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美军网络攻防动态
安全内参7月17日消息,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希望国防部审查其在美国网络司令部之外运用网络作战力量的方式。
该委员会提出的年度国防政策法案(执行摘要已于近日公布)包含一项条款,要求国防部长审查未来网络作战的兵力运用概念。目前,该法案的完整文本尚未公开。
美国国会相关高级官员指出,迄今为止,网络作战及其相关部队主要集中在战略层级。但他们表示,数字化作战正在不断演化,战术级网络作战等新形态正在逐步出现。
事实上,国防部已于2022年底更新了网络作战条令,首次纳入“远征网络空间作战”的定义,即指“需将网络空间部队部署至物理作战域内执行的网络空间作战”。
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网络作战的授权始终集中在政府高层,主要原因在于担心此类行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或扩散至原本不在目标范围的网络。
美军各军种纷纷投资建设网电融合战术装备
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国防部的进攻性网络能力。各军种通过该司令部及其自身提供的网络任务部队来执行进攻性网络作战。这些行动通常在固定的远程位置进行,主要针对基于IP协议的网络系统。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作战目标无法通过IP网络接入,甚至无法实现远程访问。随着国防部在网络政策、条令及能力方面不断成熟,原有的严格限制也正逐步松动。
部分作战单位开始探索通过射频(RF)等更贴近目标的方式来实现作战效果,这类行动在战术层级所需的审批程序更少。
多个军种已经开始投资建设自身的进攻性网络作战能力与部队,但这些建设大多集中在融合电子战或具备射频功能的战术应用领域。
尽管各军种已陆续发展并部署相关部队,但所有网络作战仍需通过网络司令部进行统一协调。
例如,美国陆军组建了第11网络营,其前身为第915网络战营,是一个执行战术地面网络作战(主要依赖射频效应)、电子战和信息作战任务的单位。该营编制包括4个连,总人数超过300人,并设有5支远征网络小队,具备可扩展编组能力,可按需支援其他部队。陆军近期也获批成立另一支同类型部队,命名为第12网络营。
过去一年左右,美国空军推出一项名为“网络赋能空中优势”(CEAS)的新概念,旨在借助空军自有的网络资源来保护关键作战任务,例如防止战斗机遭受网络攻击。尽管该概念仍处于发展阶段,空军已重新定位一个国民警卫队单位作为初步执行力量。
美国海军则在打造所谓的“非动能效应团队”,部署于舰艇之上,为海上指挥官提供网络、电子战及其他相关能力的支持。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其远征作战部队组建了信息作战单位,涵盖网络、情报、电子战及其他信息作战能力。
网电融合赋能联合作战体系
网络司令部已对上述能力表示认可,相关官员也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部队,特别是在需要接入那些未接入互联网、难以触及的网络环境中,这些部队可作为高端操作员的重要切入点。
上述工作也与当今的“三位一体”作战理念高度契合,即将太空、网络与特种作战部队的能力进行整合,形成一种整体效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的联合作战体系。特种部队常部署于全球最复杂的地区,能够贴近关键目标,为网络作战提供接入与突破口。
鉴于这一作战概念的发展,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还希望审查未来国防部在执行各类网络作战任务时所需的人员构成。迄今为止,相关人员主要限于网络任务部队。正如前文所述,未来可能还需纳入常规部队,甚至特种部队在内的更广泛人力资源。
政策法案的摘要指出,审查将涵盖支持不断演化的网络部队所需的人才政策。然而,委员会官员澄清,此项审查并不涉及建立独立的网络军种或网络部队的议题。
一位官员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重点一直是如何为那些高度专业化的网络任务部队配备人力、训练与装备。然而,实际上还有更广泛的人才资源可供利用。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才能运用这一整套人才库?又该如何调整人员政策,从而维持人才流动?”
参考资料:https://defensescoop.com/2025/07/11/senate-armed-services-committee-2026-ndaa-dod-tactical-cyber-employment/
声明:本文来自安全内参,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