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泽

【知远导读】近年来,作为对未来大国之间作战样式的最新认识和前沿设计,“多域战”概念已成为美军研究的热点。要想深入研究“多域战”,必须首先界定好“域”、“多域”等最基本的概念。虽然官方文件已给出了“域”的初步定义,但目前美军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本文从考察美军理论界对于“域”一词认识的今与昔入手,结合官方文件的定义,尝试探讨准确理解“域”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作为对未来大国之间作战样式的最新认识和前沿设计,“多域战”概念(Multi-Domain Operation Concept)已成为美军研究的热点。要想深入研究“多域战”,必须首先界定好“域”、“多域”等最基本的概念。虽然官方文件给出了“域”(Domain)的初步定义,但目前美军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因此,有必要考察美军对于“域”的认识现状和历史,从基本概念入手,探析“多域战”中的“域”为何物。

美军对于“域”的认识

当前美军“多域战”概念官方文件中对于“域”的界定

自2016年首次在陆军年会上提出以来,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已颁发白皮书、概念1.0版本和1.5版本等3份“多域战”官方文件。在美陆军高层的力推和各军种、战区的积极参与下,“多域战”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其官方文件对于“域”一词的界定也有一些变化。例如,2016年白皮书《多域作战——21世纪的合成兵种》中,对于“域”并没有准确的术语界定,只是援引了《联合愿景2020》中“空中、陆上、海上、太空和信息等各领域”1的相关表述;而17年概念1.0版《多域战:面向21世纪合成兵种演变2025-2040》和18年概念1.5版本《美国陆军多域作战2028》两份官方文件,则以标记星号有待后续完善的形式,在附录中给出了相同的初步术语界定,认为“域”是“整体作战环境中组织与实施作战所涉及的某一领域,包括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域和网域等。”具体而言,这五个作战领域的界定为——陆域(land domain),地球表面在高水位线处结束并与海域向陆地部分的滨海段相重叠的区域;海域(maritime domain),海洋、港湾、河口、岛屿、沿海地区以及这些地形上方的空域,其中包括濒海地区;空域(air domain),从地球表面往上延伸直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大气层;太空域(space domain),大气对飞行器的影响变得微不足道的某个海拔以上的空域;网域(cyberspace),信息环境中的一个全球领域,由各种相互依赖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和其中流转的数据组成,包括因特网、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等。2

概念1.5版序言中提到,“‘多域战’概念旨在为美国应对中、俄等势均力敌对手在所有领域造成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分层拒止贡献解决方案。”3这里“所有领域”的英文表述为“All 5 domains”,即上文提及的“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域和网域”等五大作战领域。事实上,通读美军“多域战”官方文件不难发现,所有关于“全域”(All Domains)或“多域”(Multi-Domain)的表述,指的就是“陆、海、空、天、网”这五个作战域,而电子频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和信息环境(Information Environment)并未列入“域”中,只是作为整体作战环境(Operational Environment)的一部分而加以表述。

历史上美军理论界对于“域”的认识

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多域战”概念中的“五域”架构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过去的20年里,伴随着全球战略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美国防和军事战略的相应调整,美军理论界对于“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

美军理论界高度重视对“域”的界定,认为:“‘域’是划分各军种作战职能的界限,它能够创建一个定义战争的准备和进行的参考框架,任何军种和军事机构在撰写条令或设计作战平台时,都必须基于各自的主导‘域’,鲜有超越‘域’之外的战争准备和实践。”4 1996年,在“沙漠风暴”行动大获成功的背景下,美参联会颁发了《联合愿景2010》文件,作为后续诸多联合作战条令的理论母体,该文件强调“在所有类型的军事行动击败任何对手或掌控战局”的所谓“全频谱优势”(Full-Spectrum Dominance),此时,兵锋尚锐的美军自信有绝对的实力能在任何时间、任何领域击败任何对手,这种对“域”的“全频谱”模糊认识折射出美国在冷战后形成的单极霸权思维和超强军力支撑下的一种“美国例外主义”。2000年6月,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美军颁发了联合出版物《联合愿景2020》,将“全频谱优势”进一步阐释为“美军应能进行迅速、持续和同步的作战……在太空、海洋、陆地、空中和信息等各领域(inall domains)都有介入并自由行动的能力。”这份文件对于“域”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首次将“域”一词写入了联合出版物中,二是在传统军事行动“陆、海、空、天”的四大“物理域”(Physical Domains)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域”(Information Domain)这一新兴作战领域,以便于讨论和研究信息空间这一新兴作战领域的有关问题。美军认为,信息空间将是21世纪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域”一词本身就有“域名、文件字段和操作系统或网络的逻辑组织单元”等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固有含义,在讨论信息化时代的军事行动,尤其是网络信息领域的军事行动时有着便于理解、交流和传播的天然优势,因此,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建军备战的一场场争鸣,“域”这一有待界定的词语便在美国国防话语体系中逐渐传播开来,国防部、各军种、战区司令部和盟友也逐渐地接受了这种新的作战领域的划分方式。

