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尔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格局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随着信息资源、网络空间和高端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有效利用、快速发展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使传统的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受到挑战,从而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信息(数据)作为新型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军事要素和安全要素,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以及军事行为和作战样式,且逐渐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和影响国际安全的关键所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夯实信息管控基础、强化管控力量、实施管控手段作为基本国策。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着力强化信息资源控制力势在必行。把握信息流通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促进信息资源交互和应用,推动信息获取、处理、流通、存储、交易、应用和管理制度建设,激发和释放信息要素活力,发挥信息链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以及经济社会和国防军事活动中的引领导向作用,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先行官和导航标。加强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信息被认定为同能源、原材料并列的三大重要资源要素,制信息权已成为资源要素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维护数据资源的稀缺性或唯一性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保持信息不对称优势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信息资源控制力的价值所在。信息资源既是信息的集合又是信息的链条,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相互关联的,通过找到同质要素,可实现有效控制和利用。实践充分证明,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建设成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效投入,有利于提高国防力量对经济社会安全和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同步相协调相融合,有利于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生产力、科技竞争力、体系对抗力、战场制胜力和保障力的生成和转化,对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影响力和话语权,尽快赢得国家发展战略优势和全球战略运行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资源是把握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总开关和总枢纽

未来世界,资源是国家的命门。当今世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拥有资源已成为面向未来竞争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人们对物质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有金属等不可再生并直接关系人们生产生活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其次,对非物质资源,如科学、文化、艺术、语言、文字等反映世界的且直接影响人们精神生活并关系到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源的倚重在不断提高;再次,对能够承载、传递和牵引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世界的信息资源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代表先进性、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再加上人为控制其自然扩散,使得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供给与人们对其增长性需求,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信息资源的短缺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和挑战。虽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实体经济总量、虚拟经济态势、数字经济作用、社会运行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国防军事力量、产业制造能力、资源禀赋条件等仍然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评估要素,但能够起到有效配置各类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友好运行环境、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总枢纽或总开关,始终是信息资源和国家对它的控制力。

1.信息技术的进步影响国家数据主权安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资源的传统形态,使得传统的国家信息资源控制方式部分失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化方式存在的数据资源,不仅局限于具体的物理载体,实际中更多地存在于电子空间,传统依赖于格式和媒介鉴定信息的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保存环境和管理对策,信息资源将面临失真、失存、失续和失用等方面的巨大风险。二是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实力对比。微信、抖音、百度等新型信息交互方式的出现,有效增强了社会的信息交互能力,相对降低了政府组织的信息实力,各国信息化发展差异的不断加大,更加突出了国家间数据实力的不均衡。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同时面临社会信息治理危机和国际信息霸权的两重挑战。三是信息技术和工程给信息资源流动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使得传统的信息管制策略和管理方法逐渐失效,网络环境的拓展进一步导致信息边界的模糊,使得稀缺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被窃取、被侵占成为一种新常态,国家信息主权管理正面临着空前严重的虚化风险,信息资源实际控制的弱化给国家安全和发展带来重重危机。

2.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提升信息与网络的地位作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客观上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信息资源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各国间信息资源竞争和基于网络权利的国家利益争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对内加大了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的建设力度,目的在于夯实本国的信息资源基础建设。二是各国对外加大了对本国信息资源的维护力度,以防止和减少有关信息资源的泄漏。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信息技术、资源、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肆意对他国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和干扰,并通过加工处理和整合利用,将信息这种“软实力”变成促进本国发展的牵引力,并对他国形成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3.制信息权成为国家利益对抗的新手段。随着信息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国家主权和利益竞争的第五空间,其安全性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国防、科技、文化、金融、教育、防灾救灾等诸多领域,信息资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自身安全往往成为引爆非传统安全的导火索,信息和网络成为存在各种威胁的新战场,未来信息威慑和制信息权将有可能超越核威慑,成为可随时、可致命的国家间对抗新手段。信息资源安全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强化国家信息资源安全刻不容缓。

(二)全球信息资源竞争将愈发激烈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依托和依赖信息资源。随着信息资源地位作用的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而言,如有捷径可走的一定要抓住机遇,争取实现弯道超车;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竞争愈发激烈。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极限还远未到来,全球信息资源竞争将愈发激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依赖计算机、半导体芯片和新材料等硬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依赖数学算法、物理新发现和人工智能等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只要这些技术进步和开发应用未同时达到极限,并且没有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再生替代,信息技术就始终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中。从目前情况看,2纳米的芯片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星链技术已有效应用于包括军事在内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并联组网对运算时速的不断突破等,推动了5G、6G与人物互联成为现实,加快了大数据海量应用能力并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对于有些技术和产能不具备弯道超车条件,例如“中芯国际”梁孟松认为,5纳米芯片工艺不存在弯道超车,必须一步一步来,我们更加需要集中优势、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才能有效应对竞争和挑战。

