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正在设计一种全新的通用电子战能力,旨在实现对任意平台上设备的快速升级。
这种 “模块化任务载荷” 是一套标准化组件的概念,可集成到各类平台中,且几乎能加载任何电子战能力。
尽管陆军过去一直致力于推行开放标准与架构,以便在面对动态威胁时快速升级作战能力,但如今之所以需要这种全新的通用赋能能力,部分原因在于陆军已淘汰了多款系统。
在今年 4 月首次公布的持续转型计划中,陆军正淘汰悍马和联合轻型战术车辆,并且将停止采购灰鹰无人机,这只是诸多削减措施中的一部分。
由于陆军尚不清楚未来将用哪些平台替代这些系统,电子战部门正寻求研发 “平台无关” 的电子战系统,使其能够与陆军最终选定的任何平台集成。
“我们明确正在转型,但并不总能清楚转型的方向。不过这也有充分的理由。我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有很大价值,” 情报、电子战与传感器项目执行办公室下属的电子战与网络项目经理斯科特・谢弗上校表示,“它能激发更多创新与创造力,而不是局限于为悍马这类特定平台量身定制。”
官员们表示,理想情况下,这种载荷应类似皮卡汀尼导轨系统 —— 拥有统一的底盘,可根据任务需求集成所需的无线电或放大器。
目前,陆军正从小型化的载荷入手。若有需要,该技术未来可在新平台上拓展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强的能力。
采用这种思路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将电子战能力集成到小型无人机上;另一个原因是,其他开放架构系统对于这些小型平台而言可能过于庞大。
这种模块化概念与 C5ISR / 电子战模块化开放标准套件(CMOSS)架构的理念有所不同。在 CMOSS 架构中,官员们设想通过插拔基于软件的卡件来快速应对威胁,这些卡件可承载软件定义无线电等多种不同功能的设备,但很快就会被装满。
“CMOSS 一直是主要的底盘,也考虑了尺寸、重量和功率因素,但我们意识到,对于轻型无人机系统而言,CMOSS 可能过重;对于装甲战斗车辆,CMOSS 底盘可能过于笨重,其功率需求也可能难以满足,” 陆军电磁战能力经理莱斯利・戈尔曼上校在周三的奥古斯塔技术网会议上表示,“凭借模块化电子战系统,我们正考虑采用更轻型的底盘,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双用途电子战传感器 —— 软件定义无线电能发挥很大作用,此外,我们还可通过修改战场上部分传感器和效应器的软件,实现可集成到多种作战平台的模块化能力。”
陆军现已停用灰鹰无人机(它曾是陆军现已取消的 “多域战电子战” 空中项目的主要平台),目前官员们正研究如何将传感器和效应器安装到更小的 1 类和 2 类无人机上,甚至安装到前线的自主作战车辆上。
借助标准化的电子战配置,所有设备都能集成到一个载荷中。
这种模块化概念目前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但符合陆军大力采用商用现货装备的大方向。
声明:本文来自电波之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