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通过微信传递涉密信息的案件屡见不鲜,多数人缺乏保密意识,贪图便利,或者心存侥幸,从而酿成大错。本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述一个金融少年踏上毁灭之路的真实案例。

“三人行”

王鑫自打入职以来,就与在一家银行工作的顾磊(化名)、冯咏(化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情同手足,经常毫无保留地探讨工作,分享客户资源。他们建了一个名为“三人行”的微信群,一有事情就在群里沟通。

2017年6月的一天,王鑫吃完早饭,看到“三人行”里顾磊在抱怨同事陈禹兮(化名)。原来,前几天,他们银行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传达国务院对国内某领域市场即将出台扶持政策的会议,陈禹兮负责撰写《实施方案报告》向行领导汇报。该报告对顾磊正在参与的金融重点项目很有帮助,顾磊向陈禹兮借阅,却被以“内容涉密”为由拒绝。顾磊还说,有了该报告自己的项目肯定能获奖,年底能有相当可观的项目奖励和绩效奖金。

王鑫平时与陈禹兮私交不错,第二天正要帮陈禹兮搬工位,借到报告应该不是难事,便在群里自告奋勇:“这个事交给我来办!

心存侥幸

6月24日,正好是王鑫入职3年的纪念日,他一心想着《实施方案报告》的事情,刚上班就直奔陈禹兮的工位,陈去医院看病,将搬工位的事情全权委托给王鑫。王鑫心中窃喜,他计划着如果能找到,就可以直接拍个照片微信发给顾磊,都不用跟陈禹兮借,省的欠人情。

果然,王鑫发现了报告的过程稿,正是顾磊需要的东西。他大概浏览过后看到文件左上角标有“机密”,文件末尾注明“注意保密、控制知悉范围”。他犹豫要不要发到微信群,3年前刚入职时,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保密教育,明令禁止通过互联网传递涉密材料。这时陈禹兮打来电话,对王鑫表示感谢,并强调“桌子上的文件原封不动搬到新工位的柜子里,不要让人翻看”。王鑫怕错失机会,再说只是发给最好的朋友,算不上扩大范围,便把文件密级遮盖住,用手机偷拍,将图片发送到“三人行”中,并提醒“不要转发”。

东窗事发

王鑫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发到“三人行”中的图片已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地疯传,身边的同事在热烈讨论泄密源头,单位紧急进行全网搜索,发现相关网络链接达323条。王鑫吓得面如死灰,赶紧在“三人行”中呼喊,是谁把图片扩散出去的,得知消息的顾磊也急得语无伦次:“我没有扩散啊,我只是把图片转发到一个大学同学群了,他们怎么能……”

6月25日下午,《实施方案报告》涉及市场领域板块股票全线涨停,引发金融市场巨大波动。王鑫知道为时已晚,此时的他万念俱灰,他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瘫坐在椅子上,颤抖着手扯下领带,眼泪不自觉地滑落。

翌日,王鑫主动向领导报告,承认是自己所为。

......

2018年8月10日,王鑫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警钟长鸣

王鑫的案例并非个案,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筑牢保密防线。

开展保密教育 筑牢保密思想防线

根据案件查办工作统计显示,过失泄密占了绝大多数,缺乏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成为重要原因。对此,必须加强“两识”教育,多管齐下,通过定期举办保密培训、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涉密人员思想认识,使其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牢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加强保密监管 强化日常保密管理

微信等互联网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才是保密管理的重中之重。保密管理重在防范,必须加强对涉密文件和信息的管控,在保管、流转、使用等环节上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加大惩处力度 压实保密主体责任

强调保密纪律的“红线”,坚持原则,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行为规范,认真履行保密责任,严肃追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坚决遏制微信泄密事件的高发态势。(李宇斐

声明:本文来自保密观,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