2.必须着力突破短板和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芯片制造等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严重干扰,目前仍有短板亟待克服。为此,更要以信息资源打通链路,集中优势力量,围绕信息产业体系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按照系统工程思想方法,遵循规律,把握特征,对信息产业门类进行梳理,着眼长远规划,立足有效运行,着力解决跨体系、跨学科、跨领域、跨门类的信息产业短板。要发挥我国特有的体制优势,采取打歼灭战的方法,破解难题,善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各种力量和要素,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加强有效管理,实施有序分步推进,加快科技、产能、标准和配套产业的联通和生产要素的融合,以形成有序合理、有效运行的信息产业体系和能力,确保信息产业建设稳步、快速、扎实地向前推进。

二、信息资源控制力的理性思考

信息资源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涉及各个领域,准确把握信息资源服务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跨领域的复合创新,对实体产业和制造业发展有巨大推进作用。建立有竞争、有激励、有监督、有信息支撑的供应商优胜劣汰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先进创造力的现代国家产业体系和新型国防工业门类及先进产业集群,形成统筹经济社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产能、动能和智能优势。按照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技术领先、产能充足,军民融合、军地两用和标准分级分类对接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提高国家战略发展的体系和能力。在这过程中,要使杂乱无章和无序分布的原始信息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并被有效利用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同理,要使信息资源的生产收益不因任意扩散而丢失,必须对其予以有效控制。

(一)信息资源控制力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

传统的信息资源控制力是以相关控制行为所形成的信息成本和收益的经济性为其逻辑起点,即更多考虑其行为和能力的经济性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包括哲学、系统论、管理工程等内在构成和联系的考量,同时人们更加关注信息安全的控制与管理等问题。按照控制论理论,控制论对“控制”的概念已有明确界定,即所谓“控制”是指人们根据给定和预定的目的,通过创造和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的空间或所确定的方向或状态发展。沿用控制论定义于信息控制概念,从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全过程看,信息控制是指对信息合理有效地获取和处理,对信息的保护,使之具有扩张能力,使用户按规程操作,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列和组合,以及孕育衍生新的信息、指导信息应用和完善信息管理的整个过程。从根本上讲,把原始信息获取和处理,到存储和使用纳入信息控制范畴,深刻反映了信息资源控制的目标定位和功能作用。

1.概念定义。人们获得信息的目的,是有其应用价值和利益需求的。从信息资源形成的逻辑过程看,首先,信息资源价值在于其时效性和可用性,在信息资源竞争获取的环境下,信息获取成为信息资源控制的首要行为。在获得源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对相关源信息进行调理,使其能够真实、有序、合理、系统,当信息达到系统完整时,信息就能突破单一信息的原始含义,成为能够代表或说明某一特定含义或内容的有效资源,就能够广泛服务于人们或社会的信息需求。可见,所谓信息资源控制,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范围、方向、路径和程序等方面的引入、安排、限制和加工,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维护、处理、存储和应用的行为和过程,目的在于创造信息资源价值和提高有效利用度。所谓信息资源控制力,是指信息资源控制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资源控制的组织、技术、工具、方法等构成的实力和引进、加工、再造的创新实力,以提高信息资源稀缺性和唯我所有、为我所用的行为和过程的总和。

2.基本条件。控制论认为,控制的基本前提是被控对象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被控对象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二是其发展的方向具有可选择性;三是其运动状态具有可变性。任一信息资源凡具备上述条件,即为控制提供了可能。由于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使事物发展结果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运动,因此,运动是控制行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信息资源控制正是遵循上述条件,在运动中实现预期目标。随着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资源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批处理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控制信息资源的能力,使信息时空运动速度加快,不断提高其被利用的价值,同时,也推动了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将原本动态无序的泛信息纳入有效的控制之列。

