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研究中心发布文章《意大利面临混合战争的考验》(L’Italia alla prova delle guerre ibride)。文章认为,混合战争不仅包括在政治军事领域利用和操控信息,还是一个包含黑客攻击、假旗行动、破坏、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等诸多元素的宏观范畴。基于混合战争策略的破坏性宣传活动,可以以最小的投入和较低的风险,实现最大的政治效益。

文章声称,尽管西方国家在混合战争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面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组成的非对称和非传统压力组合,他们正遭遇挑战。文章呼吁,意大利应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充分认识到混合战争的重要性,并着手加大培训和宣传活动的投入力度。

《意大利面临混合战争的考验》

机构简介: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研究中心(Centro Studi Machiavelli),总部位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右翼智库之一。该智库在2023年期间因成功将“认知战”这一议题引入意大利而获得认可。

编译:黄沙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当代混合战争简史:冷战时期是混合战争方法得到完善和扩展的时期

2.俄罗斯混合战争理论的发展:

①俄罗斯“混合战争”概念的提出:俄罗斯将军马赫穆特·阿赫梅托维奇·加列耶夫提出“政治战”或“信息战”概念,认为未来战争是非公开+多方面“隐形”挑衅。

②俄罗斯“混合战争”概念的细化和延伸:俄罗斯将军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西莫夫在先前基础上增加了外交、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其他非军事干预手段。

③混合战争工具:移民潮

3.最有效的武器——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混合战争必须在宣传领域和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层面进行,最有效的混合战争工具是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

4.混合战争对意大利的威胁:意大利是混合战争的主要目标;意大利未来可能卷入更激烈的混合战争战场;要加强全方位的国防安全教育。

5.结语:

混合战争的演化史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深刻借鉴。冷战至今,战争形态已从热兵器对抗转向多维度复合博弈,信息操控、经济胁迫、社会渗透等“灰色手段”正悄然改写国际竞争规则。面对全球安全格局的重构,中国既要防范"颜色革命"式的社会工程,也要主动塑造战略叙事能力,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01

当代混合战争简史

1.1 冷战时期的混合战争

确定混合战争(Hybrid Warfare)工具使用的起始日期非常困难,甚至这种确认,也可能会影响到对这一近几十年来日益普遍的现象的理解。然而,我们可以将冷战时期视为混合战争方法得到完善和扩展的时期。

由于对立的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无法通过直接常规冲突解决争端,它们在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进行代理战争,同时通过间接、隐蔽的方式寻求其战略目标达成,利用非直接作战的机构和组织,如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苏联/俄罗斯情报总局(GRU),这些机构依赖当地协作者或直接在敌后行动完成特定任务。在冷战时期,舆论宣传是试图削弱敌人信心的首选政治手段,结合间谍活动、破坏行动以及游击队和渗透力量的协调,构成了现代混合战争的早期理论基础。

1.2 混合战争的四个核心支柱

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体系的崩溃,应运而生的“美国学派”提出了混合战争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种多维度的战争模式,并基于四个核心支柱:

• 涉及的行动者(雇佣兵、恐怖分子、国内代理人);

• 手段(常规武器、实验性武器和日常工具);

• 战术(常规行动、合法行动、非法行动、游击战、恐怖主义、舆论宣传);

• 力量倍增器(心理战、信息战、网络战、社交媒体、勒索、网络恐怖主义)。

02

俄罗斯混合战争理论的发展

2.1 俄罗斯“混合战争”概念的提出

混合战争理论在俄罗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原因是与该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俄罗斯将军马赫穆特·阿赫梅托维奇·加列耶夫

提出“政治战”或“信息战”概念

1995年,俄罗斯将军马赫穆特·阿赫梅托维奇·加列耶夫发表了《如果明天战争来临》《未来武装冲突的轮廓》等著作,推动并更新了莫斯科的战争观念,他提出了“政治战”或“信息战”的概念。加列耶夫将传统的“纵深防御”概念扩展为更广泛的理论,即信息战,其含义与西方不同,但已具有明确的战略姿态和全方位的行动范围。

未来战争:非公开+多方面“隐形”挑衅。加列耶夫将军预言,未来的战争将在舆论宣传领域和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层面进行,这些手段对削弱国家信心、制造社会动荡,乃至对影响军队结构都卓有成效。因此,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公开的、经过宣示的冲突,而是通过多方面的“隐形”挑衅,从而破坏对手的社会结构、经济、安全和政治控制能力。

弗拉基米尔·斯利普琴科将军:这种“间接”或“非接触”战争包括“对一国及其军事控制系统、通信、经济的精确打击”。

回到西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和市场就已被用作真正的“战争工具”,经济制裁、关税设置、特定货币贬值,甚至文化渗透或在国际股市中运作的金融公司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金融活动,都被用作实现混合战争战略目标的手段,这通常也被称之为“非战争军事行动”。

2.2 俄罗斯“混合战争”概念的细化和延伸

俄罗斯将军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西莫夫

增加了外交、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其他非军事干预手段

近年来,俄罗斯将军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西莫夫在俄罗斯权威军事周刊《军工信使》(Military-Industrial Courier)上发表文章《科学的价值在于预见:新挑战要求重新思考作战形式和方法》,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加列耶夫和斯利普琴科先前提出的混合战争模式,增加了外交、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其他非军事干预手段(借鉴了西方的方法),以摧毁敌人。

