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丹娜

编者按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1月28日,美国司法部代理总检察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宣布,起诉中国电信集团华为公司,罪名是“国家安全”和“网络犯罪”,涉及华为公司及关联公司和孟晚舟等个人。马修·惠特克宣布,西雅图的一个大陪审团指控华为技术电信公司的两个分支机构犯有10项联邦罪行,同时,纽约的一个大陪审团指控华为、其首席财务官、其在伊朗的分支机构以及其在美国的一家分支机构又犯有13项罪行,且起诉的犯罪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10年前。此前,美国当地时间1月22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称,美国“将继续寻求引渡孟晚舟,且会在美加引渡条约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也就是说美国须在1月30日前提交这一请求。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于1月23日批评美方的行为从根源上讲既不符合国际法,也不具备任何正当性,而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实质上是一种科技霸凌行为。

孟晚舟事件时间轴

2018年

12月1日

加拿大政府应美国要求扣留在加拿大转机的华为CFO孟晚舟

12月6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明严正立场;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在第一时间向当事人提供领事协助;华为微博、微信官方账号发表声明

12月7日

华为董事会决定由梁华暂代孟晚舟行集团CFO职责

12月8日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

12月9日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

12月10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回应提问

12月11日

加拿大法院准许孟晚舟获得保释

12月12日

华为官方发出第二份公告通告事件最新进展

2019年

1月22日

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将继续寻求引渡孟晚舟”

1月23日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批评美方行为“不符合国际法”,实质上是“科技霸凌行为”

1月28日

美国司法部以国家安全相关罪名起诉华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和该公司 CFO 孟晚舟

1月29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就美国司法部针对华为等指控答记者问

……

自2018 年12 月6 日媒体报道“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华为公司CFO 孟晚舟”后,直至12 月11 日,加拿大“准许华为CFO 孟晚舟获得保释”,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达到峰值,之后,各方的态度和决策逐渐晰,舆论关注度也趋于平缓。2019 年1 月17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通过媒体表达对各界“支持、关心和关注”的感谢,让舆论更加关注1 月29 日这个“引渡最后期限”后的事态发展。综合各方在该事件中的表现,复盘这起事件的各种细节,更值得体味和推敲。

一、加拿大:与美合为 长臂管辖

从加拿大警方在机场抓捕孟晚舟,到加拿大法院准许当事人被保释,其作为和言论备受关注。外界不得而知加拿大与美国究竟有何谋划,但是,其行为毕竟触碰了国际关系法则,或将引发“蝴蝶效应”。

首先,加拿大政府在知晓要逮捕孟晚舟的情况下,没有和中国方面通气,是“有预谋的行为”。据媒体披露的信息,美国法庭在2018年8月22日曾发出逮捕令。新华社评论,加拿大方面已提前知晓有关行动,却放任这种恶劣事件发生,助长美国单边霸权行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明确表示:中加之间是有领事条约的。根据这一双边领事条约规定,加拿大方面应在对孟晚舟女士实施无理拘押后的第一时间,通报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但是,很遗憾。而且,加拿大司法部当天以此事已发布报道禁令为由,拒绝提供其他细节。美国方面也没有第一时间对拘押理由作出澄清。

其次,无论按“属地”或“属人”原则,该件事应与加拿大无关,“加拿大就这样强出头”。据媒体报道和华为官方声明,孟晚舟“没有违反加拿大法律”,加拿大却“应美方要求”,在孟晚舟于加拿大过境转机时抓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长臂管辖”早已为国际社会所诟病,加拿大不应置国际规则于不顾,“为美国的霸道做法买单”。根据媒体披露的细节,孟晚舟在被拘押过程中,加拿大没有对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这是不人道的,侵犯了孟女士的人权”。

第三,加拿大参与的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事件”,不是“事涉美加引渡条约的刑事司法问题”。加拿大“准许华为CFO孟晚舟获得保释”,被认为是“一个积极的动向”,中国政府期待“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因为不论加方还是美方,都未向中方提供任何当事人违反两国法律的证据。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2月11日称,“可以将孟晚舟作为与中国谈判的筹码。”加拿大新民主党国会议员戴维思(Don Davies)由此判断,“孟晚舟被捕是出于政治动机。”《人民日报》评论说:加拿大方面只有纠正错误,立即停止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正当权益,给中国人民一个应有的交代,才能避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四,被评论称为“严重损害中加关系”的孟晚舟事件,引发其国内的反对声音。在孟晚舟获得保释一周后,加拿大国会议员发出公开信,坚称“不能把孟晚舟交给美国人”,指出“加拿大决不能让特朗普操纵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坚定地支持法治和我们的主权。”2019年1月5日,由参议员约瑟夫戴带领的加拿大议会代表团抵达中国,此次对华访问主要目的是加深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加拿大对美国的依赖,代表团也“向中方解释加拿大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一事”,并就被中国拘押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和商人斯帕弗事宜,“在适当时机触及”。