3.主要特征。作为客观存在的信息,如果不为人们所利用,那将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永远不可能成为资源。信息的动态性表明,它从一处到另一处或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总要有一个过程,哪怕只是一瞬间。信息过程并非永远自我或单一,在人的干扰行为中,它可能保持原态,可能进行变异,也可能与其他信息一道构成另外一个信息,或由许多信息组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就是这样,它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并在过程不断产生新的价值。信息资源运动过程的主要特征:一是信息运动过程是以物质存在为前提的,物质性决定了信息运动过程可以无限任意扩张,并具有客观性和可支配性;二是信息资源借助符号系统表达含义,其本身没有物理意义的质量,只有哲学含义的质量;三是信息资源的运动过程一刻也离不开载体,无载体的信息运动是不存在的;四是信息资源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形成运动过程;五是信息资源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本身没有输出能力,信息资源的运动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六是信息资源运动始终与利益紧密相关,每一个过程都充满着效益因子。

4.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作为已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源,其价值在于对原始信息的解码和揭示信息的内在联系,即通过对信息的排列组合、加工处理,使其能够真实、有序、合理和系统完整时,原始信息就成为能够代表或说明某一特定含义或内容的有效数据资源,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或社会的信息或数据需求,以创造信息的价值度和数据的利用度。在早期,信息既包括原始信息,也包括加工处理后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的细化和专门需求的指向,数据概念脱颖而出,成为被专门指定的具有特定价值意义的信息内容,但数据技术、数据资源仍属于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范畴。通常我们所说的信息,既为原始信息,也为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但凡没有特别指向的数据表述,一般就以信息表述广而言之。

(二)信息资源控制力的本质内涵。

信息资源既是一类资源集合的概念,又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信息构成的复杂链条,遵从信息从原生态到有效应用的过程,是信息世界全部内容和对其控制逻辑关联所在,信息资源控制必须按照人们理解、掌握和予以应用的安排进行。

1.信息资源是物质性的。信息资源所反映的对象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其表现以物化形式或非物化形式,都可以通过找到具有同质的要素予以认识。同质要素是用统一标准认识物的信息或非物信息的逻辑起点和技术方法,例如频率可以反映不同的物体特性和物理现象,就像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可以表现为从红色到紫色的可见光,而频率低于红色的电磁波或高于紫色的电磁波就成为红外线或紫外线而无法被人们直接看到。因此,很多物质的存在形式为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但这并不影响其存在的事实和地位作用,物和非物的表现形式就其本质来说都具有物质属性。如果按这一逻辑推断,人们通常认为的思想和意识等非物质形态,实际上都客观存在,比如留存在人的大脑回沟内的记忆,可能就是以一种振荡频率形态与大脑组织进行信息交换并以一定方式改变大脑组织(细胞)排列,并按一定的工作区实现信息的记录、思辨和储存。当大脑的记录、思辨和储存空间被占满后,新的信息要再记录、再储存、再进出只能按照“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秩序和大脑“缓存”空间与运算“速率”的正比关联关系,对信息进行运算和反应,特别是当大脑空间被挤占或部分组织坏死时,必然会影响记忆能力和思辨速率。大脑组织中关于用新旧信息覆盖、进出和存储的运行机理,在目前还无法用科学技术方法直接观察和验证的。利用这种推论进行解释的意义在于说明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关系,一定可以通过某一种形态予以统一,并由此说明信息资源是物质共有属性的抽象,是信息时空传递的根据。用某种形态统一说明物与非物并能对这种说明进行获取、集合、处理和发布是信息构成资源的基础。

2.信息资源需要借助介质表达含义和实现交互。信息资源所代表对象的物质属性,统一了我们对信息资源形成的认识,也进一步说明了物体存在着基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第四种形态即信息态,信息态是用某种统一的信息形态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点线、数字、象形、排列、振荡、抽象等思维、标识和符号,说明各种物与非物的内容,并通过维护信息依存介质的完整性和对介质上信息内容的处理,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管理。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介质的信息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留存在人们大脑中的记忆可以通过口授并以文字记载留存在纸面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可以录入计算机并以数字形式留存在磁盘上,这种通过介质实现对各种信息表现形式的转换,直至形成对信息的易保存、易维护、易处理等管控能力,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不断用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信息资源控制的创造性。

