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巫鹏程 钱敏锋 董宏伟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概念迅速走红,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产业的建设,成为了业内业外都在关注的话题。“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网信领域占据半壁以上江山。可以说,“新基建”是当前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扩大内需、提增长、稳就业最具可行性的措施之一,也是网信领域充分赋能经济转型发展、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契机。

一、“新基建”挺身于危难,网信领域备受期待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回溯,官方表述“新基建”概念源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类似要求。2020年2月3日到3月4日,30天时间内,仅中央层面就至少5次部署与“新基建”相关任务,平均不到一周就谈一次。因此,推进“新基建”是2019年以来的明确方向。今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新基建”进度受到影响,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成为必然。国盛证券专门就此发布报告称,“新基建”成为政策着力点,源于工业化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催生新基建需求;新基建“资金依赖”相对更低,政府资金更多起“引导”作用,投入产出回报更高;“新基建”既能迎合科技周期,也符合疫情当前的现实诉求。就此,专家机构纷纷对网信领域在“新基建”的前景表示期待。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称,“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杀手锏。中金公司预测,随着5G标准的完善和SA独立组网技术的成熟,5G建设将逐步提速,2020年全年建设基站数量或突破70万,并且在2021年和2022年继续明显增长。平安证券指出,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建设都会提速,数据中心新建和扩容步伐会加快,相关设备及服务的需求也会快速增加。新时代证券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内“新基建”的代表,也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引导和发展的重点,在疫情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也在要求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力度,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速45%,远超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水平。

二、“新、老基建”频遭对比,网信领域赋予新意

舆论认为,“新基建”着力的新范畴和领域可归为“高技术”和“补短板”,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与民生息息相关。疫情以极端方式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在线”进程。这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还可能包括对基于智能、互联和新能源的城际交通、物流和新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潜力。国金证券预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或超1万亿,其中5G投资近3000亿,特高压超600亿,轨道交通5000亿,充电桩约100亿,数据中心1000亿左右,人工智能约350亿,工业互联网达百亿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萍则明确指出,大家看到的20多万亿、30多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实际是项目总投资,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如果把它等同于年度投资计划,容易产生错误联想,以为大水漫灌、强刺激政策又来了,今年投资方向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表示,以5G为首新基建对于稳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至关重要,5G建设规模有望加速扩张,利好产业链上游基础设施服务相关标的,云计算、光模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成为“新基建”区别于“老基建”的重要标识。

三、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网信“新基建”当仁不让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可有效激发市场动力。其中,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生产资料,通过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以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通信技术为载体,推动人类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也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直播”成为国内外网民关注的热点。许多网友通过5G网络成为这两所医院建设过程中的“云监工”。可以说,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已渐渐融入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网信领域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更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加强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会极大提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国在城市治理、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进而改进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等,有力提升中国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水平。

四、网信“新基建”应重赋能、提成效、强安全

一是重赋能是网信“新基建”的基础。就网信领域而言,“新基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核心层为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提供基础设施,如5G基站建设、IDC数据中心;外围层即为智能化软硬件基础,可以对现有传统设施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网信部门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应引导资金投入到符合地方发展的“新基建”领域,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统筹协调好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网信“新基建”,除了降低资本门槛、消除隐性壁垒、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还需要建立明确的民间资本回报机制、稳定政策预期,从而真正激活民间投资动力。

二是提成效是网信“新基建”的关键。网信“新基建”重点在“新”,要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搞重复建设。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的大型设施,不能简单重复传统基建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资源过剩。在具体方向上,新基建要以数字基础为重点,以5G建设为抓手,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侧重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以江苏为例,对于全江苏区域,5G全面铺开是建设的基本方向;大数据中心建设,可考虑在苏南地区布设;而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可结合当前已有产业园区布局,考虑在苏北、苏中、苏南有所侧重的引导建设几个核心项目,避免粗放发展,提高建设成效。

三是强安全是网信“新基建”的保障。毫不含糊的是,安全是网信“新基建”的生命线。总体来说,网信“新基建”在安全层面至少包括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网络空间安全、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网络安全的整合能力建设等。据此,网信部门可在如下方面全面布局,提升网信“新基建”安全等级。一是重新构建安全认识,避免安全认知的误区;二是反思传统安全方法和手段,如边界防护能力不足、网络空间威胁检测能力有限、防护体系整体不够智能、数字经济单点防护能力不足等;三是运用整体思维/系统工程思维建设网络安全能力,包括强化系统性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及响应、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业务和物理空间经济活动的一体化防护机制以及实施自动化应急响应等;四是构建网络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开展安全大数据汇聚和分析,全面收集网络、云、终端、用户和业务等不同维度数据,保障安全服务对数字经济活动的全面监测等;五是提升网信监管水平,包括完善行业立法与执法、强化企业侧安全责任前移以及整合行业力量全面优化网信“新基建”安全防护能力等。

声明:本文来自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