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不确定外部环境背景下,我国数据安全立法应避免“闭门造车”,要为全球数据安全立法树立标杆和典范,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数据安全法》的定位问题是系统规划国家数据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明确其价值与体系定位对进一步讨论其基本原则、具体条款和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金融数据出境监管规定和要求较为严格,但也有较多不明确之处。
跨境数据流的路线图将成为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一个有益、协作、包容和安全的工具。
本次研究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数据安全法(草案)》对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影响。
《草案》明确了哪些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对《草案》文本进行了解读,让你一目了然。
《数据安全法 (草案) 》在构建中国特色的数据安全治理与保障体系,落实数据主权,保障数据安全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但仍应当明确和细化监测数据活动的重点任务。
生产要素的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从这个高度上看,也就不难理解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法中的基本法意义及其时代作用了。
本篇文章将关注《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三条提出的境外执法机构调取我境内数据的相关要求。
6月29日深夜,印度突然封禁59款中国背景的APP,其背后蕴含着何种深意?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加速推进,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经验,也凸显数字丝绸之路的世界意义。
新型基础设施以数据和网络为核心,发展前提是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筑牢安全防线。
如何在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下各种场景的同时,保证国家重要卫星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将是一个长期的核心技术课题。
要在网络弹性方面取得进展,需要克服两个障碍:一是缺乏衡量网络弹性的手段;二是缺乏能够自主执行网络防御行动的人工智能代理。
2020年上半年,工作组进程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讨论方面出现分歧,工作组进程在“开局”的同时,更需要努力“破局”。
本文研究分析了1990年沙漠风暴行动、1999年科索沃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和2001年至今全球反恐战争中发生的网络事件。这些案例分析揭示了几个重要的教训。
三年来,《网络安全法》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社会整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为网络产业和技术发...
20条安全架构公理,是从安全学科的几十年安全架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在多域战中,电磁频谱的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将机器学习技术与先进的电子战技术相结合,在实现频谱内的机动作战方面将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极大改变了安全特性,使得网络攻击能够对人类社会进行大规模的定向攻击,同时黑客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攻击也造成国家级巨大危害。人工智能网络攻击具有战...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