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安信在公司新址召开第三代安全引擎“天狗”的新品发布会,引擎研发负责人徐贵斌在场讲解了“天狗”的三个创新应用。

奇安信安全中心大楼

安全技术的三个时代

徐贵斌把安全技术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代安全技术。指单机时代,从八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基于静态特征比对的技术实现。虽然与病毒的更新变化相比滞后,但由于单机背景下病毒的传播能力较弱,还是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第二代安全技术。指互联网时代,从2000年左右至2014年。其中,经历了2005年的主动防御(基于行为特征,但仍然需要识别主体,只是辅助引擎),2008年的云查杀(极大缓解了特征库的滞后问题),2009年的白名单(非白即黑),2010年的AI引擎等技术。但2010年伊朗的震网病毒,利用了0day、合法数字签名和无文件内存加载技术,充分证明了传统安全技术理念的缺陷。

“单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变,意味着第一代安全技术的全面溃败。”

第三代安全技术,以国家网络安全为背景(2014年至今),以习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理念的提出为标志。对抗目标为漏洞攻击、可信程序做恶、无文件等新型攻击手法。

“如果说前两个时代,厂商之前主要还是商业竞争的话,但现在则需要大家一起共同保卫国家安全,合作大于竞争。”

“天狗”引擎的三个创新应用

1. 智能化的权限管控

通过权限控制来识别攻击并非新的安全理念,权限控制的前提是权限预置,而海量的程序对于安全提供方而言,无法一一控制,只有交给用户来选择,但绝大部分用户并不具备权限取舍的判断能力。因此,AI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对可信程序的权限限制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理念,不应因信任而给予毫无必要的过度的权力。”

智能化的权限管控是天狗的创新之一。但权限控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更底层的安全技术来支撑。

2. 内存指令层进行安全检测

不管什么的机制或系统,漏洞一定会存在,攻击一定发生,而修补永远滞后。以WannaCry病毒为例,微软早在2017年3月14日已经发补丁,但基于永恒之蓝漏洞利用工具的勒索病毒大规模爆发,在补丁发布两个月之后(5月12日)依然发生。

徐贵斌认为,现在的安全技术并不是为解决漏洞攻击的问题而设计。漏洞攻击的实质就是控制“可信程序”来执行恶意指令,从而继承了漏洞所在程序的一切特权。一种从根本上解决漏洞的方法就是,摆脱传统安全技术对文件或行为的特征依赖,从内存指令层进行安全检测。不管是什么样的病毒变种,什么样的漏洞利用,什么样的可信文件,甚至是无文件,只要有所不良行为,最终都会在内存指令序列中体现出来。针对内存级别的异常指令检测,是天狗的第二个应用创新。

3. 后门发现

即使是内存指令层的检测也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后门。因为后门程序属于正常程序,只是隐藏了入口。因此,一切针对漏洞(程序的异常)的防御措施在后门面前是失效的。针对后门发现,天狗引擎的设计者提出了“四个关键词和两个问题”。

四个关键词:指令执行序列、大数据、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

两个问题:一个产品的某个功能,会为多少用户的使用而设计?一个产品中的后门,会有多少人真正使用?

把数据量扩大,利用AI算法检查与内存指令调用,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对应用规律、频率、分布、次数进行关联分析,就回答了上面的两个问题,并最终发现后门。此为天狗引擎的第三个创新应用。

徐贵斌表示,天狗引擎已经在超过10万台用户的终端上部署,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今后要推广和加大部署力度,对引擎进行不断地迭代更新,以实现更好的实用效果。

数世评论:

内存指令安全并非全新的安全技术,2019年大数据搜索公司Elastic用2.34亿美元收购了内存安全厂商Endgame。国内也有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如安芯网盾。徐贵斌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新技术与当前安全技术的并非更新换代,而是叠加演进。”

天狗引擎的创新应用,基于内存指令集的检测,从系统底层上解决漏洞攻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特定操作系统的依赖,不失为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的一个优选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安全能力生态建设中,很可能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声明:本文来自数世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