二、美国:冷战思维 欲盖弥彰

如果没有美国当局的要求,也就没有加拿大警方的行动。该事件始作俑者美国各方的态度以及各界对美方的评判,也能反映出其国内的政治较量和对华政策的“效果”。

第一,美国官方紧急澄清“特朗普事先不知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表示,自己通过司法部例行简报,当天得知孟晚舟被拘押的消息。但是,他没有告诉特朗普,也“不知道特朗普总统事先是否知情”。随后,至少两名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对逮捕计划事先并不知情”。外媒分析,“如果不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白宫官员也不会出面,作出这样的否认”。路透社认为,白宫官员之所以透露特朗普事先不知道相关逮捕计划,也是防止这一突发事件阻碍中美贸易谈判。

第二,美国扼制中国企业的行为引发多国“效仿”。据《金融时报》报道,一份被泄露的美国情报承认,2018年7月,美国做出决定“扼杀华为”。当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五眼联盟”情报机构负责人密谋,商定共同发起阻止华为的行动,妄图将华为的5G技术优势掐灭在襁褓中。此后,8月13日,美国签署《国防授权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和承包商使用华为技术;8月23日,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正式对华为发布禁令;11月27日,新西兰以“网络安全风险”为由,对华为下达禁令。这一系列行为正好与上述被“泄露的情报”内容相吻合。

第三,美国媒体批评“美国这样下手既错误且愚蠢”。《华盛顿邮报》文章分析,“也许,依据美国法律,这起针对华为及其高管的诉讼是合法的,但是,这却是一个可怕的政治错误 ”。分析认为,针对华为的调查是“荒谬的越权做法”,其原因在于美国自己认为“可以决定外国竞争者如何开展业务”。这与《人民日报》的评论异曲同工:“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打压中国公司华为的做法,暴露了一些人见不得人的阴暗心理”。实际上,美国限制运营商使用华为通信设备,已经“导致许多运营商遭受巨大损失”,而且,运营商已经联合向美国通信委员会提出索赔赔偿数百亿美元损失的要求。

第四,事件引发加拿大官员的抗议行为。加拿大法官指出,美国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的期限是孟晚舟被捕之日起的60天内,即至2019年1月29日。依据《引渡法》,对于任何不公正的、带有压迫性的引渡要求,或者引渡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国籍或政治角色,加拿大都应拒绝引渡。显然,孟晚舟案完全符合拒绝引渡请求的条件。因此,加拿大新民主党国会议员戴维思要求加拿大联邦司法部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做正确的事,拒绝向美国交出孟晚舟!”

三、他国:选边站队 犹豫不定

在受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日本等国家禁止采用华为5G技术后,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抵制华为手机、抵制华为的通信设备后,其他国家的效仿也使原本已经敲定的合作再遭变故,许多西方国家或与华为划清界限,或变换态度,这些都使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角逐更为惨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汇丰银行(HSB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表示,因为华为提供资金或服务的风险太高,已决定停止为华为公司提供新的金融服务。2018年12月6日,英国通讯业巨头英国电信集团宣布,其网络核心领域不再使用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服务。然而,英国第二大移动通讯运营商的态度完全不同,其宣布于2019年1月开始在伦敦200个通讯基站测试华为的5G无线通信设备,替换诺基亚设备。另外几家英国运营商也表示,将使用华为的设备进行5G测试。其中有三家公司证实,已与华为达成20亿英镑的协议,将在英国各地建立5G网络。

在宣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停止使用华为手机”后,2018年12月21日,捷克总理巴比什承认,他此前有关政府部门不使用华为终端产品的决定是“草率行动”。捷克政府还发表声明: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或重要信息系统采购程序中,如无国家安全相关的重要原因,不应歧视任何投标人或实体。对于捷克政府的声明,华为欧洲总裁詹姆斯·李表示,“赞赏捷克政府的实际态度”。

韩国通讯公司LG副会长河炫会表示,计划通过国际公认的检验标准,正面消除对华为5G设备安全问题的疑虑。所有企业都应该有公平的竞争,华为不应该被单独挑出来,如果有问题,那也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更何况,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提供的设备都没有出现安全问题。评论称,LG 公司这番言论,“简直就是华为得到的最有力支持”。

