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utoriteitpersoonsgegevens.nl/actueel/camera-van-de-buren-grote-ergernis-ap-wil-preventieve-aanpak-deurbelcameras
🔍 问题现状与数据
- 2024年AP收到370起关于私人门铃及安防摄像头的投诉和702条提示,较2023年增长20%
- 2025年截至8月,AP已收到超过300起关于私人摄像头的投诉
- 投诉案例包括门铃摄像头拍摄邻居前门、部分拍摄公共空间或他人财产,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AVG)
💡 核心洞察
- 门铃摄像头使用量呈爆炸式增长且常设置不当,平衡安全需求与他人隐私成关键
- 摄像头可能意外拍摄过多画面,其面部识别、夜视、录音等功能加剧隐私风险
- 摄像头画面可能存储在欧美以外国家(如美国、中国),数据保护水平或低于欧洲标准
- 公众普遍缺乏对门铃摄像头使用风险的认知,不知如何正确设置以避免侵权
🎯 AP的应对措施
- 呼吁制造商将门铃摄像头默认设置为隐私保护模式,提供用户易操作的隐私设置
- 计划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意识,明确使用规则及违规隐私风险,官网已提供家庭摄像头使用实用信息及操作指南
- 希望获得更多预算以加强监管,同时提升警察、市政当局和住房协会等对隐私风险的认知
🗣️ AP观点
- AP副主席Monique Verdier表示:“门铃摄像头可增强安全感,但应尽量减少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人们现在感觉被邻居通过门铃摄像头监视,能确切知道自己何时回家及谁来访”
附:家庭摄像头安装合规七步走
您打算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吗?还是由安装公司代劳?
这都可以,但必须遵守视频监管规定,否则即构成违反隐私法。
请查看以下注意事项:
- 1.摄像头的目的
认真思考为何要安装摄像头。例如,附近是否存在(可证实的)严重滋扰?或入室盗窃频发?
若“无缘无故”安装,则更易触犯法规。
若安装门铃摄像头,仅为了在有人按铃时确认来者是谁,则其目的与“为防盗而持续拍摄财物”不同;亦无需 24 h 连续录像。
同时评估摄像头是否真能解决您的问题。
- 2.购买摄像头
先确定最适合的机型,既要满足监控目的,也要符合隐私规则。
核心隐私要求:只能拍摄自己的财物,不得摄入邻居财产或公共道路。
因此选购时应确保摄像头角度可调,以尽量避免或最小化对邻地/公共区域的拍摄。
向销售方询问该摄像头是否具备隐私功能,例如:
- 是否可对路人面部做 AI 模糊处理(blurring)?
- 是否可将画面特定区域做黑场屏蔽,从而仅保留自有财产可见?
同时询问其安全机制,并确认制造商能否访问影像数据;明确影像存储位置(SD 卡本地还是厂商云端)。
若存储在厂商处,注意其总部所在地:欧盟厂商受《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同等约束,非欧盟厂商则未必。
从数据保护角度,本地存储更为可取,且通常无需订阅费(仅 SD 卡成本),而云存储一般需持续付费。
更多智能摄像头采购提示,参见《物联网设备手册》。
- 3.安装摄像头
先查看并配置摄像头自带的隐私设置。
务必修改默认密码,如支持则一并更改默认用户名。
若由安装公司施工,请现场监督其设置过程,并明确要求“隐私友好”配置。
- 4.告知他人
以标识牌或贴纸等方式告示“此处有摄像头”。
对门铃摄像头等不易被察觉的设备尤为重要。
行人若仅看到摄像头却不知拍摄范围,易产生隐私受侵感;为避免邻里纠纷,应主动告知邻居安装目的与拍摄范围,必要时可展示实时画面。
- 5.影像保存
录制内容应“最短保存”:一旦无需立即删除,例如 24 h 后自动清理。
可在设置中启用自动删除功能,或干脆不保存——如门铃摄像头仅用于实时查看,即可不录像。
- 6.影像分享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公开传播(例如上传网络)。
若发生犯罪事件,可在向警方报案时依法提供影像。
- 7.处理投诉
被拍摄者享有数据主体权利,例如有权查看其个人数据(影像)。
若邻居提出异议,先尝试调整角度;若仍无法解决,可考虑拆除。
双方僵持时,可寻求社区调解或联系社区警务助理。
请注意:邻居有权诉诸法院,因此务必全程遵守视频监管与数据保护法规。
声明:本文来自那一片数据星辰,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