国家间冲突的六个阶段。格拉西莫夫将军认为,在新一代战争中,政治因素最为重要,并首次公开将准军事组织和私营军事公司(PMC)作为“灰色地带”对抗中的关键工具。他提出了国家间冲突的六个阶段,其中包括采用“非军事”方法:

①目标环境隐性建模;

②压力和升级;

③媒体利用危机,孤立目标并实施威慑;

④有限的军事干预行动;

⑤降级和冲突解决;

⑥实现和平或者和平演变。

格拉西莫夫:在混合战争中,非军事措施与军事措施的比例为4:1。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知的俄罗斯式混合战争主要是格拉西莫夫理论的延伸,并由两位退役俄罗斯军官——谢尔盖·切基诺夫上校和谢尔盖·博格丹诺夫将军——进一步发展。他们引入了非政府组织、各级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工具性使用,这些混合战争工具的执行者是当地文化机构、社会生态、心理战和间谍活动中的高调行动者。

2.3 混合战争工具:移民潮

混合战争工具进一步扩展:专门引发的移民潮。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的欧盟和北约国家指责这两个国家故意将移民引入边境地区,称此举为一种“混合战争”。移民问题被用来在国际上抹黑阻止或试图阻止它们的国家,同时通过利用目标国家民众的情绪,破坏目标国家的内部稳定,或作为勒索工具以获得商业上的有利条件或直接的资金支持。简而言之,移民已成为针对西方的混合战争中的武器。其目标始终如一,即制造社会不和并削弱西方。

03

最有效的武器: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

3.1 虚假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俄语中,虚假信息被称为“dezinformatsiya”,意为在“maskirovka”(伪装掩护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资讯,西方则将其归类为心理战(PsyOps)。

虚假信息是指为特定战略目的制造虚假新闻,而误导信息则是将真假信息混合以达到特定战略目的。虚假信息技术是一种引导公众舆论的技术,旨在获得战术或战略优势,或隐藏真实意图。

混合战争必须在宣传领域和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层面进行,这些手段对削弱社会对国家的信任或制造公共混乱,以及对削弱军队结构都行之有效。

3.2 媒体操纵的作用

宣传战在现代混合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对媒体的控制力,直接决定了媒体作为宣传战武器的杀伤半径。

案例:①俄罗斯:俄罗斯媒体在欧洲被禁之前,拥有以目标国家政治为重点的海外媒体编辑部。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媒体在欧洲注重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与目标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及俄罗斯工业的宣传。随着冲突的临近、爆发和延续,这种宣传表现转变为宣传俄罗斯被北约“包围”、北约和美国的侵略性、欧盟无用论、乌克兰“纳粹主义”的回归等观点,旨在传播怀疑思潮、散布不满情绪和强化对美西方当局的不信任心理。

②意大利:克里姆林宫多次强调意大利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是违背意大利人民意愿的徒劳工作。这些强调正是基于莫斯科对意大利“亲俄”情绪的感知(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反对运送武器),以及意大利和平主义与莫斯科的历史联系,这可追溯到苏联时期的欧洲导弹危机,即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公开部署了30枚中程弹道导弹,形成对苏联的公开核威慑,这是后来古巴危机的导火线。

04

混合战争对意大利的威胁

4.1 意大利是混合战争的主要目标

意大利是国际舆论场中虚假信息/误导信息活动的主要目标,敌对方通过水军社交媒体账号传播虚假或部分虚假新闻,通常伴随着针对政府网站和基础设施系统的网络攻击,其目的是影响公众舆论,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公众舆论的引导还通过有影响力的人物进行,他们可能是有意识地受雇行事,或无意识地被误导。他们可以在多个层面操作(组织活动、会议等),但主要的行动领域仍然是互联网。

4.2 意大利未来可能会卷入更剧烈的混合战争中

目前,由于这类网络舆论战活动在意大利比在其他地方更成功,破坏活动(如东欧一些国家所经历的)、有针对性的暗杀(如最近的德国最大军火商莱茵金属CEO暗杀阴谋)、恐怖主义赞助和商业胁迫行动尚未出现。但随着意大利在国际动荡地区的参与加深,未来不排除会出现此类行动。

4.3 要加强全方位的国防安全教育

构建全民防御认知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一是系统性普及虚假信息识别技术,培育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立体化国防意识;

二是要让公众清醒认识到认知战威胁的复杂性——既存在于世界强国在非洲军事扩张等传统安全领域,更暗藏于网络认知战、关键基础设施渗透等灰色地带冲突之中;

三是全社会应形成战略共识:将国防教育从专业军事领域拓展至全民安全素养培育,构筑起抵御混合战争的全域防护体系。

05

结 语

混合战争的演化史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深刻借鉴。冷战至今,战争形态已从热兵器对抗转向多维度复合博弈,信息操控、经济胁迫、社会渗透等“灰色手段”正悄然改写国际竞争规则。面对全球安全格局的重构,中国既要防范"颜色革命"式的社会工程,也要主动塑造战略叙事能力,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参考文献:

https://www.centromachiavelli.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Dossier-55-LItalia-alla-prova-della-guerra-ibrida.pdf

声明:本文来自认知认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