2009年,美军颁布《联合行动拱顶石概念》(3.0版),将“信息域”(Information Domain)一词正式替换为“网络空间”(Cyberspace),提出了军事行动领域“陆、海、空、天、网”(Land,Sea, Air, Space and Cyberspace)的“五域”划分方法,强调“无论是在作战地区还是全球公域,联合部队都将在陆地、海洋、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中保持行动自由。”5最终形成了“多域战”官方文件中的“五域”架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军在基本完成反恐作战任务后,将建军备战的重点转向了遏制和打赢与大国的潜在军事冲突,瞄准中、俄等大国的“多域战”概念应运而生。随着该概念逐渐成为军界研讨的热点,关于“域”一词又重起争鸣。例如,较之于有形的“陆地、海洋、天空”等传统物理作战领域,无形的“网域”、新兴的“太空域”在未来大国交战中究竟如何利用?划分“域”的依据是什么?各“域”之间边界又在哪里?不同“域”中的作战节奏、作战样式和作战能力千差万别,又如何实现真正的“多域聚合”?电磁频谱、信息环境和“五域”究竟是什么关系?甚至有学者提出“多域战”中应增设“人域”(Human Domain),认为战争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意志的较量,衡量各个域作战效能的“终极标尺”是对于人作战意志的影响程度。6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折射出美军理论界对于“多域战”概念的多元化关注和思考,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域”的界定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理解其定义。

准确理解“多域战”中的“域”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溯源而言,“域”的英词“Domain”来源于拉丁语名词“Dominus”(领主、统治者),其词根“Dom-”原意是“家的主人”,由此引申出“统治、控和驯服”的含义。在美语权威《韦伯斯特字典》中,“Domain”一词的释义是“土地完全而绝对的所有权”(Complete and absolute ownership of land),常见的同义词包括“领域、王国、领土、省和封地等”,而美军军事术语中的“制权”(Dominance)一词与“域”(Domain)也属于同根词。由此可见,“域”(Domain)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控制、争夺”的固有含义。

细究“域”的官方定义——“整体作战环境中组织与实施作战所涉及的某一领域,包括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域和网域等。”准确理解需要把握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域”因战而生,聚焦作战是“域”的根本属性;其次,“域”的划分要与军事手段相匹配,只有当具备在某一“域”组织和实施军事行动的能力时,“域”的划分和存在才具有价值;最后,“域”是整体作战环境的一部分,“多域聚合”要在整体作战环境中从时空维度去理解。

聚焦作战是“域”的根本属性

定义中明确,“域”是组织和实施作战行动的活动领域,聚焦作战是“域”的根本属性。“多域战”概念下,未来的核大国之争和全球反恐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对手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军绝对的“多域制权”已不复存在,联合部队面临的挑战将由“多域”的使用转变为“多域”的争夺,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网络部队和组建之中的天军等作战力量,将与中、俄等实力对等核大国在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较量。这种较量既包括竞争和重回竞争阶段的情报搜集、舆论引导和心理威慑等“非物理”(Non-kinetic effects)软争夺,又含有武装冲突阶段敌我非核常规部队基于情报侦察监视与打击、远程精确火力、一体化联合防空等系统展开的“物理毁伤”(Kinetic effects)的硬争夺。由此可见,聚焦作战是“域”的根本属性,只有当敌对双方以暴力或非暴力方式对某一“域”进行激烈的争夺,才会产生从军事上划分与研究这一“域”的必要性,而诸如“人域、心理域、认知域”等并不与作战行动的组织实施直接相关,而是通过“陆、海、空、天、网”等领域的作战效果的累积间接发挥作用,因此不应算作是美军“多域战”概念中所定义的“域”。

