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姜同学的校对和审稿!
AI智能体(AI Agent)正被企业用于执行复杂工作流,其工作模式从处理孤立任务向多智能体协同演变。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是支持这一转变的协议之一。以下先简要介绍MCP协议的技术原理,再基于特定业务场景,分析企业级AI智能体的主要合规挑战。
一、MCP协议是什么? |
MCP协议旨在为AI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和服务之间的集成提供标准化接口。它通过定义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架构(类似于硬件设备中的USB接口),使得AI模型能够与不同的数据源与服务进行交互,从而扩展了AI模型的应用范围和能力。
以下为动画案例介绍MCP架构的功能:
在实践中,企业AI Agent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借助MCP架构,扩展AI模型的能力:
工具(Tools),可执行的函数,能够执行发送邮件或调用外部API等具体操作。
资源(Resources),AI Agent可以访问的只读、结构化数据,例如文档或数据库查询结果。
提示词(Prompts),可复用的模板或工作流,用于规范AI Agent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在这些机制中,“工具(Tools)”的功能与API类似。MCP通过集成上述功能,支持AI智能体进行多任务自动协同工作。这也是为何通过MCP协议部署AI Agent比接入第三方API的合规问题更复杂的原因。
(参考公众号“臻想说”中示意图制作,原图链接)
二、企业级AI Agent面临的主要合规挑战 |
MCP协议管理着智能体与数据及AI大模型的交互方式,这个过程也带来了相应的合规要求。企业在基于MCP协议部署企业级AI智能体时,有必要建立并维护相应的合规体系。以下是基于特定应用场景,分析企业级AI Agent面临的关键合规挑战。
声明:本文来自赛博牛马号,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