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李戴方哲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军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近日,美海军首个现役软件开发团队的创始人、海军航空航天工程执勤官肖恩·拉维尔,披露了一段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软件开发工作的亲身经历,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软件开发优势和挑战。
一、人工智能对军事软件开发的加速效果
某P-8飞行员提出需要一款规划软件,用于作战时安排飞行时间。拉维尔上午9点04分接到该需求后,借助GPT-4.1和Gemini 2.5 Pro等大模型工具,中午12点40分就编写出了初始应用程序。该程序的5000多行代码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不仅代码规范、功能齐全,还提供了未来的升级方向。
相比之下,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数周才能产出功能不完善的初始版本,关键功能的完整实现往往还需额外耗费数月时间。这一案例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软件开发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将原本以周为单位的开发周期压缩至小时级别,同时提升代码质量和功能完整性。
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软件开发的优势和挑战
(一)具备软件原型敏捷开发的优势
传统采办流程中,如果项目主任需要花费200万美元来采办软件,以解决飞机维修积压等问题,往往会经历至少数月的利益磋商、方案讨论以及合同谈判,导致软件开始研发时,最初的业务需求可能已经变更。
而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开发过程,针对同样的飞机维修积压问题,项目主任可在72小时内指导团队开发出3个不同的软件原型(例如,一个用于维修工作调度、一个用于故障原因分析、一个用于维修人员培训)。通过两周时间对软件进行测试与实践,项目主任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维修工作调度软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并具备改进空间,则可以继续对它迭代优化;而故障原因分析软件无法简单有效地解决飞机维修积压问题,则可以放弃该软件的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升开发效率,还推动软件开发从“假设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决策。
(二)面临代码开放性的挑战
供应商在交付武器系统时,往往不向军方提供核心代码,军方难以利用人工智能对这些系统进行改进。应对这项挑战,军方可以在供应链、故障诊断等辅助领域,采用人工智能赋能软件开发,快速实现软件的原型设计。长远来看,通过构建安全的容器化软件运行环境,允许人工智能调用武器系统数据进行软件开发,并在这些辅助领域持续实践,可为未来相关标准和管控流程的完善提供支持。
(三)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
人工智能生成代码虽然高效,但可能引入更多的网络安全漏洞,成为快速部署软件的主要瓶颈。应对这项挑战,军方需要新的威胁评估和软件认证方法,例如美国防部正在推进“软件快速通道计划”,将采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审批,促进安全软件交付。此外,军方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网络安全。一方面应制定标准化的“安全提示词”,引导人工智能模型在内容输出时,坚持以安全为中心的原则;另一方面应关注新出现的安全威胁,例如对手可能会在公共训练数据中“投毒”,诱导模型输出恶意代码或重复错误信息等。
(四)面临人工智能使用经验不足的挑战
与商业领域相比,美军晚了15年才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当下正处于人工智能变革军事能力发展的时代,未来人工智能或将在几天内完成现在耗时数年、耗资数百万美元的任务。因此,军方需要尽快积累使用人工智能赋能软件开发的经验,否则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软件开发,可能会耗费更多时间修复漏洞,导致开发速度降低。例如,对于前述的飞行时间规划软件,在不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开发时,仅需要5个测试用例进行验证即可;而使用人工智能生成代码之,则需要测试30次才能确保其正确性。为了应对该挑战,一方面,可通过对不严格要求安全性的软件进行原型设计,积累人工智能赋能软件开发的经验;另一方面,可采用自动化代码测试工具,提高软件开发速度和质量。
三、结束语
在全球军事数字化转型浪潮下,“软件定义战争”的军事革命正加速演进,智能化战争的趋势不断凸显。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的敏捷开发”正带来军事能力快速原型设计、评估、迭代和部署的革命。掌握人工智能驱动的软件开发能力,并在武器装备领域广泛应用,将是大国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必须在和平时期大力推动相关应用、快速积累经验,为潜在冲突中抢占先发优势奠定基础。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来自海鹰资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