军事手段是划分“域”的物质基础

定义中强调了“域”中作战行动的组织和实施,而这种组织与实施与特定的军事手段密不可分,基于一定技术与装备支撑的军事手段是“域”划分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回顾历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冲突中,军事对抗领域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技术变革的浪潮:农业革命浪潮后,石斧、刀剑、弓箭、投石机等武器主宰着2000多年的“陆域”战争时期;随着舟船的产生和水军(海军)的诞生,战争开始涉足江河湖海,而火绳枪、火炮等初级兵器的出现及16世纪后的滑膛枪炮等更加先进的热兵器的发明,更是让海战的战法发生了由“接舷战”、“撞击战”到“近距离火攻”再到“远距离炮击”的变化,“海域”军事行动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7 18世纪后,始于欧洲的以内燃机和电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浪潮下,后装线膛枪炮取代前装滑膛枪炮,无烟火药取代黑火药,铁路用于军事运输,有线电报和电话用于军事通讯,螺旋桨蒸汽装甲舰船驰骋江海。20世纪初,飞机的发明更是使人类战争活动实现了历史跨越——由 “陆域”、“海域”等地球表面空间迈向了“空域”,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战争也由“陆、海”平面向“陆、海、空”立体拓展。1946年,在军方定制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电子数字计算机“恩尼亚克”,这台重达27吨的巨无霸极大地提升了美军的弹道计算能力。1969年,为确保网络通讯能够应对前苏联核打击威胁,DARPA联合高校开发出了“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此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主要军事强国纷纷成立“网军”,通过电磁频谱干扰、情报搜集、网络攻防、电子对抗和舆情引导等,在无形的网络空间战场展开激烈较量,“网域”也逐渐成为了军事对抗的一个关键领域。至于“多域战”概念中提及的“太空域”,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及可能的发展来看,侦察、预警、导航、通信卫星装备和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反卫星导弹、太空轰炸机、航天母舰、动能和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空天飞机等尖端太空战装备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投入使用,“太空域”势必会成为大国争雄的一片“高边疆”。

综上,伴随着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人类从事战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军事对抗领域也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有形到无形”的拓展变化规律。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了便于探讨如何从“军种联合”升级为“多域融合”这一前瞻性问题,美军“多域战”概念基于敌我双方军事手段,将大国间竞争、武装冲突和重回竞争的斗争领域划分为“五域”,其中的每一个“域”都有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网络部队和天军等与之相对的军种作战力量来支撑。物质决定意识,脱离了具体的军事手段的“域”的划分,就好比让一名中世纪的骑兵去理解网络中心战一样荒谬,很容易沦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要在整体作战环境中从时空维度理解“多域聚合”

定义中明确,“域”是整体作战环境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厘清电磁频谱、信息环境和“五域”之间的关系,更加全面地认识“多域战”中各作战领域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互动,就有必要打破某一军种主导某一作战领域的传统思维框架,将五个作战领域放在一个整体的作战环境中加以认识和理解。

根据2017年《联合出版物3-0:联合作战》的定义,整体作战环境(Operational Environment)是“由影响联合能力使用和指挥员决策的各种可变因素、情况、影响等组成的,包括空域、陆域、海域、太空域等物理域,信息环境(含网络空间),电磁频谱,以及其他与具体的联合作战有关的,包括敌对的、友好的、中立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等各种系统,这些系统的性质及相互作用,将影响指挥员如何计划、组织、实施联合作战。”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美军联合出版物中对整体作战环境的表述

首先,美军并没有将“电磁频谱”和“信息环境”划归为“电磁域”或“信息域”,而是将其作为整体作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理解,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美军认为“信息环境”是“收集、处理、传播或者影响信息的个体、组织和系统的集合体”8,由物理、信息和认知这三个互相关联的维度构成,其中由通信网络、指控系统、无线电波发射塔、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构成的物理维度是物质基础,信息维度强调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维护,而认知维度则反映了人在信息流影响下处理、感知、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如果把信息环境比作一个繁杂的系统机器,那么“网域”就好比是这个机器的外源接口,嵌入“陆、海、空、天”等物理域中,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各作战平台通过网络相互联接,“网域”中大量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通过物理维度的终端设备与信息环境发生联系,因此,“网域”只是信息环境的一部分,信息环境涵盖面更广,不能作为一个特定的作战领域来界定;第二,美军认为,“电磁频谱”是“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具体可细分为微波、毫米波、X射线等26个带宽。”9作为存在于整个宇宙中的电磁能量,“电磁频谱”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资源,美军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在激烈电子对抗条件下对特定亟需的军事电磁频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即如何保持畅通进入(unimpeded access)和使用(use)电磁频谱以满足军事需要,而不是组织和实施电磁频谱作战,因此也不能将“电磁频谱”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领域来界定。

