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全球一流高校智库

作者简介:

徐婧,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硕士;

张志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

唐川,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硕士生导师。

摘要:[目的/意义]深入分析美国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为我国高校智库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考。在“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该中心连续6年位居高校智库首位,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对美国国内和国际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采集资料和数据,分析中心发布的部分成果,剖析该中心的决策影响力和专家队伍特点、主要研究领域和关注问题,以及研究成果特点等。结合贝尔弗中心发展经验,针对国内高校智库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结论]该中心作为高校智库,汇集了多背景、多学科、多行业的专家人才,其研究领域聚焦外交与国际事务、环境与自然资源、国家安全、科技与公共政策等国计民生问题,其研究成果形式多样、传播广泛、影响力大,对我国高校智库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智库;高校智库;政策影响力

高校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智库类型,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与咨询作用。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高校具有理论研究基础优势和研究人才集聚优势,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型大学也在纷纷谋求发展高校智库,希望能够服务国家发展。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Belfer Center)(以下简称“贝尔弗中心”)隶属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是一家典型的高校智库,主要关注和研究国际安全问题,特别重视科技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该中心旨在加强哈佛大学对美国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保障美国国家的安全需求。2018年,贝尔弗中心连续第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成为排名全球第一的高校智库。该中心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在许多方面都对美国国内和国际政策产生了影响。

本文以贝尔弗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收集相关最新资料,梳理贝尔弗中心发展历程及使命,专家队伍特点及重要决策成果,分析了该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区域研究对象以及在网信领域的关注和研究重点,对该中心发布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剖析该中心的研究成果特点,最后结合贝尔弗中心发展经验提出了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1、贝尔弗中心发展概述

1.1贝尔弗中心的建立与定位

二战之后,美国高校智库进入快速发展期,许多知名大学加入了智库建设的行列,贝尔弗中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贝尔弗中心前身为“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建立于1973年,最初目标是从事世界范围内的核武器和军备控制分析;1976年,该中心启动了国际安全项目以及科技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并创立期刊《国际安全》;1978年,中心得到福特基金会的巨额拨款,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第一个永久性研究中心;1990年,该中心进一步扩大,新增了环境和自然资源项目;1997年,该中心又取得了重要资助,正式更名为罗伯特和蕾妮·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即现在惯用的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

贝尔弗中心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在国际安全和外交、环境与资源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政策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培训中心。中心的愿景是将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技术人员、政府、外交、军事和商业从业人员的见解和智慧融于其中。该中心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发挥领导作用,在国际安全、科技与公共政策、环境政策、国际事务等问题上,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政策问题的认知;二是培养这些领域的未来领导人才。中心研究领域涉及4大方向,即国际安全、科技与公共政策、环境与自然资源,以及外交与国际事务。

1.2贝尔弗中心近年的决策影响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是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智库排名研究报告。贝尔弗中心是近年来高校智库中的翘楚,2013—2018年蝉联《全球智库报告》高校智库排名榜首。为表彰贝尔弗中心连续6年位居榜首,《全球智库报告2019》中将中心提名为“卓越中心”。现将贝尔弗中心在2012—2018年报告中的排名情况整理如下(见表1)。

贝尔弗中心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的研究和分析,都曾对国家和国际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中心的国际气候协议项目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具有重要影响,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研究的成员为联合国、克林顿全球倡议、财富500强等组织机构制定气候问题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心的原子能管理项目的专家在规划和落实奥巴马总统于2010年启动、2016年结束的4次核安全峰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贝尔弗中心的智库专家队伍特点

贝尔弗中心现有正式员工62名,具有专家头衔的有300余人。该中心的核心力量是由150余名核心研究人员组成的常驻研究团体,包括哈佛大学的教师、研究人员、从业者,以及每年新加入的国际研究团队。贝尔弗中心是精英人物的俱乐部,这些专家给该中心带来享誉国际的影响力。比如,现任中心主任阿什•卡特就曾任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前任中心主任格雷厄此姆•艾莉森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和里根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特别顾问;中心高级研究员温迪·谢尔曼大使是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的高级参赞和前政治事务副国务卿,目前是多家重要媒体的委员会成员;中心研究员潘基文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等等。

中心汇集了多学科、多行业、国际化背景的精英。从学科角度来看,专家有来自包括物理学、文学、政治学、信息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人才,还有具备多个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心汇聚了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军队、媒体,以及其他非营利性机构等各界人士。其中,有近50%的专家具有政府机构从业经历。

2、贝尔弗中心主要战略与政策研究领域

2.1主要研究方向

2.1.1外交与国际事务

主要探讨未来的外交和冲突预防问题,并通过中东、海湾和南亚地区的倡议来支持全球政治关系的研究和教学。其研究项目包括:未来外交计划、中东倡议、欧洲和跨大西洋关系项目,以及与哈佛法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合作的国务卿计划。虽然各项目重点不同,但都强调外交在预防冲突,建立一个更安全、和平的世界方面的基本作用。

