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志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谷杰铭,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2020年1月,我国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们生命健康、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2020年2月1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等重要表述备受瞩目。该表述将生物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并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生物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的原因切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生物安全的发展形势,并针对我国生物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生物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的原因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生物安全主要包括全球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武器威胁、生物恐怖主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微生物耐药、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技术谬用、遗传资源流失和剽窃、转基因生物等9种生物安全类型。生物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生命的安全、经济发展的平稳、国家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的人类生命安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英国《卫报》甚至认为本次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两次世界大战。

生物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生物安全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

生物安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且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出现问题,将对人类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运转、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②新兴生物安全威胁不断显现

我国的原国家安全体系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不断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其他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并呈现出新形态的生物安全。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生物武器、基于无人机的生物物种入侵等,这些新形态的安全威胁将会造成更大的破坏。随着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其他领域不断交叉融合发展,新兴生物安全形态不断显现,且威胁不断加大,生物安全地位也进一步提升,因此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势在必行。

③国家安全战略防御需要

从历史的发展看,每次生物安全事件均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西班牙大流感、SARS、新冠肺炎病毒等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外来物种入侵、东非蝗灾等。为了防御生物安全带来的安全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和计划。美国在2018年9月18日发布首部《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此后又先后发布了《美国卫生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国家安全卫生战略实施计划2019-2022》等,全方位打造生物安全防御体系。俄罗斯联邦政府在2019年12月2日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俄罗斯联邦生物安全基本法草案,制定了一系列预防生物恐怖袭击、建立和开发生物风险监测系统等措施。

因此,从国家安全防御的角度看,需要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建立全方位的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二、生物安全的国内外发展形势

国际形势:

①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无数次传染病疫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面对疫情,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才能战胜疫情。截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②生物技术被过度滥用

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武器风险越来越高。1972年联合国即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及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1975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决议,“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为研究和使用生物武器,专门组建了731细菌作战部队,并通过飞机头撒了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和带鼠疫的跳蚤,进而污染水源和食物,导致我国大量平民伤亡。

③微生物耐药现象多发

微生物会不断进化,遗传物质编码可能会发生突变,是出现微生物耐药的直接原因,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当前存在医疗方面滥用抗生素、养殖业滥用激素等问题,都将加速推进微生物的耐药特性演化。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危及生命感染的最后手段,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已传播到世界各区域”等微生物耐药案例,加之人类研发新药的速度严重滞后于微生物耐药的进化,最终“无药可用”可能成为现实。

国内形势:

① 基因测序市场混乱及基因数据泄露突出

中科院院士杨焕明说,基因测序已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在国外已非常成熟,也是评估目前已知遗传疾病的最好方法。在中国开展临床基因测序是大势所趋。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涉及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服务技术管理、价格、质量监管等问题”。但是当前基因测序市场管理混乱、国家层面缺少相应的标准,基因测序市场检测水平良莠不齐、虚假宣传等问题突出。人类遗传资源信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用于研究和预测各类疾病,另外一方面基因数据等人类遗传资源的泄露,将直接威胁国家战略安全和人类遗传安全。

②外来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严重

外来生物入侵,对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甚至造成灾难。当前外来物种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据报道,截止2020年,已有56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中国,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经高达2000亿元。外来生物入侵及多样性丧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有效采取防范措施刻不容缓。

③生物安全立法缺失

当前联合国制定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为世界生物安全树立了安全防线。维护全球生物安全,各国除了要遵守联合国的国际公约,还应该加强本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当前我国已制定了一批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相互之间协调不足、实施效率不高、存在立法空白和冲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系统性的生物安全法律。

三、加强生物安全的建议

①抓紧制定国家生物安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顶层整合各方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条条框框,消除责任不清、合作机制不畅导致的低效和“踢皮球”现象。制定国家生物安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应该坚持“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的基本原则,从组织行政管理、生物安全智库建设、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布局、风险监测与预警、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物资储备、生物安全宣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和战略规划,不断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②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是应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外来物种入侵、遗传基因测序和数据泄露等生物安全问题的防火墙,为生物安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在法律方面,2019年10月21日,我国生物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涉及防控重大新发突发疫情、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防护、微生物耐药的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防范、生物武器威胁的防御等各个方面,相信经历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该草案会不断完善,希望尽快实施并发挥作用。在制度方面,应该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生物安全监测与上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战略储备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确保在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应对。

③建设和完善生物安全监测和预警平台,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在非典型肺炎疫情后,我国就开始着手建立全国传染性疫情监测直报系统,但缺少全方位的生物安全监测和预警平台。除了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外,生物安全还涉及生物入侵与多样性丧失、遗传资源流失和窃取等安全问题。因此,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技术、云计算及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大包括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内的生物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智能决策,加快涉及生物安全的各个行业数字化建设和转型,提高国家生物安全应急能力,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加大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科研机构加紧开展科研攻关,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首先,应该加大针对生物安全的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的投入,例如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外来物种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能力不断提升,为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其次,针对当前生物安全和其他安全技术不断融合的特性,加大对生物网络安全、生物大数据安全等交叉研究领域的投入,提高我国生物安全的防御能力。

⑤加快布局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建设

生物安全研究需要苛刻的实验条件,根据生物危险程度(P1、P2、P3、P4)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目前美国公开的生物安全P4实验室已达15个,生物安全P3实验室多达1300多个。而我国只有武汉、哈尔滨和昆明三家P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46个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快布局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不断打造科研、研发、检测、应用等为一体的实践平台,为我国生物安全提供环境保障,并依托实验室为国家培养生物安全科技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国生物安全的科研能力。

⑥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谣言,对于疫情防控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应该加强全民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借助各类媒体社交网络、宣传材料和出版文献、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国家生物安全的常识。同时,应将生物安全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中,建立多元分层的生物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生物安全教育基地,通过真实的案例,例如外来侵入物种、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实验室感染等,宣传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安全威胁、防御措施等,不断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

四、结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当前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存在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生物技术被过度滥用、微生物耐药现象多发等问题,国内生物安全存在基因测序市场混乱及基因数据泄露突出、外来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严重、生物安全立法缺失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建议从顶层设计和规划国家生物安全,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生物安全监测和预警平台,加大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布局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声明:本文来自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