其次,由于不同“域”中的作战节奏、作战样式和作战能力千差万别,其时空特性也各不相同——时间上,地面的特种部队队员以每小时5千米左右的速度步行接敌,而海上的航母战斗群航行速度可达到时速30海里,空中战场的F-22战机能够以马赫数2.25的超声速飞行,太空战场上卫星以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飞行,网络空间的信息流转则以光速进行;空间上,未来“多域战”中,军事大国的武器系统在打击速率、精度、距离等方面已经远远超出区域性地理空间的限制,从海洋表面到大洋深处、从陆上高地到大气空间与外层空间,从小范围影响作战行动的地貌特征,到影响远程精确火力作用的“地球曲面”等等,整个地球乃至部分太空环境均可能变成军事空间。

为帮助指挥官更好地理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域聚合”,美军“多域战”概念提出了“作战框架”和“时间要素”两个认知工具。如图2所示,在时间上,“多域战”概念提出了“准备时间、计划和执行时间、持续时间、重置时间和周期时间”等五个时间要素,其中,准备时间是指为运用某种能力创造条件所需要的时间;计划与执行时间指机动与向目标施加影响的时间;持续时间指利用某种能力达成预期效果的时间;重置时间指两次部署间重生足够能力所用时间;周期时间指从计划到重置阶段的迭代时间。10有些与物理效果密切相关的时间要素(如弹道导弹攻击时间等)可准确预判,但有些同认知有关的时间要素(如网络空间舆情引导效果持续时间等)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概略估计。空间上,“多域战”概念引入了“作战框架”(Operational Framework)这一可视化认知工具,以物理空间为基础,梳理、整合分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的多元作战要素,将“多域战场”划分为“纵深火力区域、纵深机动区域、浅近区域和支援区域”等四个部分,以便联合部队能更好地内聚式融合跨领域、跨环境和跨功能的物理、虚拟与认知的综合能力,发掘、打开并利用“优势窗口”11,以实现联合部队在拒止环境下的自由机动。12

图2 美军“多域战”概念中的“多域聚合”

结语

严谨的概念界定是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在解读美军有关文献时,要关注国防语言体系的差异性,坚持从历史维度对军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细致考察,力求以权威的官方文件为依据,以丰富详实的资料为参照,以准确地道的翻译为基础,对美军前沿作战理论进行详尽解读,尽量避免“镜像思维”,尤其是不能以一方的话语体系去泛化解读另一方的有关概念。“多域战”研究中,诸如“域”这样的看似简单的一词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可能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国际军事学研究需要严谨的学术思辨,而非想当然。

【1】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United States Army White Paper, Multi-Domain Battle:Combined Arms for the 21st Century, Oct 2016, p.6.

【2】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0, Multi-Domain Battle: Evolution of Combined Arm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5-2040, Oct 2017

【3】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4】Small Wars Journal.Hoffman,F. G.& Davies, M. C. “Joint Force 2020 and the Human Domain: Time for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http://smallwarsjournal.com/jrnl/art/joint-force-2020-and-the-human-domado-time-for-a-new-conceptual-frameworkJune,2013

【5】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Vision 2020. June,2000. P. 6.

【6】Over The Horizon, Tom Flounders,Multi-Domain Thinking and the Human Domain, [EB/OD] https://ot-hjournal. com/2017/07/03/md-thinking-human-domain/,July,2017

【7】张占军,“联合作战萌生与发展略考”,《军事学术》,2012年第6期.

【8】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February 2019,p.122

【9】Department of Defense ,JP3-13.1, Electronic Warfare,8 February 2012

【10】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0, Multi-Domain Battle: Evolution of Combined Arm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25-2040, October 2017, p.26.

【11】优势窗口(Window of Advantage),是指在制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的作战领域或环境下,整合与集中各种作战能力,帮助指挥官夺取局部控制权,形成一种物理、虚拟和认知层面的优势,为美军联合部队机动创造有利条件。优势窗口超越了简单的敌我双方资源对比,而强调在战争的关键节点向敌要害发起决定性的打击,以形成一种“即时制胜优势”。

【12】在美军的概念里,机动(Maneuver)是指对部队的运用,是通过运动和火力的结合形成相对于敌人的态势优势,从而完成任务,可分为战役机动、战术机动和近距离作战三个类型。从“部队运用”这个意义上说,机动兼有“作战”的含义。

声明:本文来自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