3.事物可以通过信息予以表达也可被控制。信息态的表现形式取决于信息依存的载体,例如国际时事、社会事件、军事动态、经济评估、股市信息、新闻报道和故事小说等,可以通过书写或印刷存在于纸面上供阅读或通过媒体、网络的播出供知晓;又如在产品的科研、生产、使用中对科研计划、项目论证、生产安排、材料选用、单元制造、工艺选择、工序安排、成品装配、软件合成、应用服务等的情况说明等可以印制成说明书供读者了解或记录在数据库或刻录在磁盘内供上网查询;再如文艺表演、体育竞赛、旅行出游、购物观赏等可以通过表演、竞技和自身的欣赏得到感知也可通过媒体、网络的播出供欣赏、供获知;还如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视品都可以通过传媒、网络予以感知。综上所知,虽然社会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予以传达和感知,但凡可以形成被传达的画面、文字、图像、音响和思维等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予以表达、传播和控制,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控制的基本工具,也是信息资源控制力的主要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4.信息资源控制程度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信息资源控制力是衡量控制信息资源的能力统称。首先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整合、处理和维护能力,即包括加大信息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信息布网覆盖面、扩大信息获取面,增加信息采集点;也包括读取、窥知、寻探信息和对信息的分类、整理、提炼、归纳、分析、应用等能力。其次表现为对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发布等的技术支撑和推动信息资源与其他产业及在其他领域的融合应用能力,即包括在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和对其他产业渗透及推动升级的作用,在经济领域的信息融合应用和对金融及产品衍生和对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造并发挥有效牵引走势的作用,在社会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和对社会理念更新、形态改造并广泛影响社会生态治理的行为作用等。

(三)信息资源控制力构成分析

信息资源价值在于获取信息的其获取和稀缺性或唯一性。在信息资源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谁获取稀缺的信息资源,谁就能赢得先发优势,同时,维护住信息的稀缺性或唯一性,确保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是信息资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因此,信息资源控制力主要指信息的获取和维护这两个核心环节,其次还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等应用服务环节。

1.信息资源获取是信息资源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从逻辑链的顺序看,信息资源获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先权。没有信息的获取,就没有信息资源控制的对象,信息资源获取是信息资源控制力的基础原点。按照获取路径,信息获取可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按照方法手段可分为技术获取和人工获取。其中,直接获取是指通过人感官的获知、敏感元器件的传感、机器设备的识别等,间接获取是指在已知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依托数据模型、计量方法和工作经验作出的结论、判断和有价值的分析意见等;技术获取是指通过技术方法如统计分析、技术工具如温度计测试、机器设备如卫星探测等获取的信息,人工获取是指由人通过感官的直接感知、利用简单工具进行实验得知或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获取信息等。在上述两类四种信息获取方式中,有一些方式之间存在交集,如直接获取可以采取机器设备获取方式,技术获取也可以采取这一方式。区分不同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梳理不同类型下的不同信息资源获取归类,为信息资源控制力管理奠定基础。虽然各种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就控制力而言,凡具有知识含量、技术含量和采用机器设备为工具手段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是具有较高控制力的方式。

2.信息资源维护是基于信息资源的唯我所有和为我所用目的。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时效性和稀缺性决定了人们会采取各种封控手段,确保信息资源唯我所有和为我所用,或表达为通过有效控制确保信息安全的行为和过程。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按照信息资源使用管理许可制度,在规定的信息通道中,既要保障信息及时准确地流向确定的用户,又要防止信息扩散的管理要求,在技术安全管控层面,维护信息资源安全运行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实施内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绝的运行方式,物理隔绝方式虽然传统但简单可靠;二是在互联网运行条件下实施逻辑隔绝的运行方式,即通过设立密码等逻辑门槛阻止非授权用户的进入,逻辑隔绝虽然简便但存在密码易破解的风险;三是采用既非物理隔绝又非逻辑隔绝的CA运行方式,即通过公钥与私钥的匹配及运行记录备案实现信息交互的全程监控,这一方式虽然可靠但运行成本较高,操作流程较繁琐。

3.信息资源是信息由混沌到有效的结果。信息漫无边际,只有通过整合、处理才能成为资源。信息资源整合是通过对支离破碎信息的集合和整理,使其成为能够完整反映事物面貌的原始信息或真实信息。信息资源整合的本质是对信息资源的初步加工,即依据信息资源的同类项或在各类信息中提炼交集进行归并,使信息资源由无序分布转变成有序排列,由不易认识到可分类归并,由相互之间不相干到有关联,由意识表达混沌到清晰并可识别、可解读。信息资源整合的行为是对各种看似无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依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合并,使其在集合态下呈现出可被认知的规律性说明。整合对信息资源而言是人们对信息的粗加工行为,又是进行信息资源处理的前提性、基础性条件。信息不一定有价值,但信息资源一定有价值。

