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公司(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医共体信息化市场洞察》(Doc#CHC52205925, 2025年7月)报告。报告列出了中国医共体信息化市场的发展背景,梳理了医共体信息化市场的现状及技术需求,对市场主要厂商和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列举部分典型案例和主要厂商,为技术厂商提供建议,希望能够为厂商拓展医共体信息化市场提供参考。

随着政策的发布,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不少成功案例在近年来持续涌现,包括江苏省东台市医共体、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医共体、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医共体、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医共体、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医共体等。这些成功案例的出现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成功性,也成为市场先驱者,引领了市场的变革。

医共体信息化市场正在经历数字革命,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为医共体建设舔砖加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数字革命。在系统架构方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采用一体化的架构,并逐步采用中台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相结合的方式,正向容器化转型。在技术应用方面,采用云服务模式建设医共体平台形成了标准化方案;大数据平台也成为了医共体建设“刚需”,数据治理、分析、应用等是现阶段的建设重点之一;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应用在医共体展开了早期探索,在部分场景落地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构筑市场增长的第二曲线,经济发达地区的医共体建设已经跨越了基础建设的阶段,正探讨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从简单的数据互通和数据分析,转化为能够为业务赋能的工具,并从临床向公共卫生和运营管理方向拓展。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AI及大模型的应用,对于算力的需求将提升,从而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增量需求。

厂商呈现多元化,从合作到竞争

随着医共体市场需求的释放,以及机构和技术的升级,引入了更多的厂商参与,主要包括运营商医疗信息化厂商、医疗创新科技厂商、云厂商、运营商等。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按照公司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创业慧康、东软集团、嘉和美康、浪潮业企业云、天翼云、卫宁健康、移动云、中电信翼康、众阳健康等。各类厂商在现阶段各司其职,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医共体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从市场格局看,当前不同类型的参与厂商多以合作为主,在业务方面尚未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其中,在基础设施市场,市场格局相对集中;而在医共体平台建设方面,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相对于医院级市场更为分散。未来,着基础建设逐步得到完善,厂商将针对医共体的创新应用集中投入,这一机遇将成为各类厂商相继争夺的市场,不同类别的厂商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IDC中国高级市场分析师林红表示,中国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在政策的助力下快速释放,从试点地区向全国推开。而随着医共体职能的演变,其建设内涵业务从基础建设转向价值转型的阶段。大数据、AI技术正在顺应市场需求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与此同时,医共体信息化市场由此也展现出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参与厂商更为多元化。在这一市场,头部效应有所削弱,生态共生的理念更为凸显,各类厂商需要完善自身服务,融合生态,顺应政策完善产品才能有望在市场中赢得先机。

声明:本文来自IDC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