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堪比石油的“数字黑金”。企业通过用户数据优化产品,金融机构依靠信用数据防控风险,科研团队借助实验数据突破技术瓶颈,数据的价值渗透到社会运转的每个角落。然而,数据的高价值属性也让数据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黑客利用漏洞非法入侵数据服务器,内部人员通过职务之便倒卖数据,地下黑产搭建起数据交易链条。从商业机密失窃到个人信息被窃取,数据安全风险持续升级,不仅会动摇企业生存根基、影响国家信息安全,还会威胁个人权益,数据保护已成为数字时代必须攻克的关键课题。
近期,人民网报道了一起北京市海淀区警方破获的“职业窃密人”假意入职教培机构,定向投放木马病毒窃取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案件,深刻反映了数据被窃取形式愈发复杂多样且极具隐蔽性。本文将通过对该事件的风险分析,探寻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企业实现稳健、持续地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方向。
一、案例分析
“职业窃密人”窃取数据事件起始于2024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某网络教培公司报警,称有人在公司电脑内植入恶意软件,导致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被非法获取。该公司网络安全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员工鲁某下班后在多个工位逗留,疑似插入U盘等外接设备,安全人员启动电脑后发现这些设备进程里边运行了很多未知的进程,疑似是木马进程。接到报警后,民警立马展开调查。案件调查过程中,员工鲁某起初在民警询问时称只是窥探同事电脑客户资料以提升业绩,但随着调查深入,民警在鲁某手机发现隐秘聊天群,聊天内容涉及任务分派、植入木马的具体分工。经侦查,员工鲁某的行为,是针对在线教培机构投放木马病毒,从而获取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等。
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务民警介绍,该教培公司所说的恶意软件就是员工鲁某投放的木马程序,通过把这个木马程序封装到U盘里,然后再插入受害公司的电脑内,它就会自动运行,这个过程非常短,插入到运行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它就可以对电脑内相关的数据进行爬取,并将爬取到的数据传到木马的控制端。
对于网络教培公司来说,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是支撑企业业务运行和发展的关键数据,同时也是承载个人信息的载体。一旦这些数据被窃取,将给网络教培类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严重风险。一是企业经济层面,课程研发方向、客户服务策略以及客户信息等数据如被窃取,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使企业失去客户和竞争优势。二是企业声誉方面,数据被窃取事件极易引发公众关注,负面舆论将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信力,影响潜在客户的选择。三是从个人信息合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可能包含大量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如被窃取,企业将会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与义务,面临监管部门对个人信息合规性的严格审查甚至行政处罚。此次“职业窃密人”窃取数据事件发生在网络教培行业,但实际上这类数据安全风险可能存在于各行各业,作为公司,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数据安全技术,提高数据安全意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才能让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二、原因分析
此次“职业窃密人”窃取数据事件中,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等被窃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技术防护的角度来看,该企业在数据安全防护环节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员工鲁某通过外部U盘植入木马程序,能够轻松爬取电脑内企业内部客户数据与商业数据,且这些数据以明文形式被传输至木马的控制端。二是从企业管理视角来看,该网络教培公司在内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员工数据安全意识薄弱,对工作机自身的安全控制不足,对一些异常应用的警觉性不高,难以觉察电脑中存在的窃取数据的未知程序。同时,对于实施窃取的员工来讲,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理解实施数据窃取带来的违法后果。此外,由于销售岗位员工流动性大,设备使用者频繁更替,企业难以对员工电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异常,客观上为鲁某的犯罪行为创造了条件。
以上原因导致鲁某在多台设备中植入木马程序,长期窃取数据却无人发现,最终导致大量数据被窃取的严重后果。
三、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严峻的数据失窃事件,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策略,从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和数据安全管理层面双管齐下,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数据安全技术层面。通过部署统一的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构建集数据加密、数据安全沙箱、实时监控与预警等于一体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全链路的操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首先,通过平台的数据加密能力,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等敏感数据实施加密策略,将数据转化为密文形式进行存储和传输,被加密的敏感数据只能在组织内授权使用的电脑中打开,一旦离开限定区域便无法打开,保证敏感数据即使被“职业窃密人”窃取、通过木马程序上传到木马的控制端,数据也无法使用,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此外,如电脑硬盘被强制拔出,或者电脑遭遇失窃,通过数据加密,同样可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
同时,通过平台的数据安全沙箱能力也可以应对数据被窃取的问题。基于数据安全沙箱,构建一个可信数据空间,实现非敏感数据与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动态隔离。可信数据空间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不影响企业业务持续性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进行强制保护,所有涉及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操作,都会被严格保护,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通过数据安全沙箱,实现敏感数据不出域的安全存储和使用,有效防范电脑内任何恶意或未知程序、非授权软件等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尝试访问行为,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者有意、无意的数据泄露,确保数据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安全状态。同时,面对外部突发风险时,数据安全沙箱能有效保障数据安全,无论是电脑硬盘被强制拔出,还是遭遇电脑失窃等极端情况,沙箱都可凭借其安全管控机制,阻断数据非法访问与窃取路径,确保数据资产安全无虞。
此外,通过平台的实时监控与预警能力,融合AI能力,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全链路操作进行全程持续监测和预警。一旦监测到可疑操作,如未知程序尝试访问加密的数据或数据安全沙箱内的数据,未知程序在数据存储环境中运行(如此案件中未知木马程序被植入电脑中并运行),大量的数据在短时间内尝试向外传输或被多频次向外传输(如此次案件中木马程序快速爬取数据并传输至木马的控制端)等,平台立即发出警报,将数据窃取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除了技术层面的防护,企业还需在管理层面筑牢数据安全防线。首先,定期组织数据安全培训与数据窃取违法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员工的数据安全防护意识,让每位员工都能掌握必要的数据保护技能,妥善守护工作数据。同时,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明确法律底线,让员工切勿心存侥幸窃取他人数据,杜绝一切违法乱纪行为。此外,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数据安全职责,增强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四、结 语
在数字化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命脉,然而,“职业窃密人”的出现,暴露出企业在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和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数据被窃取的关键隐患,让企业在经济、声誉与合规层面面临巨大风险。
此次“职业窃密人”窃取数据事件为企业和社会敲响了数据安全防护的警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通过部署先进的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构建涵盖数据加密、数据安全沙箱、实时监控与预警于一体的数据安全技术防护网。在数据加密层面,对敏感数据进行全链路的加密,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保密性;利用数据安全沙箱技术为敏感数据操作提供隔离运行环境,阻断恶意程序攻击路径;搭建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通过 AI 实时分析数据流动轨迹,对异常访问、异常传输等风险行为进行响应。同时,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开展常态化数据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数据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企业才能在数字化背景下,抵御日益复杂的数据安全威胁,真正守护好支撑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数据资产安全。只有保障数据安全,企业才能赢得客户信任,降低合规风险,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实现业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本文作者:北京数安行科技有限公司 郭灵)
声明:本文来自CCIA数据安全工作委员会,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