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3 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就面向金融机构的人工智能(AI)风险管理拟议指南展开公开咨询。这份咨询文件阐明了 MAS 对负责任使用 AI 的监管预期,内容涵盖治理架构、监督机制、AI 风险管理系统及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

随附的咨询公告明确,该指南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并与现行国家 AI 治理框架形成互补,包括《公平、道德、问责与透明度(FEAT)原则》及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发布的《人工智能治理示范框架》。

MAS 强调,该指南为 AI 风险监管设定了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需建立治理架构、维护精确的 AI 系统清单、开展风险重要性评估并确保具备充分的内部专业能力。MAS 补充表示,该指南遵循比例原则制定,认识到人工智能风险因机构规模、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而异,涵盖的范围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新兴人工智能代理等广泛应用。

此外,MAS 说明指南针对三大核心领域提出要求: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全公司范围的人工智能风险管理体系与流程、以及包括数据治理、公平性、透明度、人工监督、测试评估、持续监控、第三方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该指引阐述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金融机构(FIs)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多个领域内治理和监督人工智能相关风险的期望。这些期望包括金融机构需建立并有效实施相关框架、结构、政策及流程,以识别和盘点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评估其风险重要性、制定必要的治理和风险管理框架、政策及流程,以及在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风险进行管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还应培育适用于人工智能使用的风险文化,并确保更新现有的全机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人工智能使用所带来的风险。若某家金融机构的整体人工智能风险敞口被认定为具有重要性15,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建议该机构设立专门的跨职能委员会,以确保实施充分的监督,并主动解决风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指引认为,未经批准使用人工智能,尤其是在高风险用例中,可能会导致意外后果,并使金融机构面临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工智能风险。为缓解这一风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建议金融机构建立并维护准确且最新的人工智能用例、系统或模型清单,以支持在整个人工智能生命周期中的治理、监督及风险管理。此类清单可专门为人工智能建立,也可通过完善现有清单来建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金融机构的人工智能清单都应与其他相关清单建立明确的关联。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期望金融机构(FIs)基于与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或用例的相关性,以及与特定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或用例的已评估风险重要性相匹配的程度,规划并实施覆盖整个人工智能生命周期的健全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应评估其与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或用例的相关性,并以相称的方式加以应用的关键领域包括:数据管理、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人工监督、第三方人工智能风险的管理、人工智能的选择、评估与测试、技术与网络安全、可重现性与可审计性、审查、监控以及变更管理。

MAS 最后确认咨询文件已公开,并邀请金融机构、人工智能创新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交反馈意见,同时明确需在 2026 年 1 月 31 日前通过其咨询网页指定渠道递交。

指引原文可加微信macelawyer,营销号勿扰

声明:本文来自麻策的备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