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机构和安全企业最近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上,就如何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应对由“深度伪造(Deep Fake)”及其他虚假信息手段所产生之威胁这个话题,探讨了各方在增强公众对抗虚假宣传能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等方面可做的工作。

美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信息创新办公室(DARPA I2O)项目经理马特.图瑞克(Matt Turek)认为,“第三方发起虚假信息宣传的目的是打击美国民众对美国政治体制及组织的信任”,所以图瑞克在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所领导的媒体取证研究项目,就期望利用机器对视频内容的诚信度进行打分,使鉴别人员可规模化地“鉴定视频”。该项目尽管始于“深度伪造”技术流行前的2016年,但因为从2018年起政治人物和明星日益成为“换脸”虚假视频的侵害对象,因此图瑞克认为这个项目在应对这类新威胁上仍非常有意义。图瑞克还透露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目前正在和美国健康与人口服务部(HHS)合作,尝试对各类科学论文进行分解,判断其中是否包含遭到篡改的图像。

美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助理局长珍妮特.曼弗拉(Jeanette Manfra)则指出,该机构特别关注于针对美国选举领域的虚假信息及“深度伪造”内容,“因为这些技术针对美国选举活动会有许多有害用法”;而尽管目前是联邦调查局(FBI)牵头开展对抗他国宣传活动的工作,但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也在致力于形成一个“在面对虚假信息时更有弹性的公众”,并加强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为此已加强了与美国传媒界的合作,以在美国国内出现虚假或受篡改信息的泛滥时,加快美国民众获得权威信息的速度。

安全企业McAfee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及高级副总裁史蒂夫.格鲁伯曼(Steve Grobman)则认为,尽管虚假信息遭“武器化”看起来是个新做法,但早在二战通过伪造文件误导敌方的做法就有很多成功案例,因此这两年“深度伪造”内容的流行,“实际上降低了制造虚假信息开展信息战的门槛,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令这个事情真正地变得不同”。他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单是某些新类型虚假信息的流行,而是不同群体都可以轻易地制造虚假信息并大量在互联网上传播;他还认为美国政府机构与私营行业应该携手建立针对虚假信息的技术检测能力,才有机会赢得针对“深度伪造”内容的“猫鼠大战”。

声明:本文来自国际安全简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