4.信息资源的处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信息资源处理是通过对反映表象的信息群,按照被处理的信息内容和目标要求,选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深度挖掘被信息表象掩盖的、能够反映信息表象背后事物或情况的信息内容,即信息资源衍生的二次信息。其中:技术手段处理,主要指定量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如运用数字技术、数据模型、基础(历史)数据等,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包的运算支持,包括通过统计检验分析等,获得的与历史数据变化曲线吻合的有价值的信息;非技术手段处理,主要指定性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如考古学中的古文字识别、战争运动中的军事决策、学术研究中的定性分析等。信息资源处理一般应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建设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资源利用朝着第四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方向发展,虚拟化的大批量信息资源将按照信息体系结构的层次和专业排列关系被浓缩放置到指定位置或相关模块。由此增大了的信息资源规模和信息复合度,以及信息的全球流动性和稀缺性,并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在控制和利用层面的国际竞争,这些都将要求国家对信息资源有更强的组织、管理、控制能力,以便在调动信息资源在服务社会生产生活时的应用能力,同时,调动和发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资源管理者、用户和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之间形成更多互动和人机之间形成更有效的协同,以切合未来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定位

资源总是稀缺的,信息资源也不例外。虽然信息资源既不是有形资源,也不是无形资源,但在诸多资源中,信息资源始终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它对于发挥各类有形、无形资源的效益效用,起到了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即没有信息资源的牵引、说明和指示,就没有其他各类资源的有效运用和作用发挥。由此可见,如果信息资源不能有效获取或使用,就不能有效推进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当信息资源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国防的核心资源时,围绕信息资源的拥有权必然会引发获取和使用的国际冲突,信息资源的控制与反控制必然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1.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概念定义。所谓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是指从国家发展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对信息资源进行控制的国家能力和行为的总称,即由政府或政府委托代理部门运用优质的行政资源和公共资源,对信息资源的获取、维护、整合和处理的行为和过程的总和,主要包括国家机构自身的信息资源实力、社会组织对信息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国家对核心信息资源的管控能力以及在全球信息资源分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参与能力。

2.信息资源控制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是国家信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资源基础实力、国家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能力、国家信息资源应用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和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整体信息综合实力。其中,国家信息资源实力是国家信息资源综合实力的基础;国家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能力是国家信息综合实力由潜在变为现实的技术保障能力;国家信息资源应用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是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起着将国家的信息技术要素与国家信息资源基础联系起来、形成实际的面对信息资源控制各项指标的国家信息综合管控实力。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能力,它的信息资源价值只能停留在潜在或表层价值层面,不能有效地转换成为社会有用的现实价值。只有拥有雄厚的信息资源基础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能力,再辅以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才能切实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所以,只有强化国家的信息资源控制力,才能有效提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信息综合实力。

3.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重要作用。从现实意义分析,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国家需要以强大的信息资源为基础来履行国家功能,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二是国家需要借助信息资源来对经济社会运行实施有效控制,管控的条件是国家必须对信息资源拥有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三是拥有强大的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是保持国家信息优势和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架构和模式

信息资源作为影响社会生产生活且日益关联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因子,其演变、扩散和应用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其管控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如何完整描述信息体系,按照什么顺序和框架进行搭建,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分类等都需要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虽然目前对信息资源系统研究还有待深化,但要实行国家控制力的目标,只有把横跨众多科学学科和应用领域的信息资源集合起来,采用现代数据密集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大型的离散性数据集,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合成产品和建设应用工程方法,开发解决复合型问题所需的以作用过程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才能解决这一现代科学关注并亟待解困的国家层面信息资源控制问题。

1.信息控制架构和功能。国家信息资源控制体系是一个能够把与国家信息应用领域实现无缝连接的系统,它聚焦国家信息发展规划的任务安排,通过协议、数据、方案、方法等项目约定,实现信息资源获取至应用的全过程、有组织的信息管理逻辑架构。其基本框架:一是构建树状结构控制体系。构建自上而下、层次清晰、辐射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模块式控制系统,既要确保控制体系整体稳定,又要有利于各模块之间信息的顺利交互,使离散数据信息能够同时满足交叉学科的多元需求。二是保证体系控制无缝链接。为了保证信息控制不间断,必须全维耦合模块间隙,实现临界带信息的无缝集合,防止各领域、各系统相互作用而发生控制力冲突,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率和质量。三是具备自我纠正控制质量能力。体系的稳定性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自我纠偏能力,才能保持体系的控制行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此,体系在控制功能上还需要具备验查模块内和模块间信息认知的渠道,具备智能化的警示、检验、复核、修补等自我完善自处理能力。四是符合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要求。模块式信息架构必须在属性、计量、模拟、评估等方面,以更大的空间尺度、日益增长的时间关联度和更加细致入微的详细度,持续地对信息资源开展有效控制和信息扩充,即通过这一范式不断激活传统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使资源在数量上和复合性上得到快速增长。