四、中国:积极应对  有理有力

对于美国和加拿大“合作”引发的孟晚舟事件,中国外交部、当事人所在的华为公司以及中国媒体和网民,都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并采取积极行动,以期降低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外交部采取了“罕见的”外交应对。据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连续两天发出“抗议”:2018年12月8日晚,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12月9日晚,又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就孟晚舟被拘押事件,向这两个国家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同时,乐玉成副部长还使用“性质极其恶劣”蕴含强烈情绪的外交辞令。这两个外交举动都是“罕见的”。

中国外交部也通过记者会就孟晚舟事件表达态度。2018年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中方已就该事分别向加方、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表明严正立场,要求对方立即对拘押理由作出澄清,立即释放被拘押人员。12月10日,发言人陆慷就孟晚舟事件回应表示,孟女士在被拘押过程中遭受了“不人道措施”。此外,12月1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也强调,要“全力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

另一方面,华为公司发布的官方声明和高层发声,体现其对这一事件应对是“得当的、加分的”。在2018年12月6日事件被媒体曝光当天,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朋友圈截图的信息开始在社交媒体传播。华为高层的表态,显示其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而且比任正非的直接表态“更合适”。几乎同一时间,华为的微博、微信官方账号也出现了这份声明。有评论称,这是一份“符合公关专业要求、情绪克制”、但是,“又绵里藏针、话里有话”的公关声明。和第一份公告相比,华为官方于12月12日发出第二份公告的“行文风格、核心观点和关键用词都是一致的,主要变化是通告了事件的最新进展”。此外,华为方面个人发声的还有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 余承东发表的微博文章《孟晚舟,其实赢了》,以及孟晚舟也在获保释后发出的朋友圈:“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

此外,在2019年1月17日与媒体的沟通中,任正非表示:“我们会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这件事情。作为孟晚舟的父亲,首先感谢中国政府维护孟晚舟作为中国公民的权益,为她提供了领事保护。”

五、孟晚舟事件的启示与思考

从全球经济发展视角看,该事件影响股市大跌,充分说明投资者对事态发展的焦虑。从政治外交视角分析,该事件直接影响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政治、经贸和外交关系。从科技领域的影响看,事件当事方及其相关技术因素成为影响国家决策和网络空间相关权力制衡的要点。

第一,美国担忧其未来经济发展很难保持“霸主地位”。新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支柱,失去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美国经济“很难重新走回霸主地位”。该事件引发全球股市连续大跌,对金融市场冲击不小。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摩擦不断的当下,“也不排除某些势力,故意挑起事端,不希望中美停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的言论也透露出对中国的“担忧”:“美国面临空前的安全挑战,中国对美国经济和网络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挑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

第二,美国焦虑因失去技术优势地位导致“网络空间控制权”弱化。网络空间控制权的实质就是网络技术控制权和网络空间自主权。美国绝不会将互联网的控制权拱手让于他国,而且会不惜一些手段打击所有可能对美国网络空间控制权造成威胁的国家和企业。据欧盟委员会(EU)发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公司以113.3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名列中国企业之首,在全球名列第五位。有分析认为,华为一直受到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打压,其在研发上的高额投入也是原因之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在“棱镜门”事件时,斯诺登曾有证据指出,美国曾长期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监控华为高管通讯。但是,美国对所谓“中国政府支持黑客活动”的大规模起诉行动,以及对中国科学家、留学生和在美华人“从事间谍活动”的连续指责,令人担忧20世纪“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是否已在今天的美国复生”。

第三,美方借该事件把中国拉入美国政坛乱局,进而转移国内政坛斗争焦点。从白宫官员出面否认特朗普知情这个环节,可见这一事件“极度敏感”。孟晚舟事件背后折射出美国政坛某些人“为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而且,也不能排除白宫方面有意借孟晚舟事件把中国拉入美国政坛的复杂情境,帮助白宫方面渡过包括“通俄门”调查等事件的政治难关,以及不断更迭的白宫人事变迁引发的“动荡”,甚至借此混淆“国家安全与贸易分歧、军事情报与商业窃密”,甚至法律问题与政治案件。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增强国民自信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认清美国政治“真面目”。孟晚舟事件让很多盲目崇拜、迷信西方世界的青年人“幡然悔悟”,更加认清国际政坛博弈的复杂,而且,我国外交和华为公司应对“有理、有据、有节”的事实,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华为在各种拒绝和抵制面前凭借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的潜力。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抵制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些抵制都只是暂时的。华为最终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在全球熠熠生辉”,“美国对华为的抵制最终要付出代价”。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2019年第1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