2.1.2环境与自然资源

主要在区域、国家、国际和全球层面开展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政策研究。其研究项目包括: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一体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环境威胁、保护环境并满足人类对能源和水的需求、环境监管的经济激励,以及能源政策研究。贝尔弗中心认为,当今环境问题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应采用全球化的视角,跨越学科和地理界限将全球多种需求和价值观融合,才能解决诸多环境问题。

2.1.3国际安全

主要研究对美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的最紧迫问题,包括:冲突与冲突解决、国际关系、国际安全与防御、核安全问题、国际治理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将结论直接传递给公共政策制定者和舆论塑造者。

2.1.4科技与公共政策

该研究旨在解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科学技术发展、两者互相影响的结果如何影响美国和全球的福祉、如何优化科技与公共政策使之更有效等。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关注与其他领域的交叉性问题,包括科技与能源&环境、科技与国际安全、信息通信技术与创新、全球化与创新发展等。

2.2区域研究对象

贝尔弗中心非常重视国际大环境的研究,在区域研究上专门设立了对叙利亚、印度和南亚、中东、伊朗、俄罗斯、中国等问题的研究项目,例如俄罗斯问题、韩国项目、伊朗项目、印度和南亚项目、中东计划、欧洲与跨大西洋关系计划、能源地缘政治项目、非洲农业创新等,为美国的国际地缘政治战略服务。这些研究项目通过国际奖学金制度、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博士后项目、接收访问学者等方式招揽世界各地人才。

从该中心研究成果的区域分布上看,遍布中东、北非、欧洲、亚太、北美、南美、南亚、俄罗斯、非洲。从研究成果数量体现的关注热度上看,中东&北非、欧洲、亚太地区为主要关注焦点。

近年来,贝尔弗中心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与联系。其中,“中国网络政策倡议”项目,旨在对中国网络空间相关活动进行跨学科调查,评估其对全球和区域地缘政治的影响。贝尔弗中心认为,虽然中国在网络空间领域发展迅速,且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和意图已经并将继续对国际社会各利益方产生重大影响,但中国政策学术与网络政策学术的交叉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另外,外界对网络空间领域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对中国的网络研究能力和政策意图的理解和分析都还很有限。因此,该中心致力于就中国网络空间问题进行公开研讨,以评估中国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

2.3网信安全新领域重点关注问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以下简称“网信”)是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防战略息息相关,也关乎各国国民的切身利益,是各国高度重视的领域,因此是智库关注的新的安全研究领域。贝尔弗中心非常关注前沿技术,特别是网信前沿技术对国家安全及国家政策的重要影响。近年来,该中心的网信领域专家已近50人,占专家总人数的1/6;网信领域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文章等数量也大幅增长。经统计,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其相关研究成果共计156篇,研究成果关键词词云如图1所示。

由近年推出的研究成果来看,贝尔弗中心关于网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3.1网络安全

贝尔弗中心在网络安全上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选举网络安全”“网络武器”“数据资产”等主题。特朗普任美国总统以来,选举网络安全被提上了日程,贝尔弗中心也着手开展了相关研究,针对美国和欧洲都推出了选举网络安全的规范性手册。中心还探讨了竞选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选举网络安全问题。此外,贝尔弗中心还很关注网络冲突和网络攻击,指出美国还未做好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的准备,美国当前的电力网络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遭到网络攻击的风险很高。

2.3.2网络威慑与地缘政治

贝尔弗中心还关注网信领域新技术和新趋势给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该中心专家认为,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并且最具争议的地缘政治资源,正在重塑国家间的关系。因此,美国必须将信息视为战略资源,将信息地缘政治现象纳入所有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的决策中。对于网络威慑,贝尔弗中心认为,网络威慑与传统的核威慑相比有很多的不同,而目前人们对网络威慑还存在误解。网络空间安全中的威慑更像是一种犯罪:各国政府只能有限地阻止它,而不能有效地禁止。同时,贝尔弗中心也指出,网络威慑的最大难题在于归因。

3、贝尔弗中心研究成果特点

贝尔弗中心在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研究主题还是成果形式,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此外,在研究成果的传播上,还通过视频、播客、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增强舆论影响力。其研究成果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1重视持久、深入的研究,专著影响力大

该中心研究人员对相关领域通过发表简短的分析类文章来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同时,更重视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并进一步通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将其思想和理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比如,中心研究员约瑟夫·奈提出的“国家软实力”概念深得奥巴马和希拉里等政治人物的认同;前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莉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受到媒体、政策制定者和国际社会的关注,等等。

3.2顶级期刊《国际安全》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

与其他智库相比,贝尔弗中心拥有自己创办的期刊《国际安全》,聚焦风云变化的国际关系。《国际安全》试图搭建一个汇集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和大众的沟通平台,传播不同的观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期刊形成了以国际安全为主要方向的研究特色,并成为全球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顶级刊物之一,期刊影响因子始终位于全世界50个国际关系类期刊的前5位。

3.3政策分析类文章见诸美国主要报刊

该中心的研究成果形式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分析与观点、博客、专著、公告、新闻、政策简报与听证、演讲、报告与论文等,其中近半数成果为分析与观点,如图2所示。