2.信息控制的模块和组元。国家信息资源控制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每一个模块又是体系中的一个分系统。一是符合国家管理关系的模块设计。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模块而言,常常聚合了一个领域、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的信息集成。虽然模块构建是以国家管理体系的系统分工为单位的,在诸多模块共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信息数据结构的规范度,模块作为体系的基本单元就可便利地与其他模块发生着横向或纵向的各种联系,使体系内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提高信息资源的模块度。所谓信息模块度是指信息组元可被拆分和重新组合的程度,它是体系有生命力的重要生态表象。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常常要把具有某一属性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某个较大的复合系统的新信息,这对于信息控制体系实现质量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实现模块信息组元化。组元化是将信息资源构成要素按属性或技术条件进行细分安排,在保证原生态源数据真实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模块信息组元化将有利于信息控制中的信息再造和重构,确保信息资源在体系内具有可复合性、可变异性和可拆分性,并能有利于促进核心信息资产的新合成,是信息资源价值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家信息资源竞争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3.信息控制的路径和过程。模块式的信息资源控制体系,为国家提供了一条可控的信息资源运动路径,实现面向用户技术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一是信息获取。采用人工获取与技术获取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地从信息源捕捉各类新数据并存入模块基础数据库,特别要关注来自自然现象的观察数据和其他有权威公共信息网的发布信息。模块获取的基础信息不但要有自备,而且还要及时报备,以防止原始信息的丢失和变异。二是信息维护。深入研究各模块涉及领域的安全、技术和经济约束底线,以模块为单位对已有信息资源开放度审批,按照关闭、半关闭和开放的等级对信息资源进行控制类别划分,明确类别升降条件,订出类别控制期限,实施有指导的信息资源分类管理。三是信息整合。通过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获取数据和无缝整合通道,整合横跨模块的信息单元,重点整合复杂性、多领域的基础数据,提炼原始信息的价值度,按序形成模块之间信息可读、可聚、可拆分的各类资源形态,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检索通道,保证每个入口都能够搜索到开放的综合信息和其他模块的开放信息。四是信息处理。检索和归并各类信息资源,持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软件工具来开发各类模型,除此之外,还包括将以前的模拟信息数字化、改善整个信息资源质量体系、合理解密各类“暗数据”等,及时公布各专业模块的科学信息成果,为应用部门提供已处理的基础数据分析、可靠的应用模型、信息可视化产品和横跨领域、部门、产业的合成数据。

(三)提升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整体谋划

提升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家信息资源发展战略,构建国家信息资源管控体系,按照全覆盖、全领域,横到边、纵到底的信息资源获取、维护要求,加快实现国家、地方、产业、部门之间条块清晰、流动通畅、分级管控、授权进出的信息资源使用管理运行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不断提高和信息资源利用的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领域,服务于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巩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服务于与人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各方面需要。

1.制定国家信息资源发展战略。战略性资源作为国家长远发展中涉及基础性、全局性的资源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防实力稳步提高的物质条件,按照国家全面、持续、可协调的发展战略,必须予以优先发展。信息资源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具有协调、引导、带动、配置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生产、储备、使用、消耗的作用,是战略资源构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必须首先确定其的优先发展权。国家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发展问题,尽快从战略全局制定信息资源控制力建设发展规划,形成系统完整、布局合理、手段先进,符合时代发展对信息资源控制的基础设施、工具手段、专业队伍和信息资源获取、维护、整合、处理、存储、应用的运行标准。国家要形成信息资源统管制度,推进国家、地方、产业、部门的统分结合、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包括信息资源获取、使用、交流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统筹稀缺信息的有效获取、安全维护、整合处理、深度开发和有序使用,确保已拥有信息资源的价值性、安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2.强化国家信息资源功能作用。随着全球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产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破解阻碍竞争力提高的突出矛盾,探索信息资源推动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功能作用,是信息资源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基本方向和要求。从时代发展脉络看,“大数据”之后,有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传播要素,加快了传统产品的脱胎换骨,“大产品”必然脱颖而出。对于社会需求顺序而言,信息资源首先应该服务于产品研发制造和升级换代,即信息资源要重点面向产业、面向装备制造业、面向实体经济、面向产品制造,其次要以其的质量和安全深度服务于经济、社会、国防、科技、文化、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我国将由原先的“信息化”驱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型为“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共同驱动产业发展,信息资源控制力对产业安全发展的功能作用更加突显。

