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要“探索运用量子技术突破现有算力约束、算法瓶颈,提升金融服务并发处理能力和智能运算效率”。量子算法是发挥量子计算机算力优势的关键,其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叠加、纠缠等特性实现计算加速,底层逻辑和并行处理方式与传统图灵机模型存在本质差异。金融业务系统是由大量规则和精细模型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存在海量数据和众多复杂计算场景。量子算法在金融领域应用有望带来更快的计算速度、更优的计算结果、更强的建模能力。
联盟量子技术专委会组织开展了金融领域的抗量子密码算法和抗量子数字证书应用研究,由中国银行牵头,联合本源量子、得安信息、数字认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金认证、华夏银行、龙盈智达、问天量子等12家机构共同编制《抗量子密码数字证书金融应用研究报告》。报告介绍了当前主流量子算法和抗量子密码证书,分析了我国金融领域证书体系进行抗量子密码迁移的潜在影响,提出迁移过程的总体策略和方案,并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给出建议。报告列举了若干抗量子数字证书在金融业相关场景的迁移案例,进行了简要的案例分析,并对行业抗量子数字证书应用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联盟量子技术专委会联系人:
张蕾 13651325713 zhangl@bfia.org.cn
本文来源:量子专委会
声明:本文来自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