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联成立160年了。1865年5月17日,20个欧洲国家齐聚一堂,成立了国际电信联盟(ITU),以简化跨境发送电报的繁琐流程。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也提醒着我们,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多边合作是有益且必要的。
虽然历史无法为应对当今的挑战提供精确的指南,却可以为应对AI和其他技术挑战提供更广阔的视角。那么,我们能从国际电联160年的历史中学到什么?
立足实际需要
国际电联诞生于实用主义,而非理想主义。19世纪,发送电报需要在每个国家的边境重写信息——这种繁琐的程序拖慢了商业和外交活动的进度。例如,一封从巴黎发往柏林的电报必须在每个边境进行抄录和翻译,这大大延误了通讯。这一繁琐的过程促使普鲁士王国和萨克森王国签署了第一份直接交换信息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很快演变成超越德国各邦边界的区域框架,在欧洲蔓延,最终促成了186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
今天,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如果没有国际协议,Instagram、TikTok、Netflix等平台或ChatGPT等AI工具就会在各个边境碰壁。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的数字世界依赖多边合作、标准和规则。
科技外交
虽然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外交却发展缓慢。外交官们仍然在互联网的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上讨价还价,就像他们的前辈在1875年圣彼得堡国际电联会议上围绕电报的类似问题展开辩论一样。
危机时刻
虽然外交的连续性占主导地位,但危机往往能催生变革。虽然曾陷入长达十年的谈判僵局,但当泰坦尼克号遇难后,美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改变了对国际电信协议的勉强态度,转而通过了无线电通信法规。“泰坦尼克时刻”说明,在多边谈判中,一场重大危机可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不幸的是,在高度相互依赖的数字和AI世界中,这样的危机并不遥远。
技术等于权力
技术重新分配了经济和政治权力。每项新技术都会带来赢家和输家,创新者会获得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如今,AI和数字技术已成为“科技富人”和“科技穷人”之间的新竞赛。过去,殖民势力利用海底电缆主导贸易。今天,AI技术的飞速发展呼应了这一历史模式,在科技创新中领先的国家可以重塑全球权力结构。
然而,科技强国的竞争并非一路坦途。几十年前,为了应对因缺乏海底电缆传输电报而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德国转向了无线通信,从而诞生了最早的无线电公司之一——Telefunken。同理,今天的AI竞赛通常以英伟达显卡的处理能力来评判,这可能会产生误导。DeepSeek的突破说明,小也可以更智能。与超级AI大厂的硬件实力相比,更精简的模型、精心挑选的数据以及自下而上的知识体系可能更加重要。
标准之战
制定标准历来是技术竞争中的优势所在。制定技术标准的国家和公司可获得地缘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回报。国际电信联盟和其他类似的标准化组织通过了许多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影响了光缆、电话以及远程通信等事物的发展。这些充满科技术语的繁琐工作正在成为AI和其他新兴技术中关键的地缘经济战。
技术变革中外交经久不衰
在过去的160年里,技术对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56年,当英国帕默斯顿勋爵收到第一份外交电报时,他惊慌失措地认为这是外交的终结。外交在电报、电话和许多其他技术,以及最近的AI冲击下幸存了下来。
国际电联一直将技术应用于外交的中心。例如,1963年,国际电联在纽约和日内瓦召开了首次视频会议。技术一直在改变谈判的方式,却没有改变谈判的原因。外交的目的是和平解决冲突,并使这些解决方案具有持久性。
启示
国际电联160年的历程揭示了一种连续性的悖论:技术在颠覆,外交在延续。在这个政治局势紧张、社会分化的时代,国际电联的故事提醒我们,多边合作不是怀旧的理想主义,而是非常务实的必然选择:单打独斗,我们步履维艰;同舟共济,我们蓬勃发展。
来源:Circle ID
作者:Jovan Kurbalija
责编:陈茜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教育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