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通过系统化整合七大飞轮模型(基线控制优化、威胁情报驱动、红队驱动的检测响应等),将孤立的安全实践转化为具备内生增长动力的战略体系,实现安全投入与业务价值的可持续正向循环。

转动安全飞轮

Jim Collins 在其著作 Good to Great 中提出了“飞轮效应”这一概念,并在后续的 Turning the Flywheel 一书中进一步阐释,用于描述商业模型中各环节如何相互强化、形成正向循环。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大多尝试构建自己的飞轮,或是支撑整体业务,或是驱动单个产品,以此推动增长、促进交叉销售或放大运营规模效应。本文将探讨如何将飞轮概念应用于安全项目,从而增强安全效能。

image

飞轮的核心逻辑

物理飞轮在启动初期需耗费巨大能量,但一旦运转,其惯性可使后续加速事半功倍。映射到商业场景,飞轮意味着建立一系列互补活动,通过相互增强的反馈循环放大目标成果。例如亚马逊的经典案例:低价吸引客户→客户增长吸引第三方卖家→规模经济降低固定成本→进一步扩大低价优势。这种循环一旦形成,便势不可挡。

image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Vanguard的低成本共同基金模式:低成本→更高客户回报→客户忠诚度与规模增长→进一步降低成本。

image

安全飞轮的七种实践

以下七种飞轮模型可作为安全项目的参考框架。需注意,每个示例仅用于阐释飞轮逻辑,具体实施需结合场景深度设计。

1. 基线提升:降低控制成本

通过优化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实现预算内安全覆盖的超线性扩展。

image

  • 设计控制措施

    根据当前风险目标设计控制方案。初期可能成本高昂,但需优先部署于关键系统。

  • 分阶段实施

    按系统优先级逐步推广控制措施,优先覆盖高影响或高连接性系统以启动飞轮。

  • 成本优化

    全面评估控制措施的总拥有成本(软件、硬件、运维、机会成本等),通过技术选型、架构重构或策略调整降低成本。

  • 效益再投资

    将成本节约用于控制措施的工业化嵌入,使其成为IT、业务架构的固有部分。随着控制措施自动化,安全团队可释放资源投入更高阶优化,推动飞轮持续转动。

2. 威胁情报驱动

构建企业级威胁情报飞轮,从安全团队单向推送转向业务需求拉动。

image

  • 情报生产

    初期聚焦关键资产威胁,逐步扩展情报范围。

  • 组织教育

    向业务部门渗透威胁认知,将情报消费融入业务流程。

  • 需求激发

    建立情报需求反馈机制,通过场景推演等方式激发业务主动索取定制化情报。

  • 战术响应与架构升级

    基于威胁情报开展狩猎行动、事件复盘,设计可阻断整类攻击的安全架构。

  • 工业化生产

    通过规模化降低情报成本,形成“情报扩展→需求增长→成本降低→更大扩展”的闭环。

3. 从资产清单到数字孪生

通过精准资产建模实现环境镜像化,推动策略自动化执行。

image

  • 扫描建库

    逐步构建覆盖硬件、软件、云资源的全资产清单。

  • 策略显影

    制定策略规则暴露异常(如闲置资源、权限错配)。

  • 价值捕获

    释放冗余资产,将节约成本反哺资产清单能力建设。

  • 多维校准

    关联第三方服务清单、应用清单与数据目录,通过交叉验证提升清单准确性。

  • 策略工业化

    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 Controls-as-Code 策略,构建可动态验证的数字孪生环境。

:首次清单建设可能暴露大量问题(这正是其价值),需提前与管理层沟通预期。

4. 红队驱动的检测响应

通过红蓝对抗持续升级安全感知与响应能力。

image

  • 基线覆盖

    优先在关键资产部署检测探针。

  • 威胁映射

    基于战略情报识别检测盲区。

  • 对抗测试

    通过红队演练系统性检验检测响应链路。

  • 能力迭代

    针对暴露的短板追加投资,并将新能力需求反馈至情报收集与红队测试设计。

5. 风险投资的相邻效益

挖掘控制措施的非安全收益,构建安全投资自循环。

image

  • 风险评估

    识别风险可控但存在优化空间的控制措施。

  • 控制重构

    在不影响风险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控制摩擦或附加商业价值(如用户体验提升)。

  • 效益显性化

    量化成本节约或商业收益,将其转化为后续改造资金。

  • 需求扩散

    通过案例展示激发业务部门主动寻求控制优化,扩大风险评估范围。

6. 控制持续监控

将控制有效性维护转化为组织级实践。

image

  • 监控扩展

    逐步增加持续监控的控制项范围。

  • 事件响应

    将控制失效视作一级安全事件处理。

  • 知识复用

    通过 RCA 预防同类问题跨控制项扩散。

  • 效能优化

    基于全局视角实施控制措施整合或成本优化,并将收益投入监控范围扩展。

7. 联邦式安全团队

从“中央推送”转向“业务拉动”的安全服务模式。

image

  • 团队嵌入

    在业务单元部署联邦安全团队。

  • 权责下放

    将风险评估、安全集成等职责转移至嵌入式团队。

  • 服务中台化

    建立中央安全团队的能力支持平台,响应嵌入式团队的技术需求。

  • 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资源倾斜提升嵌入式团队专业水平。

  • 成果营销

    宣传成功案例,激发业务单元间效仿效应。

飞轮的聚合效应

上述单个飞轮可进一步整合为企业级安全飞轮:基线提升释放资源→威胁情报优化投资→数字孪生增强可见性→红队测试验证有效性→相邻效益吸引业务投入→持续监控巩固成果→联邦团队扩大影响。最终,安全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成为驱动企业韧性的核心要素。

结语

飞轮思维为安全团队提供了一种系统性杠杆,通过设计正反馈循环,让安全实践逐渐获得自我强化能力。虽然完美适配需因地制宜,但其核心原则(聚焦增强回路、量化价值传递、构建惯性势能)能为打破救火式安全提供关键启发。当安全飞轮开始转动,团队便能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引领,最终实现安全与业务的共生进化。

以上内容编译自 Phil Venables

声明:本文来自RedTeam,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