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包含智能化军事需求—智能化场景任务—系统性能评估—体系效能评估的“四域”,与基础支撑服务—算法指标体系—综合安全防护的“三维”军事大模型评估体系框架。
被指定企业皆组建专门团队负责相关工作,多数在业务调整中强调用户自主选择与数据控制,并采取措施提升数据的可移植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管理技术架构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概念萌芽到如今数据空间的兴起,揭示其背后的创新突破、需求驱动和技术变革。
NTT披露称,近期内部订单系统遭到未授权访问,导致近2万家企业客户采购数据泄露,公司花费十余天时间完成应急处置。
AI出海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和海外监管?
重点针对数据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分析,并从技术、运营、管理3方面提出了数据安全体系总体思路,帮助各参与方建立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和关键基础设施中悄悄蔓延的消费级AI工具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注定会引发大规模数据安全灾难。“AI安全”,将取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成为2025年CISO的头号威胁...
美国DISA新数据战略寻求保持美军在战场和网络空间的技术和作战优势。
Palo Alto从2020年到2024年,市值5年翻了10倍,从130亿增长至1300亿,深度详细分析PA这五年的成长故事。
本文不关注初始样本载荷,主要披露 CNC 组织未公开的插件和间谍目的。
本文通过零信任架构的成熟度模型,剖析其当前实施进展、核心挑战及长期发展方向,揭示零信任并非终点而是持续进化的安全实践。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已选择 HQC 算法,作为其持续推进的后量子加密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应对未来量子计算机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模型蒸馏是成熟的模型压缩和知识迁移技术。基于其技术特征,对模型蒸馏的版权、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指责均难以成立。对于技术的治理应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社会系...
基于对国内零信任供应侧企业、金融行业应用企业开展的调研结果,形成供应能力图谱,分析零信任应用场景和作用。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零信任发展。
评估差分隐私保护个人信息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各种机构和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在部署差分隐私时做出和未做出的承诺。
通过对相关安全隐患的成因与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现有的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提出构建可信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层防御机制的实时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
电磁信号已成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能够以防御组件的形式热加载进Linux内核中,监测入站ICMP报文的频率和语义特性。
通过探究GAI在当前阶段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为该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