规则的思路:
1、放弃原来的AI芯片出口三级划分,代之以通过“政府间协议”建立“全球许可制度”,以能够获取美国出口管制的AI芯片作为筹码,配合川普跟各国进行的贸易协议谈判。
2、降低许可例外的门槛, 从原来的大约1700块H100减少到500块。(根据扩散规则,向单个Tier 2国家的公司提供26,900,000TPP,也即大约1700块GPU以内的GPU出口,适用“低处理性能”许可例外。因为这种“少量GPU采购订单”远低于训练最先进AI模型需要的数量,没必要管。)
这些思路,完全是Anthropic的主意。
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对美国政府提出的四条出口管制建议,似乎已被采纳了三条。我们可以对照它给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提交的“AI行动计划”书面意见一条条看:
1、管制H20芯片:目前的出口管制不适用于H20芯片,这是一种2024年推出的高内存芯片,用于向中国销售,可用于训练和运行强大的模型。虽然这些芯片在初始训练方面的性能不如H100芯片,但它们在文本生成(“采样”)方面表现出色——这是先进强化学习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当前前沿模型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有机会填补这一漏洞。
(注:H20已经被管制了,目前是先给英伟达、英特尔和AMD等公司发了“is informed letter”,后续肯定需要出具体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需要和AI扩散框架相协调。因为扩散框架中GPU管制,是按总处理性能和性能密度划线,涵盖了拜登政府时期已经管制的先进计算芯片(特别是ECCN 3A090.a),川普政府需要把H20和同等性能的芯片也放进来,这就需要赶在5月15日前先出对H20的管制规则,修改ECCN 3A090.a,加上那几个新的带宽参数。)
2、要求各国签署政府间协议以制定防止走私的措施:作为允许拥有超过50,000块美国公司芯片的数据中心在其境内运营的先决条件,美国应要求存在芯片走私高风险的国家遵守政府间协议,该协议应:1)要求它们使其出口管制系统与美国保持一致;2)采取安全措施解决向中国走私芯片的问题;3)阻止其公司与中国军方合作。美国商务部2025年1月关于人工智能扩散框架的临时最终规则(“扩散规则”)已经包含了达成此类协议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
(注:大家看看,是不是就是路透社透露的第一个修改,即所谓“政府间协议”。不出意外,Anthropic提的关于协议的三条主干内容也会被采纳。)
3、仔细审查并降低“扩散规则”中对二级国家1700块H100芯片无需许可证的订单门槛:目前,“扩散规则”允许二级国家的先进芯片订单(数量少于1700块H100芯片,价值约4000万美元)无需审查即可进行。无论购买者是谁,这些订单都不计入该规则的上限。虽然这些门槛满足了合法的商业目的,但我们认为它们也带来了走私风险。我们建议政府考虑降低二级国家无需审查即可购买的H100芯片数量,以进一步降低走私风险。确定最佳的较低门槛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在防止走私和促进商业活动之间取得平衡。为了确定修订后的数字,我们建议由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的四名成员做出决定。
(注:这个不用多说了,就是路透社报道的第二个修改,至于从1700块GPU减到500块这个数值,可能真的是商务部的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那四个人算出来的吧)
4、增加对工业与安全局(BIS)出口执法的资金投入:只有通过适当的执法,出口管制才会有效。对工业与安全局当前执法能力的全面评估以及对额外资源潜在效益的评估,将显著提高这些管制措施的整体有效性。
(注:这个是目前唯一没有被明确采纳的,但也是呼声相当高的,但可能也不容易,正在公务员裁员省钱呢,你这还要求加人加钱)。
在路透报道的两个修改方向中,“政府间协议”这个最值得关注。事实上,AI扩散框架本来的文本就有这个思路,基本上是说:芯片配额受到限制的Tier 2国家可以跟美国签署一个政府间协议,给美国提供“国家安全保证”,承诺进口这些GPU一定会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这种情况下,GPU配额能翻一倍(10万块),而且BIS会在新规里明确列出这些国家。
但从路透的报道看,川普政府很可能是希望把AI出口管制政府间协议和贸易协议谈判挂钩,以在贸易谈判中就关税税率做出一定让步,换取其他国家同意配合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而且,取消三级划分意味着Tier 2国家只能选边站队。
出口管制要发挥最大效用就得和关税配合,这是美国商务部长Lutnick、BIS局长 Kessler等对华科技竞争主责官员反复表达过的一个观点。
Lutnick在提名参议院的确认听证会上曾表示:
DeepSeek的出现,表明我们的出口管制如果没有关税支持,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在这里阻止了,他们又会在那里想办法绕过限制。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用关税模式来支持我们的出口管制。
3月份的BIS年会上,他说得更直白:
在座的还不是美国盟友的国家,我们需要你们参与和美国的贸易协议。我们将在这些协议中引入出口管制措施,让各国做出选择:是站在美国、自由、民主和西方生活方式一边,还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更廉价的商品出卖自己的灵魂?因为这就是你们正在做的事——向那些意图伤害我们的人出卖灵魂。
Kessler在回复参议员Warren“如何确保盟友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这一问题时,答复道:
可以考虑使用关税或其他形式的施压手段,其力度取决于所涉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严重程度。
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动向,且这样的谈判可能已经在发生。
比如,新加坡可能打算在出口管制方面配合美国,换取美国取消对其药品出口的10%基准关税。
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上周五和Lutnick开了视频会,并围绕芯片出口管制和双边贸易的“创新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顾金勇发布的声明,Lutnick对新加坡涉及的出口管制规避表达了关切,颜则向Lutnick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的出口管制体系,承诺绝不容忍企业利用新加坡的地理优势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Lutnick对此表示认可,并愿意探讨“创造性解决方案”,以减少新加坡药品对美出口的关税。
以下是顾金勇声明的核心内容:
我和Lutnick部长还谈到了对新加坡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即我们获取高端AI芯片的途径,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我们希望确保新加坡的公司能够继续获得这项关键技术。这对我们的数据中心等领域非常重要,在与美国商务部长的讨论中,我们也涉及了这个领域。
我们借此机会向Lutnick部长解释了新加坡的出口管制体系,以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如何与美国相关部门在这一领域合作。我们对违反新加坡法律法规的公司持非常严肃的态度,并且也不容忍那些利用在新加坡的地位来破坏其他主要国家出口管制的公司。
我认为Lutnick部长对我们的体系感到满意。同样基于信任,他愿意探讨新加坡如何与美国合作,加强对这些高端AI芯片的出口管制,以确保这些芯片最终到达指定的、经过授权的终端用户手中。正因为如此,他建议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如何加强这一安排,以便让新加坡放心,能够继续获得这些高端AI芯片的供应和使用机会。
这对我们的经济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数据中心和高端计算业务正在不断发展,像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超大规模企业都在这一领域有业务。对它们来说,能够持续获得这些高端AI芯片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这两个领域非常重要,并且我们很高兴看到新加坡与美国之间的讨论取得了进展。
顾金勇最后说:
我认为新加坡和美国达成了共识,即我们将在不同层面继续相互协商、相互交流,探讨如何找到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落实两国之间的一些重要决定或重要协议,以促进我们的贸易、对美国的出口,以及新加坡获取高端AI计算机芯片的机会。
对新加坡这类国家来说,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对自己利益没有多少伤害,因为自己本来就不产芯片,也不对中国出口芯片,但却能换来美国不对其芯片进口设限,有利于自身数据中心和AI产业的发展。如果再换来美国降低对等关税税率,那简直是一举多得。但如果和美国达成此类妥协的是荷兰、日本和韩国这种在先进半导体供应链不同环节占据垄断优势的国家,对中国来说就会非常麻烦。
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究竟能配合到什么程度。以及,中国会坐视吗?
文章仅做学术探讨和研究交流使用,相关判断不代表任何公司或机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来自东不压桥研究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