这些政策分析类文章通常发表在美国的主要报刊上,例如《国家利益》《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时报》等。通过对近两年有关网信领域的政策分析类研究成果统计发现,其成果主要刊登或发布在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上。例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外交政策》《法律战》《辛迪加》等刊物,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电视台、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节目等电视媒体或播客上,同时也不乏在《卫报》《泰晤士报》等国外主流媒体上发表。

3.4善用新媒体传播形式影响公众舆论

贝尔弗中心在立足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同时,还善于借助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影响公众舆论。从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发布形式可以看出(见图3),视频、音频、播客、图片等多媒体都是该中心采用的主要方式。

另外,贝尔弗中心不仅借助传统纸媒、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成果,还非常重视新媒体的传播效应和读者的服务。中心通过Facebook、YouTube、Twitter、E-Newsletter等新媒体,就大众关心的问题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从而更加快速有效地向公众传播其主要政策观点,并与读者建立起快速交流渠道。除此之外,贝尔弗中心的官方网站上,读者可以通过订阅功能,定期获得该中心的最新信息,帮助公众了解国际、国内政策信息,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

4、贝尔弗中心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高校的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使其成为智库良好的载体。由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智库索引》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智库是智库最主要的类型,共441家,占各类智库总数量(706家)的62%。然而,我国高校智库的实力距离全球一流高校智库仍有差距,在《2019年全球智库报告》全球高校智库综合排名的前20名中,我国高校智库只占据3个席位。因此,有必要了解并借鉴世界一流高校智库的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启示。

4.1聚焦研究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发挥智库决策咨询作用

贝尔弗中心的4大研究方向正是政府关心的重大研究战略与政策课题,因而其成果在政府防止核战争和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的类似智库特别是高校智库,在基础性理论和学术性研究方面开展得较多,较少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国家战略性政策问题,因此很难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与此同时,贝尔弗中心的专家有很多来自政府部门并担任要职。例如,现任中心主任阿什•卡特就曾任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研究员杰·约翰逊曾任国土安全部部长;研究员尼古拉斯·伯恩斯曾在美国政府任职27年,是职业外交官。这些专家不仅是智库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他们还更加了解政府的运作机制和关注重点。反观我国高校智库,专家往往背景单一,并无政府工作经验,对于政府的决策需求把握不够。

从高校智库与政府间的关系来看,高校智库具有政策研究的环境优势。这是因为,我国高校智库较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更加独立;同时,又不同于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离政府距离太远。因此,我国高校智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升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可以借鉴贝尔弗中心的发展经验,首先从国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战略与政策问题出发,设立研究项目,组织研究力量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其次学习国外智库的“旋转门”机制,促进政府部门人员与高校智库之间的知识和人员交流,加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高校智库的智慧真正进入决策。

4.2建立符合定位目标需求的复合型智库专家人才队伍

贝尔弗中心是精英人物的俱乐部,汇集了物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政府、军队、学术界、媒体、产业界等多个行业的专家,与此同时,还通过国际奖学金制度、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等方式招揽世界各地人才。此外,作为高校智库,贝尔弗中心每年招收大量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学者进入中心工作,为各行业输出了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成为了贝尔弗中心不断壮大的外部力量。反观我国高校智库,普遍存在着人才来源渠道较窄、人才类型单一、聘用方式欠灵活等问题。智库人才通常来源于高校院系,年轻人才则多为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之后进入智库。

高校智库是高校的附属机构,一方面,高校能够为智库带来经费支持和专家支撑,高校的研究积淀也为智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智库可以成为高校智库人才培养基地,智库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也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我国高校智库应充分利用其与高校间的关系优势,通过完善用人制度、注重高校人才培养、加强培训机制等措施建立复合型的专家人才队伍。首先,从智库研究定位出发,通过完善选人和用人制度,探索项目制、双聘制、访学制等柔性聘用机制,汇聚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专家人才队伍;其次,高校智库担负着一定的人才培养功能,可利用自身高校资源,吸引大量博士生和博士后进入智库开展研究工作,为智库本身和其他行业输送人才;最后,加强智库人才培训机制,与外部机构特别是国外智库等建立学习交流机制,通过内部在职培训等提升员工专业技能。

4.3高度重视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智库影响力的打造离不开有力的成果宣传机制和成果宣传渠道。贝尔弗中心在立足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同时,还善于借助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影响公众舆论,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反观我国高校智库,在把握社会话语权和引导社会舆论中较为被动保守。

在我国,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相较于一般智库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扩大社会影响力方面,高校智库具有催化政策效度的“公众形象”优势。因此,我国高校智库需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拓宽成果发布范围、发布形式等方式增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具体来说,一是可以通过报告会、发布会、研讨会、政府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扩大成果的影响范围,并借此加强其与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二是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和网络媒介,以语音、视频等大众更易接受的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大众更易获得的渠道来发布成果,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扩大智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详见《智库理论与实践》官网(zksl.cbpt.cnki.net)全文)

推荐引用格式

徐婧,张志强,唐川.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全球一流高校智库[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0,5(4):97-104.

声明:本文来自智强战略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