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和相关大数据能否扮演更加“有益”的角色,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呢?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阐述了对5G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十大基本判断。
本文阐述和解读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相关法规对匿名化概念的定义以及区别,并基于这些材料和解读发表几点思考。
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回顾保险业信息科技发展历程,总结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刘佳乐是最近网络上刷屏的新闻“高中生窃取1亿条公民信息获利2万”中的当事人。日前,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无锡第二看守所与他进行了独家对话。
报告分析了Deepfake对个人生活和民主国家的影响,指出Deepfake技术存在有益用途,并全面梳理了应对方案。
公有云的客户看重的东西不一样,有些客户看商务、看关系,有些客户看重技术和服务。
该网友告诉记者,搞个人私密信息是违法的,由于这些信息都是其在业务过程中接触到的,所以“都是没有关系的。”
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现就《解释》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借款人的通讯录是通过哪些渠道流入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呢?有些借款人称自己从未授权过通讯录,催收公司又是如何获得他们的联系人信息的呢?
本文介绍了深度伪造的背景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对各个领域带来的新挑战,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抛砖引玉,以推动国内对深度伪造技术发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讨论。
什么叫“反人脸认证”产业?就是帮无法完成人脸识别认证的人,通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从中牟利的产业。
回顾2019年我国内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2020年,我国应该在乐观中保持足够警惕。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应对未来威胁。
俄罗斯所谓的主权互联网法案,背后本质目的仍然是内容审查,虽然打着抵御外来威胁或者国家安全的旗号,实际采取的措施却让互联网更加脆弱、服务质量更差。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为一种力量。
面向金融行业安全人员的一次群在线分享,一些区块链安全攻防实践观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块链安全重点名词解释和攻击方法,让新手们更快适应区块链危机四伏的安全攻防世界。
本文分享一些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的理解,希望能给比我更小白的同学们做一点点科普。
央行要求最晚到2021年末实现“一码通用”,此举会产生促进扫码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加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效果。
金融行业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在提升业务效率、优化成本控制、完善风控体系、推动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