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研究中心发布文章《神经武器:混合战争的未来 》(Neuro-armi. Il futuro delle guerre ibride)。文章认为,在陆地、海洋、太空、天空和网络等五大现代战争领域之外,还必须增加第六个领域:神经领域。这是一个直接针对敌方心理的领域,不仅针对士气、信息或行为,还针对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文章列举了现代神经武器的应用案例,认为当前大国竞争加剧,已形成持续的混合战争态势,迫切需要富有前瞻性的长远国家安全观。
《神经武器:混合战争的未来 》
作者:埃马努埃尔·皮耶特罗本(Emanuel Pietrobon),地缘政治分析师、外交政策顾问和作家。毕业于都灵大学国际合作领域和全球研究专业,在意大利、波兰、葡萄牙和俄罗斯接受教育。专门研究混合战争、拉丁美洲问题和后苏联空间。
编译:黄沙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心智领域战争:
①表现形式:信息战、心理战、认知战和神经战;
②神经战的特质:一种特殊的以精神为中心的战争,涉及使用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制剂,目的是破坏甚至严重破坏目标的神经系统。
2.神经战案例:据记载,只有“莫斯科信号”和“哈瓦那综合征”这两例实地应用神经武器的案例,而众所周知,美国在冷战期间对神经电容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3.新的大脑神经战及其现状:大国之间的竞争引发了一场神经战竞赛。俄罗斯在NBIC军事应用中获得了主导地位,而西方则处于巨大劣势。
4.结论与建议:
①定义好神经战领域,细化其子领域;
②建立好以神经战为重点的军民协同体系;
③寻求并整合支持神经防御议程的资源。
01 心智领域战争
1.1 心智领域战争的表现形式
大国的政治军事决策者认为,心智领域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战场。过去,思想主导权的争夺只是常规战争中的附属,而如今却成为了常态。在历史上,这种争夺在时空和目标上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如今,由于对立危机的持续环境和互联网的边界模糊,它们可以长期、甚至无期限地显著影响社会进程。
三种以心智为中心的冲突类型:信息战、心理战和认知战。它们使用性质相似,攻击范围不同,但都旨在影响对手国家在常规时期(如选举)或非常时期(如战争)的行为。信息战可以产生信息泛滥或反信息泛滥,能够稀释客观真相。心理战可以恐吓或动员一个群体。认知战可以创造出多用途的受操纵人群,并使其意识形态扭曲。与以上三种冲突类型不同的是,神经战与心理学无关,而是与生物学、化学和放射学有关。
1.2 神经战的特质
神经战争是冲突第六维度中一个特殊的表现,是为争夺思想主导权而进行的一种非常规战争,与黑客、网络红人、网络水军和虚假信息传播者所做的斗争不同,这一行为由会聚技术(NBIC,指由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这四大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有机结合)人员进行;
它不涉及心理学,而涉及生物学、化学和放射学;
它们并不是温和且暂时地模糊受害者的分析、注意、计算、集中和辨别能力,而是直接攻击其神经系统,并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通过干扰其对现实的感知,操纵其情绪和行为,并产生新的身份和记忆,以实现特定的目的。
心理武器和神经武器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前者改变心理活动,后者则改变神经活动,使其神经衰退或者增强。
1.3 神经战的争议
神经战武器运用的起源。在神经战武器运用历程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冷战期间美国人和苏联人进行的心理控制和神经操控实验,包括基于激光、微波、声音和粒子束的定向能武器、增强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的药物和麻醉剂、放射性物质、人体神经接口、基因技术和电磁辐射。
神经武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包括:诱发智力迟缓、增强人类大脑、死亡。神经增强剂和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试验,如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目的是“优化(士兵)战斗中的表现和韧性”。像“哈瓦那综合征”这样的神经攻击给受害者带来了种种问题,如疲劳、失忆、焦虑、头痛、感官知觉扭曲、失眠甚至认知能力下降,致其出现肿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这对冲动控制、自我意识、判断和决策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神经武器的存在,自莫斯科信号事件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1.4 神经战的发展
NBIC技术的持续快速进步与国际上的长期危机相结合,正在加剧大国之间间接和非常规对抗的频率和强度,混合战争的加剧将推动神经战的发展。
尽管现实政治可能促使神经武器在使用上自我限制,但对于缺乏应对工具和策略的国家来说,这些武器的存在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也威胁到国际安全。
02 神经战案例
2.1 死亡射线:莫斯科信号
在20世纪30年代,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通过古列尔莫·马可尼(无线电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开发了一种超级武器,称为“死亡射线”(Raggio della Morte)。这其实只是战争宣传,但二战结束后,人们对不存在的“死亡射线”的普遍恐惧催生了军方对定向致死武器、放射武器和神经武器的研究。