3.实施国家信息资源分类管控

加大信息资源控制的分类指导力度,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资源实行严格管控,坚决防止随意外泄;对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要保持延缓外泄时效;对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利益共享的信息资源要有序流动,有利交互。总之,通过有效管控,确保信息资源在获取、维护、整合、处理、存储和应用等环节有序运行,使可扩散的信息效益最大化,不可扩散的信息坚决把住出口。信息资源分类指导的核心是对获取信息归类的甄别,即首先依据信息价值制定管控类别标准,然后按照获取信息可服务的领域、部门以及可能产生的功能作用和应用价值,对照标准进行管控类别鉴定并打上类别标签,再按照标准执行管控行动。管控类别标签是开展信息资源控制的有效工具,为信息资源维护、整合、处理和应用提供基本依据。

4.推进信息资源链的技术优化。从信息对信息的作用看,信息资源之间构成了链的关系,因此,信息资源控制不能仅从信息自身甄别其类别归属,而且还要从信息资源链的关系上把握其影响力和作用力。由于信息资源链的构成千差万别,信息在不同链条和不同介质的传递过程中会随着传递节点的增多,导致信息变形、失真或时滞失效等概率的增加,易出现上游信息与下游信息在表达上的误差,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产生衰减甚至错误。优化信息资源链的构成,减少信息传递环节和优化路径,是信息资源质量效益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信息资源整体控制的技术方法要求。从技术方法层面看,需要依托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对信息资源链之间的信息传递节点进行分析比对,按照传递路径最小化的判断标准,在诸多传递关系中筛选出最具关联性的信息,保存强关联信息,剔除弱关联信息,逐一实现信息资源链的传递保真和对冗余信息的及时清除。

5.加快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建设。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是信息资源控制力的外部表现,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建设是信息资源控制力建设的主体内容。信息能够构成资源就在于其的不对称性、时效性和非共享性,然而信息自身极具的扩散性又决定了信息的全球流动性和共享低成本性。围绕信息的流动性与信息资源管控的非流动博弈,构成了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所谓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就是对外表现为自有信息的有效防泄和有序外流,对内表现为全球有效信息最大获取和掌控。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广泛获取、深度开发能力和信息流动的负反馈控制机制。

(四)推进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对策措施

全球化竞争下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已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任何自身的信息安全软肋和外在的网络空间力量都会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构建高效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体系,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实现资源的有效获取、有效维护、有效整合和深度处理,使其更具“活性”和“灵性”,为我所用。围绕未来关注的核心,即技术有突破、设施有保障、网络文化要繁荣、网络经济要做大和敢于走出去等,从完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体系和加强控制能力的要求出发,提出在社会层面、法律层面、力量层面、政策功能层面和国际竞争力层面的对策措施。

1.提高全球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社会认知度。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建设的目的是利在国家、力在政府、事在社会。信息资源控制不仅是政府部门和信息专职机构的事,同时还关系到社会各层面,甚至每个人,只有普及知识、广泛教育,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信息资源控制力。从提高社会认知度看,人们应该认识到:一是信息资源既是战略资源又是应用资源,作为信息网络时代的基础资源,它是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工具,具有优化配置其他资源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作为加速信息交互和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基础条件,它是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的基本工具,具有广泛联系和直接贡献于科研、生产、营销、流通、消费和分配的重要功能,关系千家企业、万户人家以至社会的和谐、有序、高效运行,并能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由于各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不同,对资源控制和发展战略的特定需求也不同,在资源稀缺情况下,信息资源的控制力将影响并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通过增强全社会的信息资源意识,特别是在全球化条件下面对信息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任一组织和个人都应该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政府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活动。

