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审计机关积极探索运用“ 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 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推行大数据审计的扁平化组织管理方式,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注重数据资源的整合,注 重数据关联分析结果的延伸核实,注重延伸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利用,以大数据 审计引领并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本文立足审计机关多年以来在大数据审计领域的实践经验,从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备条件出发,探讨如何运用大数据 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宏观政策分析效果,精准发现并锁定问题线索。

大数据审计必备的前提条件

做好思想准备。要充分培养大数据审计意识、树牢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审计意识就是以数据为核心,坚持数据先行思想,坚信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大数据审计分析,可以提升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树牢大数据审计思维,才会自觉将审计思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大数据思维包括:归纳思维、假设思维和关联思维。归纳思维就是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原则,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问题的偶然性中发现必然,从单个问题表现特征中提炼一般性、普遍性的特征。假设思维就是带着问题去审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关联思维就是坚持从全局和整体层面理解数据,不仅要发现数据呈现的表象,更要挖掘表象背后的原因和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探索事物内部和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得出令人信服的审计结论。如,将车辆数据与低保数据关联,可以迅速发现“开宝马吃低保”问题。

做好技术准备。推动大数据审计,数据的运用是目标,大数据审计技术与方法创新是保障。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以及大数据审计平台是技术准备缺一不可的要素。一是数据采集是基础。缺少了数据,大数据审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数据标准化是关键。运用数据,首先要做的就是数据标准化工作。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库、表、字段名称的标准汉化,数据内容的标准化,有一套完善的数据利用指引。三是大数据审计平台是支撑。大数据审计平台要依据不同审计事项要求,构建多个数据集市,分配给相应数据分析组进行查询和综合利用。以政策跟踪审计为例,有审计机关围绕政策跟踪重点审计事项,结合政策库、资金库、项目库和审计成果库等“四库”建设,搭建了政策跟踪大数据审计平台,初步实现大数据审计智能化。

做好人才准备。大数据审计技术与方法创新,要有适应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审计机关采取多种举措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制定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大数据审计成果与个人评优、晋升挂钩等考核评价机制;聘请外部专家介绍大数据审计前沿知识,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项大数据审计技术培训;举办大数据审计论坛,业务处室负责人和骨干同台竞技,宣讲大数据审计思路、做法和经验等。

着眼于提升宏观分析效果

国家审计要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评估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而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表现出站位高、视野广的特点,运用大数据审计提升宏观分析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站位,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事项。大数据宏观分析坚持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重点、经济社会热点、深化改革难点、基层落实痛点,特别是应对复杂严峻外部形势和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等重点领域,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大数据分析。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税收优惠政策入手,多角度分析制造业企业税负变化及其税负较重的问题根源,提出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制造业税负、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紧扣重心,关注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紧扣中央各阶段工作重心,收集研究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从政策依据、目标、内容、措施和效果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审计,对重大风险隐患、突出矛盾问题要快速分析,持续跟进。在深入理解政策目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项政策一条线”的原则,点面结合研究,将政策措施中限定性条款转化为大数据审计逻辑判断标准,揭示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合规,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等问题。如,清理政府性行政收费的政策目标是减少行政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审计机关通过梳理被取消的行政性收费目录清单,将其转化为大数据分析的逻辑判断标准,揭示应取消未取消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及其违规收取金额的问题。

把握全局,研判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大数据环境下的宏观分析,就是要把重点审计事项置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进行审视,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问题;就是要立足审计发现问题,客观审慎结合总体情况进行研判,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状况,包括主要危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发展阶段、变化趋势等,并注重趋势研判和风险预警,发挥宏观管理作用。

着眼于精准锁定问题线索

经济领域内的违法违纪行为具有隐蔽性,团伙跨区域作案较多且手法多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发现与查处的难度较大,究其根源是相关数据的信息开放和共享程度低,形成了信息孤岛,另外海量数据也增加了数据分析难度。然而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在电子数据中“留痕”并呈现出一些特定特征,大数据的关联分析与挖掘分析,可以打破信息孤岛,海量数据也变得透明化,发现和挖掘问题线索会变得快捷而精准。

研究违法违纪手法,不断跟踪挖掘其呈现的新特征。尽管违法违纪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其手法都具有规律性,掌握违法违纪手法,大数据审计分析思路也就有了。那么,如何快速掌握违法违纪手法?一是注重发动集体智慧的力量,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积极思考各审计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梳理分析思路。二是关注经济社会各种异常现象,研究其发生根源,揭示其隐藏表象背后的违法违纪问题。三是收集、整理已掌握或已查处的问题线索,将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其规律,挖掘问题可能呈现的新特征。四是研究学习报纸、网络等外部媒介报道,及时发现经济问题新业态、新模式。

通过挖掘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数字特征,精准锁定问题线索。同业务的数据均具有其独特的数字特征,通过挖掘和分析这些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数字特征,可以快速并精准锁定问题线索。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循环反复、不断自我否定和修正的过程,而且往往要结合延伸审计反馈的情况,不断完善、修正,才能逐步形成最终大数据分析思路。

注重将大数据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相结合。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还包括信息系统运行产生的结果数据、数据产生的机理、相应程序的设计文档和源代码等。将大数据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有机结合,将大数据分析结果与信息系统审计结果相比对、印证,既能提高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又能发现寻常难以发现的问题线索。(周敦祥 审计署党组驻南京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

来源:中国审计报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审计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