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领导人正致力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战场环境,尤其是在电磁频谱(EMS)领域。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研发并评估频谱态势感知系统(S2AS)—— 这是一种旨在探测、识别和解读电磁频谱信号的新型能力。据情报、电子战与传感器项目执行办公室(PEO IEW&S)的战术频谱战产品经理约翰・克罗斯中校介绍,在行业合作伙伴的协助下,陆军人员已拥有多个 S2AS 原型,并正通过实验性演习对这些初始版本进行测试。
此外,士兵们将在 2025 财年年底前继续对这些原型进行额外测试,测试可能会延续到 2026 财年年初。克罗斯表示,其中一些演习将与 “接触中转型” 部队合作开展。另外,PEO IEW&S 官员计划在近期将 S2AS 整合到第 25 步兵师中。
在实验阶段结束且 S2AS 通过必要测试后,陆军领导人将开始向部队部署首批 10 至 15 套 S2AS,但仅部署给 “接触中转型” 部队。克罗斯称,这一重要进展预计将在本日历年底前完成。之后,PEO IEW&S 官员计划在 2026 财年再进行三次部署,目标是在 2026 至 2027 财年间总共部署 40 至 60 套系统。但克罗斯解释说,即便到那时,这一过程也远未结束。
“我认为在 2027 财年,我们将做好向快速部署计划转型的准备,就像‘地面层系统 — 旅战斗队’背负式系统那样,而且部署方式可能也会与之相似,即每月部署一个旅,根据需求,也可能每月部署两到三个旅,” 克罗斯说,“关于部署单位是师还是旅,目前仍有待确定。但我设想的是一个快速部署计划,能迅速将这种能力交付给陆军各指挥官,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电磁频谱中的信号特征。”
S2AS 能够探测可疑电磁波,并指引指挥官和士兵找到信号源位置。更具体地说,该系统经过训练,可识别指挥中枢发出的电磁信号,以及来自友方和敌方的电磁频谱干扰。在战场上,这种能力对于定位敌人、保障部队安全和做好作战准备至关重要。此外,PEO IEW&S 官员表示,S2AS 还能揭示情报、监视与侦察威胁,同时在指挥官和士兵穿越电磁频谱时为他们提供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解读敌方发出的信号,并充分利用这些信号来了解他们在战场上的位置和装备类型,” 克罗斯在接受《信号》媒体采访时解释道,“但直到最近,(了解己方电磁信号的)重要性才真正凸显出来。”
“在很多方面,我们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在电磁频谱中是如何被瞄准的,” 克罗斯补充道,“所以我们意识到,需要一种专门的工具来监测我们实际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要么在电磁频谱中隐藏自己,降低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要么甚至将其用作一种欺骗工具,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强大得多。因此,我认为从战术、技术和程序的角度来看,我们最终会不断完善电磁辐射控制决策及相关战术、技术和程序。”
克罗斯表示,在通过俄乌战争观察现代战争状态后,获取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开始上升。这场冲突让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在现代战场上构建和整合电子战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这些观察促使多项新能力应运而生,包括 S2AS 以及前面提到的背负式系统 ——《信号》杂志最近也对该系统进行了报道。
“我认为(研发 S2AS 的想法)确实源于从乌克兰战场吸取的教训,就像背负式系统的诞生一样。当时人们试图弄明白,为何那些隐蔽的部队仍会在战场上被瞄准,” 克罗斯说,“他们的热成像伪装和行动安全措施都做得很好,但显然,他们是被自身发出的信号所暴露的,而且没人真正知道自己的电子信号特征是什么样的。他们只知道,如果使用无线电通话,就可能被瞄准;如果启动这些系统,也可能被瞄准。但当我们打开或关闭这些无线电时,我们的信号特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很明显,当我们开始研究冲突或攻击期间的电磁频谱时,会发现一个明确的关联:当部队发出信号时,就更容易被敌方瞄准和攻击,正因如此,我们才必须认真审视自身。”
展出中的频谱态势感知系统(S2AS)
由于 S2AS 尚处于全新阶段,陆军官员暂无法评论他们希望对系统做出哪些改进或调整,也无法说明其是否达到或超出预期。但克罗斯表示,士兵们都承认,他们需要这样一种设备来为战斗做好准备。
“指挥官们对此议论纷纷,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在电磁频谱中的信号特征,” 克罗斯说,“我甚至听说过一些例子:在训练环境中,假想敌正在干扰他们的无线电,但他们却毫无察觉,还以为是无线电出了故障。如果他们有了这种工具,就能知道自己可能正在被干扰,但现在他们根本意识不到。”
美国陆军领导人向行业人员寻求帮助,以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据 PEO IEW&S 官员透露,他们于 4 月与 3dB 实验室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 6,114,381.17 美元的合同,由该公司在 14 个月内研发 S2AS。
声明:本文来自电波之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