2.构建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法律法规。制定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国家对信息资源控制过程中相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满足规范相关组织、人员行为和优化工作程序的需要。从立法层次看,它应是国家产业发展、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国家信息使用管理等法律法规之下的部门法。在法律结构上,应以上位法明确的基本框架结构为基础,对外适合信息资源国际运行环境的法律准则,体现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信息管制的一般要求和对国际信息管制条款的解读和认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信息资源获取、公开和保护的行为规范,制定对国家安全、军事行动、抢险救灾和保护弱势产业以及扶持残疾人事业等的例外条款。对内要综合体现国家对信息资源控制在主体地位、主客体关系、信息资源控制运行程序等,明确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体系的目标定位、组织架构、系统功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规定信息资源控制技术标准和标准制定办法以及扶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准确、可靠、实时控制。

3.组建应对国际竞争的信息资源管控力量。为了提高全球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国外投资、资金流动、技术转移和扩散等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和恐怖势力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解决泛在网广泛应用,信息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干扰和牵引,以及信息资源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广泛渗透,准确捕捉社会嬗变因素和掌握其变化发展过程,为国家及时出台调控政策,解决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必须强化管控力量建设。目前国家数据局已成立运行,地方也大都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形成了专业的信息资源管控队伍。在管理关系上,形成了国家集中指导统管与地方、部门按职责、按区域实施分管的组织运行管理体系,适应信息资源控制特点,特殊情况下实施顶层对底层的直达管理。在力量构成上,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应用管理组织,简约层次、合理布局;努力提升信息资源应用管理队伍的质量和素质,按照专业资质标准和涉密管理规定,实施严格的人员上岗管理和在岗考核要求。

4.突出信息资源服务经济社会的政策功能。国家的信息资源控制力必须充分体现服务经济的政策功能,具体表现为服务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功能作用。由于信息资源来源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又介入虚拟经济,并以实体经济价值的映射引导虚拟经济创利和推动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未来可预支的预期价值。无论实体经济作用虚拟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反作用实体经济,在它们之间起穿针引线作用的就是信息资源。信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交互作用,推进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融合,原有的知识体系借助旁类知识得到提升和丰富,知识体系之间的多元化结合又不断衍生新的边界性知识或融合性知识,信息资源使知识生产呈几何级数发展,出现了知识爆炸的数字经济现象,信息资源已成为知识生产源。首先,发挥信息资源知识生产源的作用,在政策功能上鼓励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当强大的制造能力能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以及经济产出和流动性货币出现过剩时,利用信息资源与市场的高度融合,发挥其调节供给与需求均衡的作用,解决产能过度饱和的问题。其次,通过综合集成各种相关信息,发挥信息资源反映市场预期的作用。在政策功能上要通过信息资源引导虚拟经济运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提高介稳性、降低风险性、稳定寄生性和减少周期振荡性,推动虚拟经济合理创造未来社会生产价值的预期收益,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可预支的未来资源。

5.加快信息资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功能作用。信息资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协调引导经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运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以及提升国防安全力量和发挥军事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在信息资源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国防的同时,应重点突出服务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一是服务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获取,主要指在全球化条件下为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有金属等战略性、基础性物质资源的获取提供信息服务,具体指在资源的力量获取、市场获取、投资获取和利用国际制度获取的路径中,重点突出市场获取和投资获取的信息服务。二是服务于国家重点产业的持续发展,主要指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制定、优势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配套等提供一系列信息服务。三是服务于资本市场的金融管制秩序,主要指宏观面上及时反映国家经济政策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态势和在微观面上向投资者提供股票、期货、汇率、黄金和房地产等交易的价格、流量、股权等变化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负债、盈利等公告和其他具体情况。四是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主要指在传统安全领域为国防、军事提供信息服务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为反恐、维稳、救灾、抢险提供信息服务。

6.强化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化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就是强化政府对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等核心利益的信息控制和应用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或政府委托代理部门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资源对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社会稳定与进步、人民安康与幸福相关等信息资源的获取、维护、整合、处理的能力水平,其中,既包括和平利用信息资源的质量效益,也包括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开展信息资源控制的博弈和对抗等行为行动的成效。信息资源国际竞争力就是强化国家对外包括政府、企业等在国际交往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并因此实现预期目标的应用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赢得的国家利益以及企业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合作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信息资源的国家控制力与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整体在两个方面,对其强化的关键是一个涉及信息制度、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应用组织和队伍以及信息资源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信息技术与各相关学科综合应用等能力水平的体系建设问题,需要系统论证、整体安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把控好建设的质量效益。

(作者:祝尔坚,同济大学国家战略发展研究院教授。)

(转发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来源于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会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沁梦园,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