冷战时期关于神经武器的解密文件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20多年间,苏联在毫不知情的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工作人员身上进行了一项实验。
1953年,华盛顿了解到其驻莫斯科大使馆正受到异常强烈的微波束照射。当时美国政界和安全部门普遍认为,这种照射行为怀有间谍目的,即企图截取机构内的通讯。然而,美国外交人员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却持续上升(导致三位大使早逝),结合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的神经武器实际可行性研究,业内人士重新评估了”莫斯科信号”事件的起源和原因。但是,从未有任何科学上合理的证据证明非电离辐射与癌症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2.2 哈瓦那综合征
在2016年至2022年间,一种起因不明的病迫使大约1500名美国公民提前退休,其中大部分是驻外外交人员和中央情报局成员,一些人遭受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一般根据其零号病人所在城市将这种病症称为哈瓦那综合征。哈瓦那综合征的诞生、发展和结束,至今成谜。受害者也得到了补偿,但正义并未得到伸张。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委托的各种调查实际上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病因不明,且没有人在嫌疑人名单里。
或许将1500个神经攻击案例纳入同一临床条件中是错误的。除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反复现象,即在人体失衡瞬间出现类似于无法忍受的蚊子嗡嗡声的声音外,哈瓦那综合征并没有对其受害者造成相同的伤害。实际上,随着病例的增加,症状列表也在不断增长,包括:疲劳、失忆、焦虑、视力模糊、口吃、头痛、失眠、恶心等。一些受害者经历了眼动障碍,另一些则出现了认知行为退化,而最不幸的则同时遭受了这两类症状。
由于医生无法解释如此不同症状的表现,情报机构也未能确定嗡嗡声的根源:是集体歇斯底里、神经冲击,还是一种等待科学界认可的新疾病。没有哪项调查能够确定地查明原因,调查人员认为,这种“在医学文献中独一无二且前所未有的神经感官综合症”可能是某种“电能武器”的结果。
03 新的大脑神经战及其后果
大国之间的竞争引发了一场神经战军备竞争,哈瓦那综合征只是冰山一角。法国正在押注于超人类主义的军事应用,美国正在投资于旨在扩展对人类思维理解的多年计划,并主导NBIC市场,而俄罗斯则沿用苏联遗留下来的神经学武器库。
俄罗斯在NBIC军事应用中获得了主导地位
这得益于混合性质的“生物-化学-药物-工业机器”的建设,即涉及公共和私营部门,基于民用与军事融合的概念。这是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模型,类似于美国和以色列现有的高效且超高生产力的技术-军事综合体;
俄罗斯军火库中存在大量高影响力和低可追溯性的神经武器;
此外,它还主导着信息、心理和认知战争的格局,使其成为冲突心理层面的主导力量。俄罗斯认为,有必要扩大各自的非对称军备,以便催化国际体系中权力的重新分配。
俄罗斯自称是神经武器领域霸主,而西方在NBIC方面处于巨大劣势
在本文中讨论的唯一两个被认可的神经战争案例是对这些新一代武器潜力的有力警示,从莫斯科信号到哈瓦那的嗡嗡声,已经显示出神经战武器能够导致目标的死亡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与俄罗斯公开承认拥有神经军事计划,并自认为(有理由地)是该领域霸主的情况相反,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在民用NBIC市场的创新性以及对冲突第六维度的敏感性和意识方面处于巨大的劣势。关于大西洋联盟内部以心智为中心的新型战争形式的辩论停滞不前。
04 结论与建议
当前,大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期混合战争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对国家安全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认识。现在,是时候开始对冲突的精神层面进行全球性反思了。在新一轮的神经战中,意大利要:
定义好神经战领域,细化其子领域
意大利需要将思维引入冲突的维度,将其定义为一个独特且独立的领域,按类别和子类别划分:信息作战、心理作战、认知作战、神经作战、神经认知作战、人机神经认知作战。
建立好以神经战为重点的军民协同体系
意大利应该考虑建立一个以新的冲突维度为重点的民事-军事协同系统,其中也包括网络,并面向未来。采纳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注:美国智库,成立于1993年)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政治应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协同开展跨党派的技术开发和实施。根据贝克研究所的说法,对神经武器崛起的最佳回应是,打造并维护由良性的民事-军事复合体组成的“神经盾”,该复合体应该由一系列旨在改善对人类思维运作、衰老过程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的成熟研究机构和项目组成。
寻求并整合支持神经防御议程的资源
不仅仅是通过公共资金的扩张和私人投资,意大利可以找到支持自身神经防御议程所需的资源。在欧盟层面,存在像EBRAINS这样的神经科学倡议,它是人类大脑计划的继任者,可以用来改善成员国之间的知识交流并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北约则补充了这一框架,能够在欧盟提供资金和基础设施用于民用目的的地方,提供军事类型的贡献。
参考文献:
https://www.centromachiavelli.com/en/2024/12/10/neuro-armi-guerra-neurologica-guerra-ibrida/
声明:本文来自认知认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