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国将在今年九月把战略司令部(Strategic Command)更名为网络与特种作战司令部(Cyber & Specialist Operations Command - CSOC)。此举源于6月2日发布的《战略防务评估》(Strategic Defence Review)中对网络和电磁(CyberEM)领域的强调,标志着深刻的组织和理论转型。虽然这一变动是高层级的,并未反映太多重组,但它是对优先事项和意图的重要宣示。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军事组织效仿,鉴于现代作战的复杂性,从而创建更灵活、适应性更强的部队。
CSOC将容纳一系列关键的国防职能和机构,包括: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国防情报(Defence Intelligence);联合指挥控制与目标定位;一体化全球防御网络(Integrated Global Defence Network);特种部队(Special Forces);国防医疗服务(Defence Medical Services);以及国防学院(Defence Academy)。
《战略防务评估》认识到,网络领域和电磁频谱的作战对于英国防务不可或缺。近期最具影响力的举措之一是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电磁司令部(CyberEM Command),旨在通过将英国的网络、电磁和信息作战统一到一个单一架构中,以应对一系列威胁。如《战略防务评估》所示,网络电磁司令部将在战略司令部下设立,目标是在今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
传统上,电磁战(EW)和网络战被视为是分开的。然而,为应对现代战场空间的复杂性,它们的交织融合已促使美国以及现在的英国确保网络战和电子战能够在战略上保持一致——融合能力,以便在网络战、电磁战和信息作战的优先顺序和标准方面提供集中指导。美国已更进一步,确保这些能力及其他更多能力能够在战术层面结合。美国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负责电磁战能力,并已建立了一个单位,即第1多域特遣队(1st Multi-Domain Task Force),其目标是在单一作战区域内跨所有作战域频谱进行作战。
将网络电磁与其他能力统一在一个司令部之下,巩固了英国应对复杂威胁的能力,这些威胁通常涉及协调一致的网络、信息、电子和动能攻击。美国陆军第20特种作战大队(20th Special Forces Group)在今年的一次演习中展示了这种整合,特种作战部队执行了协调行动,能够实时探测、跟踪、识别并消除一个假想的生物威胁。实际上,多域效应在上个月乌克兰的“蛛网行动”(Operation Spiderweb)、以色列的“雄狮崛起行动”(Rising Lion)以及在乌克兰观察到的其他一系列多域活动中得到了展示。在那里,网络作战范围从战术支援到战略破坏工具不等,而电磁措施则充斥战场空间。
重要的是,《战略防务评估》区分了新网络电磁司令部与现有国家网络部队(National Cyber Force)的职责。网络电磁司令部被赋予确保防务领域内一致性的责任,并作为处理网络和电磁能力相关事务的主要军事联络点。这将导致决策权限和责任的集中,以避免重复并减少低效。
在CSOC下,英国武库中新增的其他重要能力包括“数字目标网”(Digital Targeting Web)和“快速创新团队”(Rapid Innovation Team)。“数字目标网”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战场系统,旨在整合从单兵到舰船和装甲车在内的军事平台。“快速创新团队”通过利用商用现成的两用技术,以战时速度进行创新,以解决最紧迫的作战问题。
整合的目标定位能力与面对动态作战需求时扩展能力的能力相结合,将影响非部署状态下的防御态势以及军队影响战场空间的能力。西方武装部队必须大大缩短开发和部署战场技术的时间。
自俄罗斯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分析人士和武装部队密切观察到了无人机广泛使用的增长,随后是电磁饱和,接着是光纤制导无人机的兴起,再到人工智能无人机控制。制导多管火箭系统(GMLRS)和“神剑”(Excalibur)GPS制导弹药被交付后随即遭到干扰,而俄罗斯海军则被限制在港口内。
虽然将俄罗斯在入侵初期的早期进展描绘成机动战已被取代的证据是不准确的,但现在很清楚,通过多域作战实现的网络中心战能够塑造战术层面的结果。
数字信息环境中变革的复杂性不仅由技术和专家驱动,也由文化以及面对不断变化的战争性质而适应和转向的意愿驱动。仅仅提升能力并不足以让澳大利亚实现英国所做的事情。
为此,澳大利亚需要重组其为未来能力进行分析的方式,并显著加快采购速度。条令需要修订,以确保新能力能够被定位和使用,从而有效地影响战场。除了认识到澳大利亚国防军电磁能力的不足外,澳大利亚还需要改变其在网络和多域领域内实施、部署和赢得冲突的方式。
作者:克里斯·希汉(Chris Sheahan),他是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领域的网络工程师,曾为澳大利亚陆军成员。
声明:本文来自电波之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